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互助作文
團結互助作文
團結互助是和諧社會發展的基礎。小編收集了團結互助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團結互助
佘山,座落在上海的西北角,那里綠樹成蔭,風景怡人,是一個旅游度假的好地方。但是,這里卻承載著我心中的一段難忘的記憶……
事情還得從那年的中秋節說起。那年,我五年級,正值小學的最高年級。按照慣例,我們會被學校送去軍訓。可今年的軍訓,似乎特別不同。老師們似乎在爭論著什么。下午的班會課上,王老師終于宣布,今年軍訓,要增加一個特殊項目——植樹。
“知道了嗎?”“知道了!”盛夏,烈日炎炎,驕陽似火,佘山東大門外,我們和其他小隊正整齊地排列著,聽著老師的講解。原來,今天我們被賦予了一項特殊的任務——到前面不遠處營地中的苗圃中植樹。
眼下,我和小隊的隊員們已經來到了我們小隊的苗圃,看著眼前一片成團成團仿佛有碗口粗的樹苗和一旁沉重的鐵桶、鐵鍬,我不禁心里發毛:“我們能行嗎?”我一遍遍地問自己。
雖說有點擔心,分完工后,我們就開始熱火朝天地干了起來。每人拿了一把鐵鍬,打算挖洞植樹。我們大家按照事先用石灰畫好的圓圈兒開始掄鎬揮鍬。開始時還挺順利的,但挖到一尺多深以后,就有點累了,也不怎么好挖了。最后總算勉強挖好。很顯然,對于舉力不過十幾斤的小學生來說,想要杠起五六十斤的樹苗,簡直比登天還難。結果是:樹坑挖好,樹苗也拖來了,卻怎么也沒法把樹苗立正,看著此情此景,身為隊長的我心急如焚,怎么辦?
忽然,我心生一計,不是說團結的力量大嗎?為何我們不三個人抬一棵樹?,于是,我們一人抬樹梢,另一人抬樹干,第三人抬樹根,不一會兒,樹便被成功地立在挖好的樹洞中。我們高興極了,紛紛拿起鐵鍬,你一鏟、我一鍬填上一層土,可是,這些土似乎中了魔法,這些樹洞,怎么也填不滿,這又是怎么回事?
很快,我們便發現了問題,我們不再胡亂填土,因為這邊填入的土,弄不好就會被那邊重新鏟起,于是我們齊心合力地一層一層填土,填完后,再用腳用力地踩實一層,好讓小樹牢牢的扎根在泥土里,不一會兒就把樹坑填滿了。接著我們輪番上去踩,踩得實實的。打水澆樹的同學來了,“嘩,嘩!”兩桶清清的水倒進了樹坑里,慢慢地滲進了泥土中。
“一,二,三,加油!”我們喊著勞動號子,一齊把樹抬起,一齊挖洞,一齊立樹,又一齊填土、澆水,整個過程格外有序,忙而不亂,雖然我們的舉力仍不過五六十斤,但不知為何,我們的力量在此時卻是很大很大。
很快,活動結束了,我們組植了接近四棵樹,當其它組驚異地問我們原因時,我們笑笑說:“因為我們團結合作!”
第二篇:團結互助
團結互助是和諧社會發展的基礎。在儒家倫理的思想中,“和諧”、“仁愛”等道德觀念受到特別的重視,人們經常聽到的“家和萬事興”、“和氣生財”、“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話語,就是“和諧”、“仁愛”等傳統倫理文化的體現。和諧是建立在團結的基礎上的,對一個家庭、組織、團體和國家來說,如果不團結或者不夠團結自然也就難以達到和諧。
但是,有的同學只講“團結”,不搞互助,并不把“團結、互助、互愛”放在心上。認為“助人為樂”自己“吃虧”。其實,這些同學想錯了。因為同學們團結互助才能和諧共處。在胡錦濤提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中,“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是處理人與人關系的道德準則。我們作為社會的一員,在生活和學習中總要與他人打交道,這就涉及到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問題。請你仔細想一想:假若你就是那個需要別人幫助的同學,當別人對你的求助聲置之不理,你將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高興?還是無助?假如由于同學們不齊心協力,在拔河比賽中得了倒數第一,你還高興得起來嗎……
團結互助事關民族和國家的興衰存亡。在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下,團結互助應該成為全體人民共同的自覺行動。我們作為一名少先隊員,祖國未來的接班人,不是更加要起到對全體人民的帶頭作用嗎?我們應該從小事抓起,處處學習雷鋒精神,團結互助互愛,從幫助同學撿起一塊橡皮、一支筆,處處真誠地去幫助別人,請同學們牢記: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對人多一份理解和寬容,其實就是支持和幫助自己,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感恩、回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人們互信互愛、團結互助的基礎,也是當今構建和諧社會的道德力量。讓我們,為創建和諧社會而共同奮斗,用我們的雙手托起明天的太陽!
