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特大暴雨以案促改心得體會范文三篇
鄭州特大暴雨以案促改心得體會1
7月20日,河南等地持續遭遇強降雨,防汛形勢十分嚴峻。強調,當前已進入防汛關鍵期,各級領導干部要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身先士卒、靠前指揮,迅速組織力量防汛救災,妥善安置受災群眾,嚴防次生災害,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防汛救災的指示精神,繃緊“安全弦”,密織責任、防控、監督“三張網”,盡最大努力確保人民的生命安全。
責任落實要從“實”,密織防汛救災“責任網”?!胺姥淳葹年P系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關系糧食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國家安全?!睂Ω骷夵h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來說,防汛救災始終是一場大戰大考。面對汛情險情,要有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始終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黨員干部要帶帶頭主動作為、履職盡責,要有高度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奉獻意識,災情面前顯擔當,險情面前講奉獻。因此,各級黨組織必須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落實責任、形成合力、做好統籌,完善應急預案,把各方力量凝聚起來,把責任擔當扛起來,把各項工作任務落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追求體現到全力以赴的實際行動中。
防控落實要從“嚴”,密織防汛救災“防控網”。防汛搶險救災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事關人民群眾生命安危和財產安全。各級黨員干部要繃緊安全防汛之弦,充分利用氣象部門的預測作用和應急體系“指揮棒”作用,精準預警嚴密防范,及時準確對雨情、水情等氣象數據進行跟蹤掌握,加強科技手段運用,以大數據為支撐,提高局部強降雨、泥石流等預測預報水平,利用網站、微信、電視臺等載體,把預警信息傳遞村到戶到人,提高人民群眾自我防護意識。災后要立足實際救大災,及時搶修水電、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切實抓好救災和受災群眾安置工作,讓受災群眾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處、有病能夠就醫,組織群眾做好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重建家園,走好防汛救災的“最后一公里”。
監督落實要從“細”,密織防汛救災“監督網”。各級要把防汛救災一線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試金石和磨刀石,越是最關鍵時刻越能考驗、識別干部。因此,黨員干部要把防汛救災當作最大的考場,講規矩、守戰時紀律,把防汛救災與鄉村振興等工作結合起來,切實把紀律立起來、嚴起來,以最嚴明的紀律、戰時紀律保障防汛救災工作,絕不允許紀律“潰堤”!同時,要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對戰時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擅離職守,不執行命令、隱瞞險情災情造成嚴重后果等行為嚴肅追責問責,持續緊盯“關鍵少數”和官僚主義典型案例,采取多種問責形式嚴肅問責、倒查追責,堅決杜絕防汛救災中的“作風不深入不扎實”等不良問題,以戰時紀律保障戰斗成果。
全面的安全生產永遠在路上。當前我國已進入防汛關鍵期,黨員干部要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夯實防汛救災根基,筑牢生命的“安全堤”,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向人民交上一份完美答卷。
鄭州特大暴雨以案促改心得體會2
按照市局和分局的關于可開展7.20議案促改工作的通知安排部署,本人認真學習,現將本人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此次暴雨危害,最令人印象深刻是鄭州地鐵的受災情景,大水淹沒了地鐵,許多乘客腳踩在座椅上,只留下頭部在水面上保持呼吸,有的乘客沒有等到救援的帶來。這給所有其他城市地鐵敲響了警鐘,這絕對不是最后一次暴雨,如何避免此類悲劇的發生,是需要我們深刻反思的,大城市的建設,不僅僅是樓有多高,路有多寬,更要把預防自然災害的思想融入到城市建設中。我們在大自然面前顯得依然很渺小,大自然的災害是無情的,我們要吸取經驗教訓,深刻反思,盡最大努力降低危害。遇到災情,救援必須迅速,各部門和單位要積極組織協調配合,落實責任,合理安排,與時間賽跑,緊急行動,把傷亡降到最低,第一時間開展救援;對重點區域和尚未脫離險情的區域,運用各種手段,轉危為安,盡快把受困人員解救出來,使受困人員得到妥善安置。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從災害應對處置中汲取教訓,改進災害防治工作,更好提升災害防御應對能力,進一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才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切實保障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才能統籌發展和安全,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痛定思痛,居安思危!亡羊補牢,未為晚矣!“亡羊”之后如何“補牢”?有哪些需要補?可能是眼下最值得我們深刻思考的問題。一是大力提高領導干部風險意識和應急處突能力。二是建立健全黨政同責的地方防汛工作責任制。三是深入開展應急管理體制改革及運行情況評估。四是全面開展應急預案評估修訂工作,強化預警和響應一體化管理。五是整體提升城市防災減災水平。六是廣泛增強全社會風險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我們應當深刻反思調查報告總結出來的教訓和問題,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本著對人民極端負責的精神強化災害防范。未雨綢繆好過亡羊補牢,防范危機好過應對危機;災害從來不是“假想敵”,防范災害必須杜絕“沒想到”。只有不斷改進災害防治工作,更好提升災害防御應對能力,才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切實保障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我們要堅持把教訓變教材、把教材變方案、把方案變行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要深刻汲取教訓、深入檢視反思、全面整改落實,切實做到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
