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農信共成長精選三篇
第一篇: 我與農信共成長
2011年2月,我懷揣著對農信事業的熱愛考入農信社,那時候特別驕傲,因為小時候媽媽帶我去得最多的金融機構就是農信社,模糊地記得門口的牌子寫著“儲蓄”兩個字,或許從那時起我與農信就結下了不解之緣。來農信社工作,我是帶著全家人的驕傲和囑托前來工作的,服務的對象也都是鄉里鄉親、街坊四鄰,那種親切的感受難以言表。
工作初期,信心滿滿、斗志昂揚,雖然我只是一名小小的柜員,但我一直期盼著在工作崗位上一展抱負,實現自我價值。但不久后,我陷入了迷茫與困惑之中,面對著一天天重復單調的工作:存款、取款、清機加鈔“三部曲”,特別是每天往返近20公里的車程,5年的柜員經歷幾乎讓我的夢想在平凡中沉淪,斗志在迷茫中銳減。直到有一天,媽媽的一番話敲醒了迷茫與困惑的我,她說:“為什么你只看到了自己的不如意,而不去感受好的一面呢?你選擇了進入農信社工作,就要有責任與擔當,咱們是農村的孩子,做事情要務實,要愛崗敬業,要做到‘舍小家顧大家’。只要你用心去做好自己職責范圍內的每一件事,真正讓客戶滿意了、讓組織認可了,你的價值就自然體現出來了。”是啊,我為什么就不能感到滿足呢?我到底在奢望一些什么?思來想去,驀然發現,原來自己并沒有具體的追求,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因為我缺乏積極向上、真抓實干、敬業奉獻的精神。
經歷過短暫迷茫的我,堅定了自己最初的選擇,重新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就在這時一個機遇擺在了我的面前——來到綜合辦公室工作。辦公室工作承接著統籌協調、服務基層等多種職能,我認為能來辦公室工作本身就是一件特別自豪的事情,加之工作中遇到了一位辦公室主任,她嚴謹的處事作風、干練的行事風格深深地吸引到了我,我想成為“她”的樣子。她每天上班早來晚走,加班加點,總是等到部室員工全部回家她才最后一個回家,于是我開始照著她的樣子要求自己,也是從那時我開始愛上辦公室工作。還記得剛到綜合辦公室工作的第二天,正值年底,領導交給我一個寫新年致辭的任務,我思考良久,仍一籌莫展。在基層工作得久了,難免缺乏對工作全局及工作新要求的思考。于是,我臨時補課,知難而進,查閱了很多資料。經過多個晚上的努力,終于將新年致辭交到了領導手里,還得到了領導的表揚。從那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把工作干好,首先要保持對本職工作的熱愛,要保持持續學習的習慣。
2024年,我在做辦公室工作的同時,參加了灤南農商銀行改制工作。因為熱愛,我傾注了積攢多年的“洪荒之力”。2007年,改革進入攻堅階段,我參與完成了清產核資、征集發起人、召開社員代表大會以及組卷上報籌建材料,可謂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先學再干,每天的工作都是未知領域和新的挑戰。也是在那時,我真正體會到了單位經營管理的不易,考慮問題的角度也從點到面。這個過程中,一位改革辦老同志帶給了我深深的工作啟迪,對于寫到紙面上的材料,他都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審閱。看著我寫完的材料被老同志修改過后,逐漸由浮皮潦草變得有理有據,我總是不由得心生敬佩。同時,他還會將他的專業知識毫無保留地教給我。那時的我對工作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工作的成功與否并不完全取決于職位,而在于是否能夠真正將身心融入工作,并從中獲得愉悅。”也是從那時開始,我將“傳幫帶”作為自己的職業使命,將自己所學、所積累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新員工,盡量讓他們在工作中少走彎路,因為年輕員工的成長進步才是農信事業發展的基石。
20xx年,農商行改革工作進入到最后階段,經過兩年半的賽跑,終于由聯社過渡到農商銀行,實現了華麗轉型。這一年,改革辦的隊伍只剩下我一個人常駐。我生怕自己的一個工作失誤給單位改革大局造成影響,于是終日工作如履薄冰。由于改革與辦公室的工作經常“撞車”,我只能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時間來彌補。那時下班很少看到夕陽,可以用“披星戴月”來形容,但內心卻很充實,因為每天都在進步,覺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還記得召開創立大會時分發資料,看到每人近一尺高的審議資料,有人問我:“是四個會的嗎?”我笑答說,“不是,是一個會的。”等到報送開業組卷材料時,整整裝訂12冊,一大皮箱的材料,看著它們都報送到省里,我的內心泛起暖暖的滿足。原以為自己做不好的事情,就這樣做成了。“眾人拾柴火焰高”,雖然我只是一名普通員工,在單位這個龐大運轉的“機器”中仿若一顆“螺絲釘”般微不足道,但只要每顆”螺絲釘”都擰緊了,定能成單位、行業之大氣候,揚起農信事業發展的風帆。