第三篇:團結互助
社會是一個大家庭,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一分子。團結、互助、友愛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質,只有擁有這種優秀的品質,我們才能有機結合起來,擔當起建設祖國的重任,社會才能和諧發展。
在校園,就在我們身邊,團結互助友愛的行為隨處可見。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我們舉行了別開生面的拔河比賽。雖然我們班沒有多少“重量級”選手,卻奇跡般的奪得了好的成績,同學們歡呼阿,跳躍阿!靠的是什么?是我們全班同學一顆顆無比團結友愛的心,想為班上爭得榮譽。所以在非常緊要的關頭,大家齊心協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動作協調,終于在那心驚肉跳的一瞬間,拼盡全力取得了勝利。不容易呀!這就是團結合作的力量!
以前學校組織了“幫助貧困學生捐款”的'主題活動。讓我們小學生多一份愛心,伸出援助的手,讓那些貧困的同齡人也和我們一樣,在鮮花和快樂中讀書,也接受同樣的教育。聽到這消息后,同學們都踴躍地捐出自己平時積攢的零花錢,1元、5元、10元……有的同學甚至捐了100元!雖然我們捐的錢不多,但是滴水成河,表達了我們的一份愛心。我們在這么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讀書真是幸福,可想想在那些偏遠山區里的同學,別說讀書,有的連吃飯都困難,這對他們多么不公平!也給社會帶來不和諧,真希望全社會都來關心、幫助他們!
在我們校園生活中,也時常有一些不和諧的事情的發生。前不久,我們班的兩位同學因為一件芝麻大點兒的事兒而傷感情。一個同學在做操時無心的手碰到了前面的同學,前面的同學以為是后面的同學在逗她,就回打了后面的同學,于是,她們就這樣你一下,我一下真的打了起來。要不是同學及時制止,還不知會打成什么樣呢。從那以后,他們互不理睬,有時還要找點小事報復,吵架。這件事一直延續了幾個星期,其中一位同學還想轉學呢!多虧同學把這事告訴了老師,老師把這兩位同學請進了辦公室,對他們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和耐心的教育,使這兩位同學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后來還成了互相幫助的好朋友。要是同學間互相謙讓,互相容忍,寬宏大量,就不會有這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同學們,讓我們多一份關愛,少一些爭執,多一份真情,少一些矛盾,讓生活中不和諧的音符通通消失,讓我們用團結互助奏出美妙的交響樂!讓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校園充滿和諧,讓我們每一個同學在和諧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讓大家在這個溫馨的大家庭中快樂的擁抱著,讓我們感受到人性之善良的互通,頻繁的親情往來讓我們激動不已。這種感知時常在我的心中靜靜的流淌……
作為新一代的中學生,我們更應該在呼吁共建和諧社會的大環境中,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的同時,與民族同學團結友愛、互幫互助,讓民族之花開遍祖國每個角落。
同學們,當你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和大家一塊兒學習上課時,當你和朋友們一起游戲,一起活動,一起勞動時,當你和伙伴共同解決了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時,你是否感受到了同學之間那份真誠的友誼,團結帶來的快樂呢?
團結同學,與人真誠交往是小學生的優良品質和健康心理素質的具體表現。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綜合素質,尤其是與人合作的意識尤為重要,這種合作意識產生與從小與同學之間的團結友好交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