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斑馬線禮讓行人作文3篇
關于斑馬線禮讓行人作文3篇
引導語: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斑馬線禮讓行人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斑馬線禮讓行人作文篇1
上周日中午,我到離家不遠的菜市場買菜,當返回至住所斜對面沒有交通信號燈的路口時,一輛接一輛的小汽車、摩托車在幾條車道呼嘯而過。我頂火辣辣的秋陽站在斑馬線上等了好幾分鐘,如潮的車流才稍稍緩和下來。
當看到左方向來車至少相隔幾十米遠時,我便邁步過馬路。可剛行走至路中央時,斜對面一輛日式吉普車便朝我行走的車道來勢洶洶地斜轉過來。此時,左方向那輛小汽車又已疾馳到我的身后,使得我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只好站在原地,待那耀武揚威的吉普車轉過彎來駛離之后才繼續前行。
斑馬線,又稱人行橫道線,是行人穿越馬路時的綠色通道。在人流量較多的地方和十字路口,交警部門都設置了斑馬線,以維護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環境。《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通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讓行。”這一法律條文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原則。
然而,在現實社會生活中,許多機動車駕駛員尤其是汽車駕駛員漠視法律、漠視這條生命線。他們在享受現代物質文明的同時,精神卻很不文明,在斑馬線上非但不按規定減速避讓行人,反而毫無顧忌地鳴喇叭加速前行。早在十幾年前,我所在地就明文禁止機動車在城區鳴放喇叭,可是機動車的喇叭聲仍在斑馬線上不絕于耳。
禮讓斑馬線,雖然這是個老話題,但作為一個常常步行的人,我還是有話想說,有話要說,對于行人路過沒有交通信號燈的斑馬線時那種無奈、那種恐懼、那種不被人尊重的憤慨心境,似乎有不吐不快的感覺。在拿到汽車駕駛證前,我平時上下班或買菜購物,很多時候都是步行往返。為支持環保,也為了健身,即使成了有車一族后,節假日不用趕時間上班,外出辦事或購物能夠在半小時內到達的我都堅持步行。從家里到單位需經過六個沒有交通信號燈的路口,從家里到菜市場需經過五個沒有交通信號燈的路口,這些路口雖設有斑馬線,可我極少能夠享受斑馬線上行人應有的禮遇。好些時候,我看到順方向來車還相隔很遠,便準備邁步過馬路,而那些機動車便“嘀嘀嘀”地鳴喇叭,并以五六十邁的速度呼嘯而來;時常就算已行走至斑馬線的中央,而來車仍不減速,使卡在車流中的我擔驚受怕、進退維谷;有時未帶雨具出門,又在步行中突然遇到下雨,過馬路時便期盼那些機動車能停一停、讓一讓,而現實總是你淋你的雨、他開他的.車,不濺你一身污水,你就夠幸運的了。
平時,還常常看見一些機動車逆行在斑馬線上。有次,我就險些在斑馬線上被逆行而來的摩托車撞倒。那是幾個月前的一個下午,我到當地電視演播廳參加會議,想到從家里步行到會場也不過二十來分鐘,于是便步行去開會。當散會后返回至一條只亮黃燈的右轉彎車道的斑馬線前時,我只顧觀察左方向有無來車,當確認無來車后便一邊注視左方向一邊過馬路。可只邁了幾步,“嘎吱”一聲,一輛逆行而來的摩托車在我身旁右側剎停。頓時,我直冒冷汗,心想如果那騎摩托車逆行的年輕女子未及時把車剎停,就會把我撞倒。
更讓我感到寒心的是,上年年初的一天,從當地新行政中心開會返回途經一個從南向東、從南向北、從南向西同時亮綠燈的十字路口時,坐在車上的我看見一位白發蒼蒼且駝背的大伯拄拐杖站在從南向北的斑馬線上,而從南向西的汽車、摩托車密密麻麻地把他夾在路中央,沒有一輛車減速或停下來避讓一下。霎時,我的心好像被針扎了一下,仿佛聽見一位弱者在聲嘶力竭地呼喚社會的文明。
看見這一冷漠場景后的第三天,心里仍很氣憤的我寫了《善待斑馬線》的帖子發到我現居地和家鄉的論壇上,以此呼吁駕車的壇友從我做起,善待生命、善待斑馬線。
我們知道,在道路通行中,對于機動車駕駛員來說,行人尤其是老弱病殘幼等群體的行人無疑是弱者。而對于弱者,古人就存有憐憫之心。“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這不僅僅昭示古人對動植物的保護,更深的寓意在于勸導人們憐愛弱者、保護弱者。
由于斑馬線這一行人穿越馬路時的安全線并不安全,使得附近一些小學在學生上放學時段,要派出教職員工在學校門前的斑馬線上護送孩子們過馬路;又由于好些機動車的霸道,使得許多行人都習慣了在斑馬線前避讓機動車。時常我駕車在沒有交通信號燈的斑馬線前停下車來避讓行人,行人仍不敢邁步,就是一個例證。
斑馬線,是承載了生命權的一種標識,能夠直觀地衡量一個地區的文明程度。柏楊先生曾說:“判斷一個國家是文明抑或是野蠻,只要看他們的車輛對斑馬線、對紅綠燈的尊敬程度,馬上就可得出結論。”由此,我常想斑馬線就像一面哈哈鏡,橫行霸道的人在這面哈哈鏡前,映照出的是其扭曲的靈魂。有時外出觀光,見到那密密麻麻見廟燒香,見佛磕頭的人群,我就突發奇想:要是這些人中的駕車者,能以敬畏神靈之心敬畏斑馬線上的生命該多好!
