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之誘敵之計-940字作文
三國演義中的誘敵之計一般是將領用的比較廣泛些,誘敵之計一般有兩個方面組成一就是誘敵,二是引敵,三就是殲敵,而且誘敵之計一般還是在敵眾我寡的時候用最好,因為這樣反敗為勝但是我有一點想不明白,為什么偏偏要等到自己不行了才出此計那?有時想一想也許是因為只是下策,不是正當的策略吧!因為有一句話不是說:“沒有辦法了,所以只好出此下策。”而且這個誘敵之計十分的厲害,對方打敗了你追吧就會中計,但是你要是不追吧那就錯過了一個十分好的機會,所以這個誘敵之計是時反而的坑人的。但是也有防范的技巧。
現在我想說如果說用誘敵之計的話那我一定會說諸葛亮諸葛亮的誘敵之計那是防不勝防,在諸葛亮剛剛出山的時候就運用了兩大計策一就是火計我們說個二就是誘敵之計,諸葛亮的誘敵之計運用的十分的恰當十分的巧妙,面對一個久經戰場的大將軍夏侯惇但是諸葛亮仍把夏侯惇騙得不知東西南北,諸葛亮先是讓趙云等詐敗。夏侯惇作為大將軍開始還十分的理智,但是后來劉備又親自來作戰而且又大敗而回,所以不得不讓夏侯惇上當,你想誰不愿意打勝仗?誰不希望成功?所以說諸葛亮的厲害之處就在這兒。所以曹軍才會大敗而回。善于用誘敵之計的還有張飛,在后期的時候張飛就是用誘敵之計有一次的大勝曹軍。
雖然誘敵之計十分的厲害但是就是再厲害的計策也有被人識破的時候,我的想法是要想破誘敵之計又兩種方法。一就是直接方面的,所謂的直接方面就是,在別人逃的時候你就大膽的去追,但是要留下一部分,然后在追這樣的話,對方當真是逃跑,你也不用愧疚,要是他使用誘人之際的話,剩下的一部分我們還可以增援,所以這是第一種方法。第二種方法就是外面的原因,所謂的外面原因就是我們在對方逃跑的時候仔細的觀察即可:士兵在正真逃的時候那表情一定是十分的慌張,十分的急切,但是假的時候士兵雖然有慌張的樣子但是并不多么的緊張。
撤退方法也有不同在對方真的想逃的話一定會派人斷后而且撤退的速度是漸漸的慢下來,但是假撤退的話,撤退的速度一定十分的快,而且撤退的方法,一節一節撤的一點規律都沒有。因為一個真想撤退的人一定會考慮好,要是敵人來襲該怎么辦。但是相反要是不想撤退而是使用誘敵之計的話那一定會專門的留下缺口等待你。根據這些方法我們就可以把對方的誘敵之計識破,但是我也不能保證能夠完全的把別人的誘敵之計看穿,這還要有一定的實戰經驗。雖然這樣但是我們要想完完全全的打敗對手還是欠缺很多的,要記住一句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