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藝術《奇妙的扎染》教案(合集4篇)
第1篇: 幼兒園大班藝術《奇妙的扎染》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文字想象葉子隨風飄蕩的畫面。并能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表達。
2,學習運用各種感官進行有趣的描述。
3,在游戲中發揮想象,創編兒歌《小動物去旅行》
活動準備:
1,環境布置:活動室內布置有小河,草地,馬路。小蟲,小魚,螞蟻若干。
2,材料準備:人手一張不同形狀的樹葉。
3,事先教唱歌曲《小樹葉》。
活動過程:
1,游戲:"撿落葉"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好多樹媽媽的小寶貝,你們猜猜是誰
幼:是小樹葉。
(2)師:一陣風吹過來,小樹葉吹走了,趕緊去撿起來吧。
幼兒每人撿一片自己喜歡的落葉。
師:張老師請每個小朋友撿一片自己喜歡的落葉。都撿到了嗎
(3)請幼兒描述一下自己的落葉長得什么樣并用形體動作表現出葉子的造型。(長長的,寬寬的,尖尖的,圓圓的,破一個洞的——————)
師:瞧!老師撿到的樹葉是尖尖的。
你們撿到的樹葉長得是什么樣的呢誰來說說.....(簡單評價幼兒回到的情況。)
2,游戲:小樹葉旅行
(1)幼兒圍坐在"草地"邊上,邊聽教師的提示,邊用形體進行表演。
師:你們喜歡自己撿到的樹葉嗎(喜歡)
請你們來當小樹葉好嗎(好)
師:秋天到了,小樹葉離開媽媽去旅行,我們一起出發吧。小樹葉先來到草地上。葉子被微風吹得輕輕動了幾下(教師和幼兒做相應的動作)。風越來越大,葉子也飄動得更厲害(改變動作)。終于葉子被風吹落下來,躺在地上,一動也不動(再次改變動作)。風輕輕吹過,葉子的腳被風輕輕吹起,稍稍一動,又不動了(進行表達)。然后,一陣大風,葉子被吹得滾來滾去,飛揚起來,最后,緩緩地落到地上(幼兒進行表演)。
師:小樹葉休息一下,剛才我們去旅行飄到哪里草地上有什么(小蟲)小樹葉變成它的什么(發揮幼兒想象,引導幼兒回答。)
(2)幼兒扮"小樹葉"飄到"小河"里。
師:呀!風又來了,小樹葉被風吹到小河里,飄呀飄,飄呀飄。
小樹葉被風吹到了哪里呀(小河里)小河里有什么(小魚)變成了它的什么(發揮幼兒想象,引導幼兒回答。)
(3)幼兒扮"小樹葉"飄到馬路上。
師:小樹葉順著小河飄到"馬路"上,飄呀飄,飄呀飄。
小樹葉被風吹到了哪里呀(馬路上)馬路上有什么(螞蟻)變成了它的什么
(發揮幼兒想象,引導幼兒回答。)
(4)幼兒扮"小樹葉"飄到幼兒園
師:小樹葉飄到幼兒園里,飄呀飄,飄呀飄。
小樹葉被風吹到了哪里呀(幼兒園里)幼兒園里有誰(小朋友)變成了小朋友的什么
3,談話:請幼兒描述自己飄到了哪里,變成了什么,并用形體語言進行表達。
師:小樹葉飄呀飄又回到了家,風停了,我們休息一下。
師:a,剛才小樹葉先飄到哪里呀(草地上)變成什么(小蟲的屋子)
b,小樹葉又飄到哪里呀(小河里)變成什么(小魚的小傘)
c,小樹葉又飄到哪里呀(馬路上)變成什么(螞蟻的汽車)
d,小樹葉最后飄到哪里呀(幼兒園里)變成什么(小朋友的圖畫)
4,集體進行創編兒歌。
師:現在我們一起把"小樹葉"去旅行的事變成兒歌,好嗎(老師先編第一段)
幼兒仿編后幾段。
師:我們一起再幫兒歌取個好聽的名字吧。(請幼兒來編。)
(3)完整朗誦兒歌兩遍。
5,演唱歌曲《小樹葉》。
師:這么多的葉子離開了樹媽媽,樹媽媽好擔心哦,讓我們用歌聲來安慰樹媽媽,好嗎
幼:全體幼兒一起唱歌曲《小樹葉》。結束。
活動反思:
