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感悟收獲與體會心得范文(精選6篇)
青年感悟收獲與體會心得篇1
脫貧攻堅工作是習近平總書記情之所系、心之所惦。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以下簡稱《摘編》)一書中,總書記提出了關于扶貧方面的重要思想、重要論斷、重要舉措,對于如期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作為一名紀委書記,必須深入學習《摘編》,學思踐悟,發揮好紀檢監察機關職責定位,扎實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為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提高思想政治站位,把專項治理工作作為“一號工程”抓緊抓實抓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在脫貧攻堅已經進入倒計時,如果處于疲倦、厭戰、渙散狀態,就不可能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必須激發大家的拼搏精神,鼓勁加油、滾石上山,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紀檢監察機關是黨的政治機關,講政治是最鮮明的站位,必須在思想和行動上與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明確將專項治理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的重大政治任務交給紀檢監察機關,是對我們的高度信任和重托,更是對我們的鞭策和考驗。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脫貧攻堅是重大政治任務;深刻認識到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深刻認識到切實加強專項治理是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保障,是各級黨委政府和紀檢監察機關的政治任務,是重大德政工程。
全力保障打贏脫貧攻堅戰這一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當前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壓倒一切的職責使命,全縣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特殊政治意義和重要職責使命,絕不能僅僅把脫貧攻堅、專項治理作為一般性工作任務,要從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兩個維護”的高度,把專項治理作為紀檢監察工作“一號工程”來抓緊抓實抓細,堅決整治發生在貧困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群眾基礎,不斷提升全縣專項治理工作質量。
突出特色亮點,找準工作措施,持續深入推進專項治理工作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堅持把專項治理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作為十九屆中央紀委謀篇開局的新招實招,制定印發了專項治理三年工作方案。自治區紀委也制定了三年專項治理工作規劃,全面實施“6+2”機制,今年重點圍繞“6個聚焦,6大行動”部署開展專項治理提升年活動,強調要在“專”上做文章,在“治”上下功夫。市紀委按照中央提出的“一年見成效、兩年抓鞏固、三年促提高”的專項治理目標要求,結合實際制定印發了專項治理三年行動計劃,部署了“排查去存、重拳遏增、鞏固深化”三年“戰役式”治理行動,今年以“清風入戶”行動全面落實專項治理工作提升年活動。我縣根據上級紀委的部署要求,結合實際相應制定印發了專項治理工作三年行動計劃,今年是三年行動計劃當中的“重拳遏增年”,我縣以“大數據+微治理”工作模式為抓手,以開展“三查三改”活動為著力點,深入打造專項治理“一縣一特色”,全面推進專項治理工作提升年活動。
“三查三改”活動是我縣為打造專項治理工作“后半篇文章”而開展的一項獨具特色的活動,“大數據+微治理”工作模式目前已代表我縣向市委、市政府申請作為田林縣創新亮點工作績效加分項目,工作完成得好壞,關系到我縣專項治理工作能否進一步深入推進。各主責部門、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切實把抓好“三查三改”、“大數據+微治理”工作提高到一個思想政治高度,按照工作方案的內容要求,各負其責,互相協作配合,確保活動開展有成效、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
青年感悟收獲與體會心得篇2
在“四個全面”戰略部署的引擎下,尤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驅動下,精準扶貧的車輪跋山涉水,深入基層,聯系群眾,開啟了“十三五”新一輪精準扶貧大計。我們教育部門也不落下后腿,根據林泉鎮鎮府的統一部署,“百名教師”積極自愿報名參加本次助推脫貧攻堅主題實踐活,我也積極響應鎮府號召,自愿深入民生第一線,去感受民生疾苦。幾天以來,我感受頗深,現在就幾點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農民的貧窮與現有的文化知識息息相關
在本次走訪中,能深入感受的是農民文化知識欠缺,規劃自己生活能力非常差,就簡單的談及一些農業問題,他們知道的是埋頭苦干,殊不知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環境來創造自己的物質條件。他們體現了農民的樸實,卻忽略了“頭腦創造”。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我感受到的是:站在教育的端口,我們利用科學文化知識,去哺育我們的下一代,讓他們穿上文化的新衣,讓孩子們走向脫貧致富的道路。
二、村干部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事務冗繁。