斑馬線上機動車鳴喇叭與行人爭道,折射出人們公民意識的淡薄和社會公德心的低下,這不能不說是五千年文明古國的悲哀!其實,我們在斑馬線上讓一讓、停一停,并不會耽誤我們什么,況且生命與時間相比、生命與物質相比,生命永遠是擺在第一位的。因此漠視交通法規、漠視斑馬線上的行人、漠視生命,也是對自己人格的踐踏、對自己生命的踐踏!
禮讓斑馬線,這是起碼的社會公德,也是機動車駕駛員最基本的“駕德”。愿我們每一位駕車者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禮讓斑馬線,共同營造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環境。
關于斑馬線禮讓行人作文篇2
前些時候,我在電視上看到:政府規定機動車要在斑馬線前停車停禮讓行人,。我心中有一個問號:那么多開車的人,會做到嗎?
那是一個星期三,放學了,我背書包慢慢地走出了校門。走走,就走到了一條沒有紅綠燈的馬路前。我像往常一樣走到斑馬線前,左看看,右看看小心翼翼地往前走,才走了一兩步,就有一輛小轎車飛馳而過。我來不及多想,往后退了兩步。等小轎車走了以后,我才繼續往前走。
我記得那個時間段車特別多,又走了幾步,往左右一看。這不看可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啊!這車子一輛挨一輛,像一條龍似的向我駛來。我變得手足無措起來。不知是前進還是后退,或是原地不動,好像怎樣做都是錯的。忽然,一個急切的聲音響起:“快往前走!”我循聲望去,哦,原來是這條“龍的頭部”——一輛公交車緩緩停下,只見那個司機穿工作服,烏黑光亮的眼中閃爍出善良的光芒,那位司機叔叔見我向他這邊望去,微笑朝我這邊揮手,示意我趕快過馬路。我心里頓時涌上一股暖流。再看看公交車后面的車輛都等不及了,汽車喇叭的“嘟嘟”聲響個不停。我便趕快走過了馬路。
我記得一個人說過:“得到他人的關愛是一種幸福,關愛他人更是一種幸福。”那位叔叔的行為一直讓我很感動。
我相信這樣的好司機一定會越來越多。
關于斑馬線禮讓行人作文篇3
斑馬線也即人行橫道線,為道路上白色而平行的粗實線,因酷似斑馬身上的花紋而得名。斑馬線是供行人橫過道路使用的,是行人的安全線、生命線,神圣不可侵犯。
總公司在“文明公交行動”中所倡導的禮讓斑馬線,就是對行人的尊重、就是對生命的尊重!
之所以把禮讓斑馬線提到如此這般的高度,是緣于斑馬線上曾經有沉痛的教訓。進行百度搜索,可以看到成千上萬個發生在斑馬線上的事故案例,個個銘刻心骨。就在不久前、就在城南的一處斑馬線上,一條鮮活的生命瞬間就葬送在了車輪之下。究其根本原因,說輕了是違反交通法規,說重了是無視行人的生命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的“讓行原則”明確規定:遇行人橫過道路時,減速慢行;遇行人正在通過道路時,停車讓行。不得與行人爭道搶行。此規定泛指一般道路,若遇斑馬線,就更應該讓行人優先通行了。否則,在人的生命至高無上的前提下,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責任認定原則”,將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只是在有證據證明行人有違反交通法律法規行為的,才能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唯有事故是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才不承擔責任。倘若要證明這一點,難度極大,甚至根本就不可能。這就意味,一旦在斑馬線上發生事故,機動車一方必承擔全部責任無疑!為了表示對生命的尊重,重大交通事故中承擔主全責任的當事人,還必將依照《刑法》的相關規定受到嚴厲的法律制裁!
斑馬線彰顯對行人生命的尊重、關乎行人的生命安全,必須禮讓!禮是禮節、禮貌,讓是不爭、不搶。禮讓斑馬線就是車輛通過斑馬線時先慢、先停、先讓,有禮節、禮貌的避讓行人,不爭不搶,讓行人優先通行。
禮讓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傳承、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必須。禮讓斑馬線,可以讓出一份文明、讓出一份和諧、讓出一份暢通、讓出一份安全、讓出一份幸福。
不要抱怨現行的交通環境、不要指責行人的交通行為,以《道路交通安全法》為準則,吸取既往的事故教訓,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禮讓斑馬線,對行業的形象負責、對行人的生命負責。這也就是總公司開展“文明公交行動”的目的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