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名人故事作文三篇
實用的名人故事作文三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名人故事作文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人故事作文 篇1
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系。這不僅在當時,就是今日來看,也是很大的成就。
張衡能取得這些成就和他小時候的立志追求是分不開的。
張衡從小就愛想問題,對周圍的事物總要尋根究底,弄個水落石出。在一個夏天的晚上,張衡和爺爺、奶奶在院子里乘涼。他坐在一張竹床上,仰著頭,呆呆地看著天空,還不時舉手指指劃劃,認真地數星星。
張衡對爺爺說:“我數的時間久了,看見有的星星位置移動了,原來在天空東邊的,偏到西邊去了。有的星星出現了,有的星星又不見了。它們不是在跑動嗎?”
爺爺說道:“星星確實是會移動的。你要認識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邊比較明亮的七顆星,連在一起就像一把勺子,很容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張衡興奮地又問道:“那么,它是怎樣移動的呢?”
爺爺想了想說:“大約到半夜,它就移到上面,到天快亮的時候,這北斗就翻了一個身,倒掛在天空……”
這天晚上,張衡一直睡不著,好幾次爬起來看北斗星。當他看到那排成勺子樣的北斗星果然倒掛著,他非常高興!心想:這北斗星為什么會這樣轉來轉去,是什么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趕去問爺爺,誰知爺爺也講不清楚。于是,他帶著這個問題,讀天文書去了。
后來,張衡長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眾,把張衡召到京城洛陽擔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歷法的事情。為了探明自然界的奧秘,年輕的張衡常常一個人關在書房里讀書、研究,還常常站在天文臺上觀察日月星辰。他創立了“渾天說”,并根據“渾天說”的理論,制造了渾天儀。這個大銅球裝在一個傾斜的軸上,利用水力轉動,它轉動一周的速度恰好和地球自轉一周的速度相等。而且在這個人造的天體上,可以準確地看到太空的星象。
張衡從一個對著天空數星星的孩子,成長為歷史上著名的科學家,他大膽追求自己的目標,不為其他世俗的名利束縛,興趣為師,潛心科學,終成一代大家。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有了感興趣的目標,一定不要輕易錯失,而是要集中精力勇于追求,不斷克服過程中的艱難險阻。一步步地攀登,最終會向目標不斷靠近。這就是追求的魅力,這就是追求的動力,這就是追求的教益。
名人故事作文 篇2
今天,我在小名堂寫作班圖書柜上拿了一本書看,書名叫《中外名人故事》。其中有篇文章《發明留聲機的愛迪生》深深吸引了我。文章中寫道,愛迪生在調試電話時注意到聲音的強弱與傳話器模板的顫動程度有關,經過多次實驗后,便發明了留聲機。
愛迪生從生活的實踐中發現聲音強弱與顫動程度的關系后,便有了一個大膽的設想:既然說話能使模板振動,那這種振動也可以發出原來的聲音。于是,他產生了發明一種留住聲音的機器。在他的努力鉆研下,一種會說話的機器——留聲機問世了,這在當時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
生活中的一個細節,讓愛迪生萌生了發明留聲機的`想法,從這里可以看出,愛迪生善于觀察和思考,從而激發起創作的興趣,最終發明留聲機,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其實,我們生活中用到的許多東西,都是人們仔細觀察并刻苦鉆研的結果。如魯班被長滿了鋒利的齒的一種草割破手指,經過多次試驗后發明了鋸子;瓦特通過煮飯蒸汽頂開鍋蓋而發明了蒸汽機;牛頓看到蘋果落地,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些發明和發現,都來源于實際生活,這說明知識都藏在萬物中,就看我們有沒有用心去觀察和思考。正是因為他們善于觀察和思考,從一些現象總結規律,并想辦法如何利用這些規律,才有了這些發明和發現。反過來講,如果對這些現象熟視無睹,不仔細看,不認真想,不動手做,人類怎么可能會有這么多發明和發現呢?
愛迪生等人的事例告訴我們,知識的源泉就是生活。因此,我們在生活中要善于觀察和思考。生活的紛繁差異,自然界的神奇不可思議,還有許多的奧秘等著我們去解開。
我覺得,我們要向愛迪生學習。學習他這種對萬物充滿好奇的心,對事物的現象多問幾個為什么,不怕苦不怕累,不斷探尋知識的海洋。
名人故事作文 篇3
齊白石62歲時就開始對蝦寫生。
齊白石在小院子里的水池中養了蝦,以觀察蝦的形狀。齊白石68歲時對蝦的形象進行了重大的改造,淡墨畫出的蝦頭,蝦身加上一點重重的濃墨。蝦眼改小圓點為兩橫筆,蝦腿八條減為六條,1934年,齊白石71完成了畫蝦的最后的改造;后腿有六對減為五對,簡約、概括、唯美,達到了“似與不似人間”的境界。
今天我讀了齊白石畫蝦這個故事,想到的就是多觀察事物,胸有成竹;就可以做好一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