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家鄉的變化
小學作文家鄉的變化
小學作文家鄉的變化1
5月1日,我們全家在一陣噼哩啪啦清脆而響亮的鞭炮聲中,搬進了向往已久的新家------劉行大家園D區132號101室。這是我們家老房子動遷分到的新房之一。
我們全家大大小小共10個人,有兩位老太太,外公,外婆,我們一家和舅舅一家。大家扛著,拎著,抬著大包小包“蜂擁而入”進了新家。激動的心情無法平復。大家雖然搬得都滿頭大汗,但還是很開心,看著明亮寬敞的新家時,都很激動!
想起我們的老家,現在已全部拆完,變成了上海最大的郊野公園------顧村公園。公園內植被豐富,一年四季花香四溢。每年春天,大片大片粉紅色的櫻花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游客。園內分成“七園”有異域風情園、森林燒烤園、郊野森林園-------
而我們的新家就在顧村公園的后面,很近。外婆說現在好了,以前還要下田種地,現在老房子和田地都給國家征去了,她們退休也有養老金了,不用種地了,她可以天天去公園散步了。真是想想也開心。看著外婆帶著皺紋的臉上露出了激動的笑容,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我生在這個時代的幸福!
顧村公園現已成為了我們的驕傲。這里原來是我們溫馨的老家,現在它是我們上海環城生態的一個新亮點。雖然,心中有些不舍,但是看著美麗的顧村公園,更多的是高興與自豪。我懷念我的老家,但我更愛我現在的新家。
小學作文家鄉的變化2
上星期天,爸爸帶著我和爺爺奶奶回章梅塔村看看。一聽說要去老家,我高興無比,因為我的童年是在那里度過的。好久沒有回去了,一路上,我一直在想:不知道現在家鄉有沒有什么變化呢?
一進村口,我就發現了村里的道路都已經是寬廣的水泥路了,以前我在的時候都是爛泥路,晴天全是灰塵紛飛,雨天全是坑坑洼洼;以前路邊都是雜草,現在路兩邊都載上了花草,看上去美麗極了!
在村里惟一的一家小店門口,原是個爛泥道地,放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那時我跟幾個小伙伴經常會在那里玩耍。現在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我差點認不出來,水泥地上造起了很多體育健身設施,只見兒時的幾個小伙伴正在那里高興地玩游戲,有的在蕩秋千,有的在練雙杠,還有的在爬鐵鏈子……。過去這些體育設施只能在城里面才能看得到,農村里根本看不到。看著他們玩得那么開心,我真替他們高興,他們也享受到了與城里小朋友一樣的條件和待遇。
記得那時村里根本沒有倒垃圾的固定地方,路邊堆著的垃圾到處可見,夏天蒼蠅蚊子在垃圾堆上飛來飛去,人從旁邊走過,遠遠就會聞到一陣臭味,甚至有時會見到一群狗圍在垃圾堆旁,翻來翻去,爭來爭去,把垃圾都弄到四周,只見路人都皺著眉頭、捏著鼻子、踮著腳尖匆匆逃走。現在可好了,路旁造起了好幾個小垃圾站,外面還擦得干干凈凈,再也看不到雜亂骯臟的垃圾了,再也見不到成群結隊的蒼蠅蚊子在那里“開會”了。
爸爸跟我說,家鄉的這些驚人變化,得益于這幾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新農村建設可真好啊!把我們的家鄉變得更加美麗漂亮,更加生機勃勃了!家鄉,我回來啦!”