從“四看法”及人員統計評價過程中,我深知村委會在準確定位貧困對象時,不知多少個白天夜晚的摸排定位,廣泛動員,大力宣傳,準確找出貧困窮根的原因,準確制定貧困計劃,幫助他們理清脫貧路子等,他們都付出辛勤的汗水,尤其對“四看法”的識別難字當頭,識別標注,識別程序,識別糾錯,動態管理等都要準,都要嚴。不難看出,與教育相比,深入一線的村干部比我們教師艱辛得多。
三、貧窮的農村面貌,讓我更堅定自己的教育事業
所謂“窮不讀書,窮根難除,富不讀書,富不長久。”從深入村寨,傾聽民意,了解民情,知道他們的所期所盼,摸清底數,結合自己的本職工作,作為教師只有無私奉獻,認真教書,認真育人,扶貧先扶智,把我們貧窮的子女教育好,讓他們從小立志,長大后改變了家庭貧窮的環境。
青年感悟收獲與體會心得篇3
爭當“時代楷模”重要指示精神,在重大時間節點,緊密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廣泛開展“時代楷模”學習宣傳活動,大力唱響新時代英雄贊歌,讓“時代楷模”成為引領社會風尚的時代標桿,構建起定位精準、多方配合、社會聯動的重大典型發布流程,形成了全過程全方位全媒體傳播矩陣,持續用榜樣的力量、楷模的風范帶動全社會見賢思齊、積極向上、奮發進取。之前已推出100位“時代楷模”先進個人或優秀集體,“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是第101個“時代楷模”。這也是對廣大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黨員干部的激勵。
向“時代楷模學習”,牢牢把握精準。打好脫貧攻堅戰,成敗在于精準。援寧干部深入推進精準政策,按照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的要求,扎實做好了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就業扶貧、危房改造、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等精準扶貧重點工作。各級黨員干部必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等“六個精準”,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問題,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彈炸跳蚤”,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扶貧到點上扶到根上。
向“時代楷模學習”,注重激發內生動力。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援寧干部堅持依靠人民群眾,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堅持扶貧和扶志、扶智相結合,培育貧困群眾依靠自力更生實現脫貧致富意識,培養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技能,用人民群眾的內生動力支撐脫貧攻堅。各級黨員干部要改進幫扶方式,多采取以工代賑、生產獎補、勞務補助等方式,組織動員貧困群眾參與幫扶項目實施,提倡多勞多得,不要包辦代替和簡單發錢發物。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是黨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習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的先進事跡,牢牢把握精準方略,注重貧困群眾激發內生動力,必將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青年感悟收獲與體會心得篇4
幾年來,就農村的人居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交通四通八達,水泥路通村通組,便民路走村串戶,風貌打造后煥然一新,產業發展如火如荼。脫貧攻堅的戰役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是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一是黨和國家的脫貧政策與人民群眾的思想素質還存在著差距。黨和國家的脫貧政策要求政府和群眾共同努力,同心同德,互相配合,改變農村落后面貌,共同摘掉貧窮落后的帽子奔小康脫貧致富。而部分群眾缺是被動接受黨和國家政策,不是主動配合鄉村干部的引導,創業致富。
二是部分群眾思想觀念發生畸形變化。不以貧窮為恥反以為榮,甚至個別國家公職人員也是這種想法,認為評為貧困戶低保戶是一種榮耀,顯示自己的社會關系好和社會地位高。
三是部分群眾“等、靠、要”的思想嚴重。耐心等待國家政策扶持,等著天上掉下餡餅,靠國家救濟過日子,甚至恬不知恥到政策部門要求解決這樣那樣的問題。只向政府索取,自己卻不愿意付出,稍不如意怨氣沖天,這種人不知感恩,更不滿意。
因此脫貧攻堅政策應加大提高人民群眾思想覺悟的教育,轉變群眾脫貧致富的觀念,把“要我脫貧”變為“我要脫貧”這條正道上來。
打贏脫貧攻堅戰,就要黨員發揮作用。“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在扶貧工作中,我們要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幫扶責任人,我們在開展幫扶工作時,就應該時刻本著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辦實事的態度去幫扶,而不是為了僅僅為了每月的填表簽字按手印,作為黨員,要時刻牢記肩負的職責與使命,做好本職工作,不浮躁,不虛假,從群眾利益的角度出發,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打贏脫貧攻堅戰,就要建設好的村“兩委”班子。就是要加強支部建設,整頓軟弱渙散村級黨組織,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把加強村支書隊伍建設作為重中之重來抓,著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良的村一把手隊伍。要優化結構,堅持在“能人”中尋好人”,把致富帶富能力強的黨員群眾吸納進村“兩委”班子,讓得力的村“兩委”班子配合好政府,帶動貧困人口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青年感悟收獲與體會心得篇5