"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征,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命"。眾所周知,幾乎所有的幼兒都喜歡游戲,在游戲中小朋友能找到無窮的樂趣,并樂此不疲。這說明游戲與幼兒之間有著固定的,天然的聯系。這也是新綱要中所指幼兒園的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充于各項活動之中"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設計了此活動,整個活動都是在一個又一個的游戲中進行,把枯燥的教學過程穿*在游戲中,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孩子在游戲中學會知識。
在教學活動中,我根據大班幼兒表現欲望,創編能力強的特點,在活動中注重為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創造一個寬松,自主的環境和展示自我的平臺,活動內容的選擇非常貼近幼兒的生活,幼兒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經驗,因此幼兒對活動內容非常感興趣,在活動中始終保持著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同時在于同伴相互商討與嘗試的過程中,尋找不同的詞匯表現及創編兒歌,并在相互分享交流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第2篇: 幼兒園大班藝術《奇妙的扎染》教案
指導思想、設計意圖
《秋天》是一篇優美的文學作品,它描述了一個詩情畫意、色彩斑斕、生動有趣的秋天的畫面,以孩子的視角將小樹葉想象成小動物的游戲道具,充滿了兒童情趣。作品不僅能讓幼兒深深地感受到、想象到豐富的秋天的美景,又給幼兒留有無限寬廣的想象空間。而在幼兒的繪畫創作中,欣賞感受始終是第一位的,幼兒表現創作的欲望只能通過充分感受才能萌發,又只有在表現創作的親身體驗中才能領悟美的真諦。所以我想用這篇富有想象和童趣的散文詩來營造一個優美動人的意境來感染幼兒,將小樹葉的旅行作為幼兒想象的線索,鼓勵幼兒大膽表現美,創作美。
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識的源泉。因此,如果不能培養孩子自己開拓生活的原動力,教育就失去了意義?!庇纱丝梢姡谟變簣@美術活動中,讓幼兒積極大膽的想象,大膽地表現自己獨特的、創造性的想法,對于培養和發展幼兒的創造力是多么重要。而優美的文學作品不僅能啟迪智慧,給幼兒豐富的情感體驗,更能引發幼兒將內心的強烈感受用自己的表達方式自由地釋放出來.從而得到審美心理的滿足和情感的升華。在大班主題活動《美麗的秋天》中,我嘗試將美術活動《小樹葉去旅行》與語言活動相整合滲透,使幼兒獲得完整的審美體驗。
一、實踐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播放《秋葉》ppt,引出活動,引發幼兒參與的興趣。
(ppt中展示各種樹葉)
2.提問師:你認識這些樹葉嗎?還知道哪些樹葉?
幼:楓樹的葉子、梧桐樹的葉子、銀杏的葉子、香樟的葉子、水杉的葉子……師:這些樹葉是什么顏色的?
幼:紅色的、綠色的、黃色的……
(二)基本部分
1.欣賞配樂散文詩“秋天”,引出主題繪畫內容。
師:小樹葉飄到哪里,誰跟它做朋友,是怎么玩的?
幼:小樹葉落到水里,小魚,把小樹葉當成傘。
幼:小樹葉落到岸邊,小螞蟻,把小樹葉當成運動場,跑步。
幼:小樹葉飄到空中,小燕子,把小樹葉當成信。
師:真有趣,沒想到,小樹葉去了不同的地方,開始了有趣的旅行。
2.繼續觀看ppt,引發幼兒對色彩的聯想與想像。
師:小樹葉還會飄到哪里去旅行呢?會遇見誰呢?
(樹葉出現在藍色畫面中)師:秋葉飄到了哪里?你怎么知道的?
幼:到天空了,因為天空是藍顏色的。
幼:到海里了,因為水是藍的。
師:在這里的旅行小樹葉會碰見誰?發生了什么事?
幼:它們在天上飛,碰到了云彩,然后就落到了草地上。
幼:它在大海邊遇到了小貝殼,小貝殼把它當成了小船,它們倆浮在水面上一起玩……(小樹葉出現在綠色畫面中)師:這次小樹葉飄到了哪里,會發生了什么事?