小學作文家鄉的變化3
我的家鄉在槎水鎮,改革開放以前,我的家鄉十分貧窮落后。聽爺爺說:“以前的槎水鎮,街道是泥土鋪成的,凹凸不平,走路一不小心就會摔倒,街上也很冷清,連假日也沒有幾個人。家家戶戶住的都是土木結構的房屋,屋內出一張床和一些生活用品以外,其他的一無所有。夏天在屋里睡覺,十分悶熱;冬天十分寒冷,只要一刮狂風,房屋就會被吹倒。” 可是自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祖國的大地。我們的家鄉也發生變化。 以前的路是泥濘的小路,現在成寬闊的大路,人煙稠密。以前的土木結構的房屋已經不見,全都成高高聳立的樓房。每家每戶都是樓上樓下,有電燈和電話,電視、電冰箱、空調等應有盡有。
我的家鄉成一個美麗富饒的小村莊。這是勤勞智慧的槎水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開創出來的。
你看,現在的小河雖然沒有秦淮河的絕世風流,沒有西子湖的明艷亮麗,也比不上漓江之美冠天下,但是她清秀如一首純凈的田園詩。陽春三月,小河從低沉的啼叫聲中悠悠醒來,無論從什么角度看,都是一幅完美的藝術畫。
我愛我的家鄉,我相信我的家鄉明天會更加美好。
小學作文家鄉的變化4
大家對自己家鄉的環境變化應該是了如指掌,接下來我就介紹一下我的家鄉的環境變化吧。
聽爸爸媽媽說,從前他們家鄉的環境可好了:河水清澈見底,水里的魚蝦很多,空氣也很清新,天空湛藍湛藍的,像是被水清洗過似的。馬路干凈整潔,干凈得都能照出車影了。
可是現在,河水里全都是人們亂丟的垃圾,水也變少了,河里的魚蝦全都死了。馬路上的車也多了起來,排出的尾氣也很多……就這樣,空氣一點一點的被污染,城市的空氣變得越來越渾濁,人們亂砍伐樹木,害得引發泥石流,房屋都被沖毀了。
如果再這樣下去,人類危害的.是自己,還導致生態不平衡。眼看著自己的家園漸漸變差,人們應該采取措施,準備重建美好家園,這些措施就應該從生活里的一點一滴做起。比如洗手時要關好水龍頭,水是生命之源,不能浪費水資源。不要再把垃圾亂丟進水里了,多種植一些樹木,防止風沙的襲擊。我們能做的有很多,但我想代替地球說一句話:請別再傷害我了,好嗎?
小學作文家鄉的變化5
我已經轉學五年多了,多么想念我的家鄉啊!于是,我利用暑假這段時間,回到了家鄉??廣西桂平市大洋鎮。家鄉的變化真是令我驚嘆不已,我簡直認不出來了。昨天,人們住的是破爛的磚瓦房。街道凹凹凸凸,特別是下雨后,街道非常泥濘,到處是水坑,人們行走時,一不小心就會摔倒。當時,這里的經濟不發達,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車,沒有什么先進車輛。而且沒有電視機,就更談不上什么卡拉OK、影碟機了。人們的文化知識也很淺薄,只知道一日三餐。
而今天,這里的一切都煥然一新,仿佛穿上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人們住的不再是磚瓦房,而是一座座高樓大廈,像高山一樣拔地而起。人們有的自己開服裝店,有的在百貨大樓賣電器……街道變得十分平整,走路時不用再擔心會摔倒了。公路上,十分熱鬧,車輛川流不息。許多先進的摩托車、汽車,甚至小轎車,都出現了。每到晚上,圩鎮熱鬧非凡,不再像從前那樣死氣沉沉的。人們有的盡情高歌,有的看電視。孩子們歡活地做著各種有趣的游戲,仿佛一只只快樂的小鳥似的。
人們也懂得了不少文化知識,不斷探索致富的道路。在種植方面,人們懂得了科學栽培,什么時候施肥,什么時候殺蟲,都掌握得很好,致使每年都有大豐收。我家也變了不少,住進了一座高樓,買了一臺20幾寸的大彩電,它給我們家添了不少樂趣。還有一臺“小天鵝”洗衣機,洗衣服也不用那么費勁了。和小鵬家相比,我家可就差遠了。小鵬是我家鄰居,以前靠給別人家打工來維持生活。可現在他家自個兒開了一間鋪,是買電器的,生意每年都有幾萬塊的收入,吃穿根本不用愁。走進他家,整間屋子豪華富麗。
地面貼著瓷磚,天花板上有兩盞非常漂亮的燈,兩把吊扇。每到晚上,兩盞燈照得亮堂堂的。電器更是應有盡有:電視機、影碟機、卡拉OK、電風扇、洗衣機……雖然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卻從未忘記洪災地區的人們。幾年前,我國長江、松花江、嫩江等地區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洪災。在抗洪救災捐錢中,人們有的捐幾百,有的捐幾千,甚至幾萬,表達大家對災區人民的一片真情。
小學作文家鄉的變化6
設計背景:
學生的習作源于生活,而今后的生活將會與網絡技術的關系十分密切。因此,探索一種利用網絡信息資源進行作文教學的科學方式勢在必行。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的超時空特點,讓學生動手搜尋網絡資料庫中的作文素材,利用多媒體網絡環境指導學生習作并及時反饋,進行評議和修改。