前車不忘,后車之師,要深刻吸取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經驗教訓,痛定思痛、知恥后勇、“亡羊補牢”、居安思危,積極完善、嚴格落實報告中列舉的改進措施,才是下一步迎接新挑戰、打贏翻身仗、重塑新形象的關鍵。
鄭州特大暴雨以案促改心得體會3
近日,根據省、市防辦文件要求,為深刻汲取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教訓,切實提升我區洪澇災害防御能力。區應急管理局積極組織學習討論,要求全體黨員干部要以《調查報告》為教材,以補短板強弱項為目標,對標報告中指出的“應對部署不緊不實、應急響應嚴重滯后、應對措施不精準不得力、關鍵時刻統一指揮缺失、缺少有效的組織動員、遲報瞞報因災死亡失蹤人數”等六個問題查擺自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深刻剖析問題原因,明確改進方向,自覺堅持更高站位、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全力做好風險防范化解各項工作?,F將研討學習內容匯報如下:
一、工作背景
2024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歷史罕見特大暴雨,發生嚴重洪澇災害,特別是7月20日鄭州市遭受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查明問題、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經黨中央批準,國務院成立調查組,對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開展調查。在國家層面第一次組織這樣的全域性自然災害調查,把災害的過程和原因調查清楚,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是對人民群眾生命財
產安全的高度負責。從調查情況看,鄭州“7·20”特大暴雨強度和范圍突破當地歷史記錄,遠超出城鄉防洪排澇能力。雖然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但災害仍然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這有極端暴雨防御難度大的原因,有城市發展快、歷史欠賬多的原因,也集中暴露出政府、部門單位領導干部認識準備不足、防范組織不力、應急處置不當等問題,特別是發生了地鐵、隧道等本不應該發生的傷亡事件,教訓極為深刻!在此次災害應對處置過程中,還集中暴露出防災減災救災等應急管理體系方面的諸多問題短板。調查組總結了六個方面的主要教訓,這些問題短板,在很多地方也不同程度存在,我們需要高度重視、舉一反三、自警自省。要大力提高全面風險意識和應急處突能力,建立健全黨政同責的防汛工作責任制,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整體提升防災減災水平,切實增強全社會風險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要求落到實處。
二、工作要求
?。ㄒ唬┴熑温鋵嵰獜摹皩崱?,密織防汛救災“責任網”?!胺姥淳葹年P系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對廣大黨員干部來說,防汛救災始終是一場大戰大考。面對汛情險情,要有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始終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黨員干部要帶頭主動作為、履職盡責,要有高度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奉獻意識,災情面前顯擔當,險情面前講奉獻。因此,各級黨組織必須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落實責任、形成合力、做好統籌,完善應急預案,把各方力量凝聚起來,把責任擔當扛起來。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追求體現到全力以赴的實際行動中。
?。ǘ┓揽芈鋵嵰獜摹皣馈?,密織防汛救災“防控網”。防汛搶險救災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事關人民群眾生命安危和財產安全。各級黨員干部要繃緊安全防汛之弦,充分利用氣象部門的預測作用和應急體系“指揮棒”作用,精準預警嚴密防范,及時準確對雨情、水情等氣象數據進行跟蹤掌握,加強科技手段運用,以大數據為支撐,提高局部強降雨、臺風等惡劣天氣的預測預報水平,利用網站、微信等載體,把預警信息傳遞到戶到人,提高人民群眾自我防護意識。災后要立足實際救大災,及時搶修水電、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切實抓好救災和受災群眾安置工作,讓受災群眾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處、有病能夠就醫,組織群眾做好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重建家園,走好防汛救災的“最后一公里”。