幼:他會遇到小松鼠,叫小松鼠趕快準備過冬的糧食。
幼:它遇到了毛毛蟲,和毛毛蟲一起聊天,又在草地上遇到小鳥,小鳥帶著它一起飛走了……(小樹葉出現在白色畫面中)幼:小樹葉飛到了云上面,云帶著它到了太陽那里,它們一起唱歌、跳舞。
幼:小樹葉到了雪山上,它找到小海豹和它一起玩。
幼:它到了北極的一棵樹上,跟北極熊打招呼。
……(樹葉出現在棕、黃、紅、紫、桔、粉色畫面中,引導幼兒對其他色彩進行聯想。)師:這里有許多顏色,有這些顏色的地方,小樹葉都想去。你們猜猜它想去哪里?在這些地方又發生了什么事?請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說。
3.幼兒自選顏色紙張,繪畫《小樹葉去旅行》的故事,教師巡視指導。
師:如果你是一片小樹葉,你想去哪里旅行?會遇到誰?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請你選擇你想用的的紙,把小樹葉去旅行的故事畫下來。
創作要求:大膽想象,大膽表現,合理設計自己的畫面,主題突出,畫面豐富。
創作中隨機討論,發現好的及時生生互動,汲取好的經驗,互相借鑒;對表現有困難的幼兒及時幫助,引導他們抓住主要特征去表現,表現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或可以翻閱動物畫冊;對作畫簡單的幼兒及時提醒,隨機討論,能讓自己的圖畫也變得好看嗎?怎樣變?引導幼兒在后面或前面添加圖像,使畫面更豐滿。
繪畫好以后,請幼兒自主選擇材料進行裝飾。
4.展示幼兒作品,進行講評。
將幼兒的作品布置在大幅的《秋天》背景圖中,集體欣賞、講評。
請部分幼兒講述自己的作品故事,讓幼兒討論:哪張畫你最喜歡,為什么?哪張畫最與眾不同?哪個小朋友的畫想象最有趣?你覺得什么地方可以學的?等等。
師:在這個美麗的秋天,每片小樹葉的旅行都是那么豐富有趣,你們的每幅作品都是那么獨特,想象豐富、色彩和諧、構圖豐滿。讓我們一起扮做小樹葉到外面旅行去吧。
(三)結束部分
1.帶領幼兒扮演小樹葉離開活動室。
2.整理作畫材料和工具。
二、收獲與體會
1.教師評價(語言鼓勵表揚、物質獎勵)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之中。讓幼兒大膽想象、積極表達、恰當表現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不同,有的孩子會受同伴思想的影響,束縛想象力,也有的幼兒雖然有豐富的想象,但語言表達能力不夠、繪畫表現力卻不夠,有的孩子本身所具備的技能技巧不能滿足他們旺盛的創作欲望,因此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的想法、大大表揚孩子的想象力、不斷鼓勵孩子的創造力、適當的給孩子一個小貼花、一個贊許的擁抱或撫摸等等,都是評價孩子的好方法好手段,為樹立孩子的自信心、提供嘗試創作的條件、引導孩子的思維經歷單向、多向、正向、逆向等過程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即在低起點和高落點之間架起一座適合幼兒攀登的階梯,使幼兒在最近發展區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
2.幼兒之間的互相評價在活動的第二部分中得到體現,幼兒在聆聽同伴講述的過程中以及在欣賞同伴的作品中都能進行自由評價,一方面通過互相評價幼兒之間可以汲取好的經驗,互相借鑒,引起共鳴,不斷提升自己的經驗,另一方面通過互相評價可以讓孩子主動學習主動創作,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讓孩子成為美術活動的主人。
3.幼兒的自我評價在美術活動中是不可或缺的評價方式,通過幼兒的自我介紹、自我認定、自由表達,讓孩子的情感得到滿足,自信心也逐步加強。因為孩子只有在表現創作的親身體驗中才能有更多的創造思維的機會,才能親身領悟美的真諦;只有在自我評價中才能提升孩子的審美能力,促使幼兒思維的`變通性和靈活性;同時在幼兒的自我評價中老師可以進一步加深對孩子美的表現力、想象創造力的理解,真正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發現孩子的真善美。
偉大的法國藝術家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愿我們每位老師都能獨具慧眼,練就一種修養,一種品位,為孩子的心靈開啟一扇窗,讓智慧的光芒和生活中眩目多彩的美呈現在孩子們的眼前。
三、問題與建議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頒布與實施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了幼兒園藝術領域的教育觀:感受與創造并重,即強調幼兒的審美感受能力和審美情趣的提高。在本次美術活動中教師能很好的把握這一教育理念,但是因為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往往在用語言表達對美的感受以及自我想象創造時明顯有些詞不達意,欲言又止,這一狀況又或多或少地限制了幼兒的審美感受和審美情趣,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將成為我們今后的努力的方向。