設計依據:
建構主義理論為小學網絡作文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主要表現在:1、作文知識、能力不是教師傳授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過一定的習作活動主動建構和生成的;2、學生是作文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幫助者、促進者;3、作文課堂教學應按照“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這四要素來組織,并形成相應的教學方法;4、強調豐富學習資源的自我發現,努力建立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實現課堂教學生活化,并建立與此相應的作文教學內容體系等。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利用網絡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習作興趣,拓展學生的習作空間,提高習作水平,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3、培養學生利用網絡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網絡進行寫作和學習交流的能力。
4、對自己和同伴的習作進行評價修改,獲得成功體驗,增強習作自信心,養成良好的修改習慣。
設計思路:
采用活動教學,逐步實施教學過程。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認知特點,共安排三個教學活動:活動一為課前準備階段,分散進行教學,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寫作素材;活動二為交流指導階段,活動三為評議修改階段,分別利用課堂時間集中進行教學。
過程預設:
活動一:家鄉全接觸
課前組織學生進行“搜集家鄉變化的資料”的實踐活動,通過觀察、查閱圖書資料、采訪有關人員(善于發現學習資源、學會利用學習資源),以及上網(有意識的引導學生使用現代的信息科技)了解家鄉近年來發生的變化。同時,要求學生把看到的事實與搜集到的資料加以選擇和整理并記錄下來,完成下面的調查表。
小學作文家鄉的變化7
我的家鄉在陜西安康,然而一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它坐落在崇山峻嶺的大巴山中。
十年以前的安康,街道兩側到處都堆放著垃圾,塵土四處飛揚,道路也很狹窄,人們住房條件也不好,到了下午,連賣菜的商販都沒有,晚上路燈若隱若現,因為年久失修,很多燈都壞了,整個城市顯得破舊不堪。
而如今,安康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然而修建的三座大橋,把漢江兩岸人民緊緊的連在一齊,街道越來越寬敞整潔了,也修建了垃圾處理中心,高層建筑然而一棟之后一棟,到了晚上,人們逛逛城墻,在望江樓看看夜景,健身器材隨處可見,街道兩側的樹上張燈結彩,做了各種點綴和裝飾,把城市照耀的如同白晝,各個商店都敞開著大門,隨時迎之后客人光臨,透露著一派繁榮景象!
然而新時代的春風吹走了貧窮落后,吹來了我們這天的幸福生活!等我長大后,會把家鄉建設的更美,更好,更富強!
小學作文家鄉的變化8
你要問我人間天堂有多少?不知道。你要問我人間最可愛的地方在哪里?告訴你,它在我的心里。那就是--我的家鄉,魚臺。
過去我愛它,是因為它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現在我愛它,是因為他變了,變的讓我情不自禁投入它的懷抱。
說到這,我的腦海里漸漸浮現出家鄉巨變的圖景。
瞧,第一幅畫面優美。它以“水”為主題,過去人們喝的都是咸的,還有點苦澀;而現在呢,環境大變、流水清澈,只聽見“嘩嘩”的聲音,那是它們在歡快地歌唱。
瞧,第二幅畫平坦無崎。它以“中環線”為主題,想想吧,過去的馬路像個“瓶口”似的,一到交通高峰,各種機動器械的聲音匯集在一起,形成尖銳而急促的聲浪,讓人焦躁不安;現在,隨著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展,人、車各行其道,聲音也變的歡快、和諧了!
瞧,第三幅畫繁榮昌盛。聽我爸爸講,他年輕時家里過的緊吧,只有去城里打工,但工作很難找,因為當時的城里人也都窮的叮當響,掙的錢自然也就少的可憐;可現在就有所不同了,不光城里人,就連農村的老百姓也都“富的流油”,過上了安逸、快樂的生活,這些不都歸功于改革開放嗎?