?。ㄈ┍O督落實要從“細”,密織防汛救災“監督網”。要把防汛救災一線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試金石和磨刀石,越是最關鍵時刻越能考驗、識別干部。因此,黨員干部要把防汛救災當作最大的考場,切實把紀律立起來、嚴起來,絕不允許紀律“潰堤”!同時,要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對戰時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擅離職守,不執行命令、隱瞞險情災情造成嚴重后果等行為嚴肅追責問責,持續緊盯“關鍵少數”采取多種問責形式嚴肅問責、倒查追責,堅決杜絕防汛救災中的“作風不深入不扎實”等不良問題,以戰時紀律保障戰斗成果。
三、工作短板
?。ㄒ唬﹤€別黨員干部缺乏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對于災害,個別領導干部認為風險不會大,這種麻痹思想和經驗主義在一些領導干部身上也同樣存在,一些領導干部對極端氣象災害認識不足,嚴重缺乏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應急準備嚴重不足。這些問題,說到底還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范風險挑戰重要論述沒有入腦入心,對人民生命、政治責任缺乏敬畏。
?。ǘ惫芾眢w系和能力薄弱。暴雨災害集中暴露出預警發布能力、應急指揮能力、搶險救援能力、社會動員能力、科技支撐能力不足等諸多短板。特別是災害性天氣預報與災害預警混淆,預警發布部門分割,防災減災措施針對性、有效性、強制性不足,缺乏統一權威高效的預警發布機制;預警與響應聯動機制不健全,應急預案實用性不強。這些問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應急管理工作系統治理不強,尚未建立起一整套系統化的制度和能力體系,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薄弱。
?。ㄈ└刹咳罕姂蹦芰头罏谋茈U自救知識不足。對于災害,一些黨員干部對防災減災救災和應急管理情況不熟悉,未經歷過洪澇、地震等大災考驗,實戰經驗嚴重不足。此外,在災害應對過程中,媒體的宣傳警示作用發揮不到位,災害預警信息傳播不及時不充分,社會公眾安全意識和防災避災能力不強。加強黨員干部防災減災救災、應急管理能力培訓和群眾科普教育十分必要和迫切。
(四)部分部門存在主體責任不明晰問題,街鎮層面尤為明顯。在應對自然災害上,應急管理部門主要負責應急救援的統籌、指導、協調工作,在部門協作分工時,部分行業主管部門存在對應急管理部門職能認知不明晰、自身主體責任不明確問題。在街道層面部分部門認為所有應急救援、防災減災、防汛防旱、森林防火、物資保障等工作全部由應急管理部門承擔工作。責任不明確,極易造成推諉扯皮現象。
?。ㄎ澹本仍畢f調指揮渠道不暢、應急演練不完善。缺乏橫向協調機制,聯動響應乏力、時間長,遇到復雜的應急事件仍是應急部門單一應對。應急演練未常態化開展,訓練水平不高,各專業隊伍建設的配套法規和制度還不夠健全、完善,缺乏專業的訓練設施和場地,綜合訓練沒有統一計劃,各種應用訓練、模擬演練無法有效開展。
四、改進措施
?。ㄒ唬┨岣唿h員干部風險意識和應急處突能力。把《習近平關于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列為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專題,納入培訓必修課,推動領導干部樹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增強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能力和水平,切實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實處。
?。ǘ┻M一步強化機構建設和人員配備。一是加強各級應急管理機構建設,充分履行職責,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真正納入應急管理部門統籌協調。二是細化行業部門的協作分工方式,明確行業主管部門的工作職能。
?。ㄈ┍U蠎惫芾斫涃M投入。一是將防災減災救災管理資金納入公共財政預算,優先安排,并加大爭取上級財政轉移資金力度,提高處置突發事件的財政保障能力。二是建立健全政府、企業、社會相結合的防災減災保障資金投入機制,動員社會力量投入。
?。ㄋ模┘哟髴蔽镔Y儲備力度。開展防汛設備的維護和防汛防臺物資統計,實行應急救援物資定期檢查制度,對不能正常工作或完全損壞的機器設備,要予以修復和更新;對已經過期的物資要進行及時更換。為了來年汛期工作順利開展,對防汛設施設備進行保養和維護,并且清點防汛防臺物資,常備不懈,確保設備物資能夠正常投入使用。重點推進街道防汛薄弱點的改造,做到早啟動、早落實,逐步消除轄區防汛薄弱點及盲區。
(五)加快防汛信息化發展步伐。防汛信息化在整個防汛工作中已經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進一步整合現有防汛信息資源,大力推進防汛信息化建設,建立信息化應急管理專業隊伍,加大防汛指揮機構自身能力建設,充分利用網絡信息的快速性和實時性,全面提升我區防災減災管理水平。
(六)加強應急隊伍建設。一是抓好隊伍建設,結合實際和基礎條件,統籌整合力量抓好常備應急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應急分隊的專業化程度。二是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應急理論知識培訓,夯實不同層次應急隊伍知識結構。三是進一步加大各類應急預案演練力度,著力提升各專業隊伍應對災害的能力。
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時無備。未雨綢繆好過亡羊補牢,防范危機好過應對危機;災害從來不是“假想敵”,防范災害必須杜絕“沒想到”。自然災害種類多,分布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常青街道將切實擔負起“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工作做實做細做好,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防汛救災工作關系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是絕對不可忽視的,接下來我區將持續認真貫徹上級防汛救災工作要求,深刻汲取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的教訓,做到舉一反三,以案為鑒、以案促改,不斷完善我區防汛救災工作,確保轄區安全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