2.本次藝術活動的內容深深吸引了孩子,采用游戲的形式使孩子的藝術活動充滿了生機和趣味,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以及教學媒介的多樣化進一步優化了教學效果,但是我們也明顯感到孩子的技能表現與想象之間的差距。雖然想象力是幼兒繪畫的關鍵,但缺少了技能技巧,就會影響幼兒的表現力,所以教師應在培養幼兒觀察力、創造力、想象力的同時,教給幼兒行之有效的技法,如造型、色彩、構圖等,調整其綜合繪畫表現能力,即在低起點和高落點之間架起一座適合幼兒攀登的階梯,使幼兒在最近發展區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
第3篇: 幼兒園大班藝術《奇妙的扎染》教案
活動目標:
伴隨故事情節的展開,感受欣賞不同性質的音樂,初步體驗音樂的變化和所表達的情感,產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
活動準備:
錄象、圖譜、芭比娃娃、幼兒看過《天鵝湖》的動畫片
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瞧!誰來了?"(芭比娃娃)"美麗的芭比娃娃是我們許多小朋友喜愛的玩具,每個芭比娃娃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天鵝湖"的故事,一邊聽一邊欣賞故事里好聽的音樂。
2、欣賞故事和音樂在一個村莊里住著一位美麗的姑娘,她叫"奧德緹"他非常喜歡跳舞,她的舞蹈跳的非常優美,聽她又在家里跳起歡快的舞蹈。
(欣賞曲一)一天,一只獨角獸把他帶進了魔法森林,奧德緹無意取下了森林里的魔法水晶,魔法森林的王后和小精靈們發現奧德緹是拯救森林的人,這件事傳到了巫師那里,他用咒語把奧德緹變成了一只天鵝,奧德緹不能再回到家人身邊她很傷心,在小精靈的鼓勵下她決心戰勝巫師解除魔法并拯救整個魔法森林。
(欣賞曲二)奧德緹由于得到了王子的真心和喜歡,使魔法水晶擁有了巨大的威力,他最終消滅了巫師解除了咒語,拯救了魔法森林,大家為了慶祝勝利在森林里舉行了盛大的舞會,王子和奧德緹跳起了快樂的舞蹈。
(欣賞曲三)
3、逐段感受體驗1)第一段音樂A"聽聽這段音樂在故事什么時候出現的?好象講了什么事?"(回憶并理解音樂表現的內容)"聽上去的"感覺是怎樣的?"(理解音樂情緒)幼兒說出師小結:奧德緹跟家人生活的很幸福,她時常開心地跳舞,所以這段音樂給我們的感覺是活潑歡快的。
B邊看錄象邊欣賞C看圖譜感受音樂的速度和高低起伏的歡快情緒D隨音樂用動作自由表現2)第二段音樂A"這段音樂好象講故事里發生了什么事?聽上去的感覺怎樣?"幼兒說出師小結:音樂開始讓人聽了很傷心,好象說奧德緹變成了天鵝,他無法再跳舞,我法回到家人身邊,很傷心。后來音樂變的很響很重,讓人感覺很恐怖,好象在說奧德緹與巫師做斗爭。
B邊看錄象邊欣賞C看圖譜感受音樂的力度和情緒變化(與第三段音樂的圖譜比較,幼兒找出并分析)D隨音樂用動作自由表現(自由選擇做天鵝或巫師變的大鳥)3)第三段音樂A"最后一段音樂講的是什么?聽聽有什么感覺?"師小結:大家為了慶祝勝利在森林里舉行了盛大的舞會,王子和心愛的奧德緹跳起了快樂的舞蹈。所以音樂聽上去給人幸福和快樂的感覺。
B邊看錄象邊欣賞C看圖譜感受音樂優美歡快情緒D隨音樂用動作自由表現(自由結對模仿公主和王子舞蹈)
4、完整欣賞并體驗。
第4篇: 幼兒園大班藝術《奇妙的扎染》教案
一、活動目標
1、繼續了解民族工藝――扎染,在初步嘗試的基礎上,進一步感受扎染制作活動。
2、體驗制作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第一次制作的幼兒作品展示
2、各種形狀的布、橡皮筋
3、紅、黃、藍、綠四色顏料盆,清水桶,抹布
4、剪刀,展示板
三、活動過程
(一)幼兒欣賞第一次制作的作品展示
1、誰的作品扎染成功了,為什么?(扎緊了)
2、誰的作品沒有扎染成功,為什么?(沒扎緊)
3、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讓橡皮筋扎的緊一點?(可以多繞幾根)
(二)欣賞老師的第二次制作
1、為什么會一朵花上出現幾圈花紋?(扎了幾圈橡皮筋)幼兒思考討論自己得出結論
2、為什么會出現幾朵花?(扎幾次橡皮筋)幼兒思考討論自己得出結論
(三)老師提示
1、如果染完顏色后,橡皮筋拆不開可嘗試用剪刀
2、制作完成后,用清水洗手,并擦干。
(四)幼兒嘗試扎染制作活動過程
(五)作品展示
幼兒說說最喜歡的作品,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