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趣事周記
春節趣事周記
時光匆匆,一個星期已經結束了,相信大家在這一周里收獲不少吧,這時就需要我們認真地寫一篇周記了。什么樣的周記才是好的周記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趣事周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春節趣事周記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唐代詩人杜牧的一句詩令我回想起了那個陰沉沉的一天。
“嘀嘀”耳邊似乎回響著嘈雜的汽車鳴笛聲。我困倦地睜開眼,昨晚為了趕快把作業都寫完,到了很晚才睡下。我眼前一片迷茫,恍若置身于夢境之中。這時,母親搖了搖我的肩膀,我才清醒過來,并想起今天的清明祭拜。
窗外,朦朦朧朧的山脈已漸漸褪去繚繞的白霧,而祖先的長眠之地也已不遠了。
不一會兒,便到了目的地。車子是停在山路上的一個小平臺那兒。因為祖墳在山上,所以接下來的路都得靠我們的腿,一步步地走了。穿過樹叢,沿著小徑,爬啊爬,終于到了目的地。這是個好地方,正對著一片開闊的景色,風從對面的'山那兒帶來消息,帶到這兒,讓姥太太不至于太寂寞。我按著母親的意思,先將青團子、香蕉、蘋果等東西恭恭敬敬地擺上小臺子,又將香點上,然后跪在墳前,規規矩矩地磕了幾個頭。抬頭時瞥見墓碑上的字,不禁想起了小時太姥姥對我的好。至此,我的眼眶模糊了。
太姥姥住在木瀆,平日里的來往交通不便,所以也就一年去個幾次的。幼時,太姥姥總是教育我們這些小輩,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報效祖國。
這讓我忍不住想起那位一心為國的介子推。他的種種行跡既造就了寒食與清明這兩個傳統節日,又將那珍貴的精神文化流傳了下來。
還記得,小學時的春游,就是在清明節的前后。 春游那一天,第一個去的地方必定是烈士陵園。我們在那高大的石碑前放下小白花,從而領悟到、感受到那深深的愛國之情。
清明啊清明,我們將思念遙寄先人,而先人也將他們的諄諄教誨賜予我們。
清明是一條緞帶,一端生,一端死,陰陽兩隔,卻又傳遞著深深的愛。
春節趣事周記2
春節到了,大家一定都會買爆竹、看春晚、吃年夜飯,有許多春節趣事發生。
今年,我們家也買了幾捆鞭炮,準備春節把這些鞭炮點燃。但這些鞭炮,還惹來了一些趣事呢。爸爸上班走后,家里還剩下一捆鞭炮,怎么辦呢?奶奶年齡大了,手腳不靈便,我平常也只讓爸爸放鞭炮,從來沒有親身體驗過。可是,家里只剩我和奶奶了,放鞭炮的任務,只能我承擔了。
有的在樓梯的窗戶前放鞭炮,有的在院里掛在樹上放,還有的用棍子把鞭炮挑出去放。十分方便,我們家在五樓,所以在樓梯的窗戶外放了。我帶著那捆鞭炮走到樓梯的窗戶前,猶豫了一下,因為鞭炮那藥捻子十分的短,可以說是一點就著。奶奶鼓勵我:“試試吧,不試一試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對,不試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我懷著緊張的心,點燃了鞭炮。但由于平常點燃小炮時,我常常看著藥捻子上的火花一點一點的把炮引著。這次慘了,點燃藥捻子后,我沒有及時把纏鞭炮的棍子放出窗外,誰知一點就響,頓時,樓道里濃煙滾滾,鞭炮霹靂啪啦,震耳欲聾,我才猛然回過神來,可惜已經晚了。“快!快!快扔出窗外!”奶奶著急著說,并一只手捂著耳朵,一只手拽著我的手,想幫我把鞭炮放出窗外,可已經無濟于事,我內心的恐懼充滿了全身,我丟下鞭炮,穿過濃煙,撒腿就往樓上跑。我跑回家門口,回頭一看,奶奶從煙霧里鉆出來,我急忙伸出手,拉著奶奶,和奶奶身后的濃煙一起進了家里,隨機緊緊地把門關上,任憑鞭炮自由自在的放聲“歌唱”。響聲過后,等濃煙散去,我和奶奶才下去查看。剛才那一條“長龍”已經粉身碎骨。不知為什么,我感覺十分好笑,現在想起還歷歷在目,記憶猶新,那一幕幕的特寫,時時在腦海里浮現,讓我禁不住哈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