灤南農商銀行的發展需要我們每個人,我們都應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嚴謹細致地開展工作,是單位給了我們體面的生活,讓我們贏得了社會的尊重,我們應該牢固樹立“行興我榮、行衰我恥”的理念,自覺將個人職業發展融入灤南農商銀行事業發展當中。
作為一名中層干部,我將始終保持對農信事業的熱愛,堅持自己的選擇,堅守自己的崗位。我深信:不論多么平凡的工作,只要我們立足崗位講奉獻、比貢獻,青春夢想就一定能夠絢麗綻放,人生的價值一定能夠得到體現和升華,灤南農商銀行一定能夠因為我們的努力而閃閃發光!
第二篇: 我與農信共成長
xx農信,每當聽到這個熟悉的名字,心頭總是涌起一陣難以言說的自豪與驕傲。它是一座大熔爐,將我由初出社會的毛頭小子鍛造為堅毅、踏實、有擔當的成熟青年;它更是我難以割舍的家,在風風雨雨的歲月中伴我成長,給我不盡的溫暖與動力。
自xxxx進入信用社工作,我在這里已渡過了十二年的歲月,第一次邁入農信社的大門,面對的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激勵;而現在,對于不斷成熟的我來說,則是一份榮譽,也是一份責任。隨著工作的調動,我先后在儲蓄員、記賬會計的崗位上耕耘。不管肩負何種職責,我始終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因為我深知,企業給我的,是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溫暖貼心的福利關懷,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更是展示自我、發展自我的廣闊舞臺;而我應回報以企業的,則是愛崗敬業思奉獻、團結進取共發展的努力與堅持。
無論處于何種職位,從事何種工作,對于企業和自身工作的熱愛與忠誠總是每個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它如同神奇的催化劑,可以將乏味變得有趣,將平淡變得生動,將平庸變得出色。正如管理學家中谷彰宏所言:“工作對我們而言究竟是有趣的,還是枯燥乏味的,全要看你有沒有熱誠努力地去做好它。因此,現在作為一名記賬會計兼出納的我,能夠為企業做的便是用親切的態度、規范的用語熱情對待每一位客戶,用審慎細致的敬業精神用心對待每一筆數據。在實際工作中,我也正是這樣數年如一日地嚴格要求自己。由于工作需要,每月1日我都必須到崗做報表,從無休息,即使偶爾染恙即或刮風下雨也依然堅持。而這一切,與企業賦予我的機遇、信任與支持相比,還遠遠不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更應兢兢業業,克己奉公地堅守崗位,做好每一份工作,把愛崗敬業思奉獻的精神永遠銘刻在心。
與此同時,面對飛速發展的金融業務和現代化的企業制度,墨守成規早已無法取得成功。因此,在工作中,我們還應把對于企業的熱愛和忠誠體現在不斷進取、不斷創新、提高工作效率的努力上。在踏實工作的基礎上開拓創新,補充新知識,持續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隨時發現并改正缺點,不斷完善自己,才能跟上企業高速前進的步伐。
當然,再優秀的員工能力也是有限的。企業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而非1+1的簡單組合,需要各部門、同事之間默契的合作才能將整體的力量發揮到極致。對于我們員工個人而言,將愛崗敬業的思想體現在實際行動中,除了要忠于職守、開拓創新之外,還要著眼于集體,服從企業發展的整體要求,以合作的心配合企業每一位成員做好工作,發揮整體的優勢,才能創造出1+1遠遠大于2的成就。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感謝十二年來風雨路上農信社給予我的關懷、支持與信任,在這片廣闊的舞臺上,我收獲了自己的夢想與希望。而我能夠回報以企業的便是愛崗敬業思奉獻,團結進取共發展的承諾與堅持。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將更加扎實勤奮、甘于奉獻,開拓創新,勇于進取,團結每一位同事,為我們共同的事業,為敦化農信、吉林農信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奮斗不息!