我愛生我養我的家鄉,更喜愛改革開放三十年給我們帶來的幸福生活。·····
小學作文家鄉的變化9
我的家鄉在桂西北的一個山腳下,一條清澈的河水穿城而過。她年輕多姿,山川秀麗。她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水能資源;她有著宜人的氣候和淳樸的民風……她就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天峨“六排城”。說起“六排城”,得從頭說起。
打開那沉甸甸的相冊,一張發黃的相片映入我眼簾,爺爺告訴我,這是他小時候的照片。那時候的“六排城”一片荒涼,常有野獸出沒,整個六排城僅有六排竹長,“六排”因此而得名。在這片荒涼的土地上住著幾十戶人家,照片中的爺爺衣衫襤褸,神情恍惚,赤著小腳在一所低矮破爛、陰暗潮濕的茅屋前,屋頂上長著幾顆野草。
我隨手翻開第二頁,那是爸爸小時候的照片,照片上的爸爸穿著一套草綠色的“軍裝”,腳上穿著一雙露著小腳的解放鞋。爸爸告訴我他小時候住的是瓦房,泥墻代替了陰暗潮濕的茅屋。整個六排城只有一家商店——百貨商店,擁有“三轉一響”(即一輛自行車、一臺縫紉機、一塊手表、一臺收音機)都成為人們所追求的奢侈生活。爸爸五歲那年,共產黨把公路修到了家門口,但路面不僅狹窄,而且坑坑洼洼、高低不平。晴天,只要過一輛車,整個六排城就會塵土飛揚;雨天,公路變的泥濘不堪,過路的行人,手提著鞋子,卷著褲腳小心翼翼的趟過。難怪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六排人一天要進三兩土,白天不夠夜晚補。”
打開第三頁,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站在一棟別墅前跳橡皮筋,那就是我。近年來,家鄉依托具有世界三項之最的龍灘電站建成,家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飛速發展,小城面貌煥然一新。當你在大街上漫步時,你就會發現,馬路兩旁種著一棵棵整齊的芒果樹,它們像一個個勇敢的士兵在守衛著著座小城。春天,芒果樹枝繁葉茂,仿佛為我們撐起一把綠色的大傘。在平坦的水泥路上,鋪砌著雕刻精美的路磚,走在上面,真讓人感到心曠神怡。道路兩旁一幢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每幢房子都裝飾的別致精美;每條街道是那么的壯觀,那么和諧統一。
每當夜幕降臨時,站在龍脊公園觀望亭俯視縣城,只見龍珠公園小顛的夜明珠閃閃發光,光芒四射,巨龍大道的蝴蝶燈也亮起來,憐斯兩條火龍在飛舞。大橋、城雕廣場、紅水河兩岸的望江亭……都接二連三地亮起來了,各式各樣的裝飾燈,把整個小城裝成了燈的世界、燈的海洋。山圍繞著水,水倒映著山……傍晚,漫步每一條林陰小道上,仿佛置身于仙境,這怎能不令人陶醉呢?
朋友們,你們說我的家鄉變化有多大,有多美呢?
小學作文家鄉的變化10
我的家鄉就然而被喻為“天津的后花園”的美麗縣城--天津薊縣,她依山傍水,獨特的地理環境讓她風景如畫,美不勝收,我從小就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小城里,我愛我的家鄉!
夏天的傍晚,我最喜歡和媽媽出去散步,吃完晚飯,路上散步的人很多,路兩旁都然而茂盛的花花草草,花兒一種比一種美,草兒一種比一種綠,真然而漂亮!我們常常一邊走一邊討論身邊的新變化,城邊新開發的居民小區啦,那里樓房整齊排列,四周環境優雅整潔;縣城中心鼓樓那里修建了文化廣場啦,古香古色的,廣場上的音樂噴泉美倫美奐,吸引了小朋友去那里玩耍,吸引了大人們到那里納涼,如果你走到那里,必須會被悠閑的人群吸引,不由自主的加入其中呢!還有街上的汽車越來越多,為了緩解交通擁擠,縣政府又拓寬了馬路,修建了環城路,六車道的環城路平坦又寬敞,路兩邊的綠化帶設計得桃紅柳綠,讓人賞心閱目,不僅僅疏通了車流,還為人們帶給了休閑散步的好去處。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質量也要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身體的健康、精神的愉快,看街上那些樂呵呵扭著秧歌的爺爺奶奶們,看路上方帶微笑聊天散步的叔叔阿姨們,看廣場上奔跑嬉耍的小朋友們,他們都在提醒我們,生活多完美!
媽媽常對我講,十幾年前她和爸爸從學校畢業剛來那里工作的時候,街上還沒有這么多的樓房和商鋪,更沒有這么多的汽車嘍,人們早出晚歸,為一家老少的生計奔波,哪有誰沒事走在大街上閑逛呢,兜里沒有錢,進商店買什么呀?此刻,當然不用說了,光看就明白,經濟發展的如此迅速,僅縣城面積就往外擴大了好多!城里新開發的住宅小區一個比一個高檔,路上跑的汽車越來越多,越來越好,人們的穿著打扮越來越美,越來越時尚!
如果你十年前來過那里,歡迎你再來一趟,感受一下,你必須驚嘆,這絕對稱得上然而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你像我一樣一向生活在那里,隨著這些改變一塊成長,那么你必須會和我一樣,自豪又深切的愛著這個小城――薊縣,不然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