立夏的來歷與習俗集合3篇
【篇一】立夏的來歷與習俗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交節時間在每年公歷5月05-07日。此時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東南方,太陽黃經達45°。歷書:“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時至立夏,萬物繁茂。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漸升溫,雷雨增多。立夏是標示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立夏習俗主要有:
1.立夏“斗蛋”:民間有“立夏吃蛋,石頭踩爛”的說法。中午時分,家家戶戶煮好雞蛋,用紅、綠、黃三色紙包好,分給小孩們吃,因為夏季屬火,雞蛋屬土,有“土能養土”的說法。
2.立夏“嘗新”:是日,南方地區要吃面條、米粉。北方人則吃藿香正氣水以防中暑。
3.立夏“避毒日”:古時立夏的習俗是吃蛋、忌曝曬。因為此時天氣變熱了,雀鳥開始孵化雛鳥,各種蚊蟲出沒,疫病易于流行。
4.立夏“秤人”:人們在立夏當天會懸秤于大樹下或墻隅,為小孩兒稱體重,以防疰夏。
5.立夏“斗草”:立夏還有斗草的習俗,就是剪采各式各樣的草來比賽草藝。
6.立夏“食梅子”:梅子是江南地區的傳統水果之一,梅子中含有多種維生素成分,有斂肺止咳、澀腸止瀉、滋陰生津等功效。立夏當天也適合食用一些酸梅湯或酸梅果,能及時補充營養素等物質。
7.立夏“三鮮”,南京人有嘗三鮮的習俗,主要講究時令食材的新鮮。“地三鮮”是莧菜、雞蛋和蒜臺搭配一起烹飪。“樹三鮮”是櫻桃、枇杷、杏子。“水三鮮”是海螺、河豚、鰣魚。
【篇二】立夏的來歷與習俗
立夏嘉興的習俗有:
1.吃“腳骨先”:嘉興人吃腳骨先,是希望孩子夏天不生痱子,只有長得健康、骨健體魄才能更好地適應炎炎夏日。
2.吃雞蛋:立夏吃雞蛋是嘉興傳統習俗,嘉興民間認為,如果立夏這一天不減肥,一年都會變胖。
3.忌坐門檻:嘉興民間認為,門檻屬于房屋內部物品,不屬于“好運”的象征,坐門檻會被“好運”全吸走。
4.忌中午鏟地:嘉興民間認為,立夏這天一整天都是“龍抬頭”的好日子,中午鏟地的話,農作物才會節節高。
5.嘗新:嘉興民間認為,立夏這一天是個大日子,因為可以提前嘗到新糧。
6.忌諱用冷水:嘉興民間認為,夏天是細菌滋生的季節,用冷水會將這些細菌帶到自己的身體上。
7.忌諱用左手打扇:嘉興民間認為,這是大不吉利的。
立夏的來歷與習俗為本網站原創作品,不得擅自轉載!
【篇三】立夏的來歷與習俗
立夏的習俗有:
1.迎夏祭祀,在周代就有在立夏進行祭祀的習俗,求天神幫助消滅蟲害,保障農業豐收。
2.嘗新祭祀,在飲食上,人們會嘗新鮮美食,也是為了祭祀祖先和土地神。
3.立夏秤人,秤人是為了占吉祥如意或體重增加,希望自己能夠健康,不受疾病困擾。
4.嘗三新,是江蘇地區的傳統節日習俗,人們會嘗盡江南新米、地塘新菜、家禽新蛋,寓意著吃掉衰敗,迎來新生。
5.立夏登高,是杭州的習俗,人們會在立夏當天登山游玩,躲避瘟疫。
6.忌坐門檻,是蘇州地區的習俗,立夏坐門檻,夏天會有各種蚊蟲,趕不走。
7.忌坐地門檻,是南方地區的習俗,因為地門檻夏天很涼快,坐了以后怕濕氣太重。
8.鹿角菜,是臺灣的習俗,因為鹿角菜在臺灣有廣泛的適應性和易培養的特點,成為了立夏必吃的傳統食物。
9.忌坐磚,是杭州地區的習俗,防止濕氣入體。
10.食蛋,是長沙人立夏的傳統習俗。
11.忌坐石階,是廣東的習俗,防止濕氣侵蝕。
12.忌中午洗衣服,是湖南地區的習俗,防止生痱子。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幫助到您。另外,不同地區的立夏習俗不同,您可以查閱相關地區的資料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