第三篇: 我與農信共成長
我來自于××農村合作銀行,我的名字叫××。說起我的名字,相信大家會很自然的聯想到齊心協力這個詞。齊心協力是一個群體相互扶持的情感結構,齊心協力是一個團隊同舟共濟的合作態度,齊心協力更是一個企業優質服務的文化內涵。我今天演講的題目也正是“放飛夢想”。
明確的說,我不知道什么是夢想。按照字面上的解釋:夢想應該就是夢想——做夢的時候夢到自己喜歡的,于是醒來想該怎么來實現。聽起來也許有些荒謬,不過,很可能夢想這個詞語,就是這么產生的。
但是我相信,無論是誰,都是擁有夢想的。也許你不知道,也許你還未發現,但不可否認,你擁有夢想。自然,我也有夢想,我的夢想,就是舒心的過著每天,平淡的享受自己的生活,小的時候,來些刺激,多么美妙的生活。可惜,我的夢想沒翅膀——家里不是那種很有錢的人家,哎,人生的痛苦啊——所以,自然我的夢想也飛不上天。夢想這個東西猶如一個影子——想找的時候找不到,不想找的時候又揮之不去,它永遠這樣,或許纏繞著你,折磨著你;或許幫助著你,激勵著你。這不看它,而在于你是否真正的理解它,抓住它,放正它,然后去實現它。然而很多人都有著這種想法:“這個夢想怎么可能呢?完全無法實現嘛。”這里有個真實故事:亨利·福特在制造著名的V8型汽車的時候,他要求工師在一個引擎上鑄造8個完整的汽缸。工程師們聽了直搖頭,說,這不可能。結果,第一撥的工程師沒有完成這項工作。
但亨利.福特堅信這一設想可以實現,于是他又精挑細選了幾個工程師,經過反復磋商,仔細研究,最后終于找到了制造V8型汽車的關鍵。相信大家聽了故事之后都有或多或少的啟發。
有時,我們總會感嘆,人生真是不公平,為什么機遇總能垂青別人,而不光顧我呢?實際上,對于我們的夢想,如果我們連“想”的勇氣都沒有,那么何來的實現呢?當我們想了以后,就該思考如何“做”了。在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擁有很好的夢想,但實現的卻總是少數——這其中除了一小部分是夢想太過夸張,根本無法實現外,絕大多數是因為受到了外界的誘惑,而放棄了向夢想進軍的步伐。
雖然暫時會得到歡樂,但過去之后,就會為自己的夢想沒有實現而感到遺憾,而這種遺憾是無法彌補的。我就是如此:小時候我很希望就讀中山大學,也為此一直努力著,但到了高中,卻因為貪圖玩樂,而耽誤了學習,更至高三,完全厭惡補課的我,毅然做了不再去學習的決定——的確,我因此獲得了一段時間的快樂,但現在我后悔了:我錯過了曾經的夢想,錯過了人生唯一一次的高考。這是多么大的遺憾啊。
不過,為了自己今后的夢想,我加入了牛耳軟件教育——廣告打得好:好工作找牛耳。開始并不相信牛耳,只是因為自己父親朋友的兒子在這學習良好,找到了工作,而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進入學習,卻沒想到效果這么好:這么多負責的老師,這么多志同道合的同學,班中的學習氣氛也比高中好多了。我突然覺得找到了心中的一盞明燈:“我的未來不是夢”這句歌詞,我想也該改成:“我的夢想不是夢”了。雖然我有時會彷徨迷惘,雖然我有時會偏離正軌,但我相信,我會堅持我的夢想,我會實現我的夢想,總有一天,我會把我的夢想插上翅膀,讓他遨游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