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中央對扶貧開發工作的要求。精準扶貧,關鍵是精準識貧,從而對癥下藥。我們在湖南各地調研走訪中了解到,因病、因殘致貧已成為當前農村貧困的重要原因。如何拔掉因病致貧這一“貧根”,成為一道現實而緊迫的扶貧難題。
根據我們調查了解,一些貧困地區因病、因殘致貧占比高。以湖南省為例,在全省596萬貧困人口中,患有大病、慢性病的人口約185萬,占比31%。在有些村,比如武岡市雙牌鄉長托塘村,甚至接近50%。在致殘原因中,工傷致殘導致家貧比較常見。外出務工者因對現代化生產工藝的不專業、不熟悉、缺乏安全防范意識,加上不少企業安全生產設備的缺乏,受傷致殘而最終導致家貧的越來越多。一些原本身體健康的青壯年,因工傷而失去勞動能力,此類家庭極易演化為貧困戶。
對農村地區來說,由于疾病治療花費高、報銷低,使貧困家庭難以承受,“小病拖大、大病等死”的情形較為常見。一些原本可以預防或者及時開展前期治療就可以緩解的疾病,最終因為治療不及時或無錢就醫而拖成大病,導致治療難度更大、花費更高,使原本生活條件相對較好的家庭也容易致貧。此外,還存在貧困地區有“地方病”的現象。這些地區因環境、水質等原因,不同程度地存在“地方病”,成為農村人口致貧的重要因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重點是貧困地區,難點在貧困人口。幫助貧困人口如期進入全面小康,亟須大力推進精準扶貧,切實幫助貧困人口提高生產生活能力。推進精準扶貧,就要在認真分析致貧原因的基礎上,針對農村因病、因殘致貧現象,下大力氣抓好農村衛生工作,注重在“精準治病”上發力。
精準治病,重點是建好扶貧醫院。讓農村人口不再因病、因殘致貧,實現貧困人口高質量邁入全面小康,需要在加強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保險政策對貧困人口傾斜的同時,設立并建好專門針對貧困人口的政策性醫院,即扶貧醫院。要堅持精準扶貧的原則,將扶貧醫院定位為服務貧困人口的政策性醫院,運行中主要考慮貧困人口的整體利益;要為扶貧醫院把好脈,組織相關部門、專家和學者,加強調查研究、進行政策分析,結合貧困地區實際,制定設立扶貧醫院的具體方案;要為扶貧醫院布好局,依據貧困村的地理空間分布情況,做好扶貧醫院總體布局;要為扶貧醫院立好制,建立健全以資金籌措制度、藥品直接供給制度和幫扶支持制度為重點的扶貧醫院管理制度。
青年感悟收獲與體會心得篇6
我有幸參加了市委組織部在市委黨校舉辦的培訓班,第二階段從9月23日至9月27日,我前往浙江大學學習。通過本次浙江大學干部培訓,我感到堅定了理想信念,大大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更新了觀念,開拓了思路,進一步增強了科學發展、生態發展、跨越發展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進一步加深對市委實施“四大”戰略,打造“廣東綠谷”的理解。現將有關學習情況總結如下:
一是拓寬了視野,更新了觀念。聽了市委黨校和浙江大學的專家教授的專題輔導報告,如《轉型期中國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分析》、《城市軟實力》,特別是專家教授的講座或高屋建瓴,或旁征博引,或拋磚引玉,或深入淺出,豐富了我的知識,拓展了我的視野,讓我對當前國際國內政治、經濟情況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對我市的發展理念、發展戰略和發展路徑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激發了斗志,增強了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提升了理論素養,夯實了理論基礎。通過系統地學習基本理論知識,讓我了解到當代國際國內發展現狀,如《區域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綠色經濟、綠碳經濟及循環經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理性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敏銳洞察問題的能力,較好地把握了_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進一步加深了我對市委打造“廣東綠谷”的理解,提高了理論水平。
三是增強了黨性修養,堅定執政為民的信念。培訓中安排了《廉政文化與反腐倡廉建設》、《領導智慧和人生追求》等課程,讓我對自己從政動機重新思考,牢記“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增強了我的黨性修養,堅定了執政為民的信念。
四是理清了工作思路,增強了謀事干事能力。通過學習《領導力修煉和執行力提升》、《杭州西溪濕地》、《杭州錢江新城》等課程,讓我對市委打造“廣東綠谷”有了新認識;進一步強化了當今世界發展變化學習知識意識,認清了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增強了駕馭市場經濟條件下行政工作能力。
五是加強了交流,提高了能力水平。培訓期間,自己通過與專家教授和來自不同縣區、不同單位的同學對后發地區特別是河源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內容進行交流,開闊了我視野,激發了我思路,感覺到由于不同的經歷,分管不同的業務,在思想認識、理論水平、業務知識、工作經驗等方面不一樣,在分析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啟發了我以后在工作中要做到集思廣益,進一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總之,這次培訓雖然只有短短半個月時間,但其意義是深遠的,收獲也是實實在在的。我會以這次學習作為新的起點,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不斷提高自己業務水平,緊跟形勢發展的需要,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全力實施“四大戰略”,為河源市謀劃打造“廣東綠谷”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