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記日記四篇
【精選】游記日記四篇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過去了,我們一定有不少所感觸的事情吧,需要認真地為此寫一篇日記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日記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游記日記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游記日記 篇1
八月十五日,我和媽媽來到了盼望已久的香港海洋公園,開始了一天的旅程。
我們到的時候,已經是人山人海了,大門口的兩只大海馬忠實地守衛著海洋公園。
隨著人流,我們井然有序地進入了海洋公園。海洋公園依山靠海,很是氣派。我迫不及待地乘坐海洋列車到了我最喜歡的地方——動感天地。
一到動感天地,我就拉著老媽去玩“雷霆節拍”。“雷霆節拍”是一種繞圈的過山車,速度很快,容易讓人感到眩暈。我和媽媽在排隊的時候,聽著別人的尖叫聲,心里就不覺得緊張了起來,想:到底要不要玩呢?我會不會摔出去啊?過了一會兒,就輪到我們了,我們忐忑地坐上了車子,握緊了扶手,等待著驚險一刻的到來。不到10秒鐘,機器啟動了,車子緩緩地繞著中心點轉圈。突然,車子瘋狂地轉了起來,我飛速地往左邊滑去,猛地壓在了媽媽的身上。一圈,兩圈,列車飛快地轉著,慘叫聲不斷地響起。過了一會兒,列車終于停了下來,大家都搖搖晃晃地走了下來。
“動感快車”更刺激。我們在高空中一直被甩來甩去,乘坐的時候,眼睛都睜不開,頭也一直被氣流壓著,軌道還發出快要斷了的聲音,嚇得我連喊都喊不出來。不過,“動感快車”駛到終點的時候,我們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成就感。
之后,我們又玩了“沖天搖擺床”,“瘋狂過山車”等。還到“南極奇觀”里看到了真正的企鵝,在海洋劇場觀看了海豚的精彩表演。
海洋公園真是好玩啊!
游記日記 篇2
清明節的三天假期,我們一家人去了西安旅游。
周五晚,我們乘坐高鐵從鄭州火車站出發,兩個多小時就到了西安;鄭州到西安可是將近600公里的路程吖,感謝科技的發展,讓生活如此便捷!
到了西安,我們跟隨旅行社參加了西安的一日游,游了西安最著名的五個景點,驪山、華清池、秦始皇陵、秦皇地宮、兵馬俑。
周六早上九點左右我們來到了第一個景點——驪山。我們坐著索道上了山,坐在索道上,能看到驪山的全景,下面綠樹成蔭,滿上鮮花盛開,景色十分宜人。到了山頂上,首先看到了烽火臺,烽火臺就是烽火戲諸侯的地方。我們往上下走,看到了一顆夫妻樹,他是唐玄宗和楊貴妃共同載的一棵樹,白居易《長恨歌》中“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就是說的這顆連理枝樹。這里還是著名的“西安事變”的發生地,蔣介*不僅不抗日還打內戰,兩名抗日名將張學良將軍和楊虎城將軍就在驪山活捉了蔣介*,于是國共兩黨就開始了共同抗日。
接著,我們來到了華清池,這里有很好的溫泉,素有天下“第一泉'的美稱。這是一個著名的皇家園林,也是當年楊貴妃和唐玄宗娛樂洗浴的地方。這的環境美不勝收,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強盛的王朝,因為唐玄宗寵愛楊貴妃,致使唐朝腐敗沒落。
之后,我們又到了秦始皇陵和秦皇地宮,這里是秦始皇的墓地,有很多秦朝歷史的介紹,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統一了中國,統一了文字、統一了貨幣、統一車輪、統一了制度,修建了萬里長城,他是個偉大的皇帝,但是太殘暴,導游說,為他修建皇陵的72萬人全部被活埋在了墳墓里,他的墳墓有78個故宮那么大,有兩個半澳門那么大。
最后,我們來到了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觀的兵馬俑,兵馬俑的建筑十分雄偉,它是1979年10月1日開放的,站在莊嚴隊伍的前面,我感到所有的士兵都在呼吸,強大的秦朝軍*正在前進!
今天的.旅程結束了,坐在大巴車上,那雄偉的陣勢仿佛又浮現在我眼前!
游記日記 篇3
“伏魔殿”長寬各4米的正方形石結構建筑,攢尖疊石頂;朝西的門楣上有篆書斜刀陰刻“伏魔殿”三字;據說這種結構的石屋,在全國已十分罕見,它可以與濟南的四門塔相比肩。大家知道四門塔是國家級保護文物,可見伏魔殿也足以列入保護文物了。殿頂是方圓交錯疊壘在一起的,這種結構既結實又美觀。石屋頂端,有雕刻著渦旋圖案剎頂,有鎮伏作用。觀賞至此,我們不得不贊嘆建這座石屋的先人絕對是一流的能工巧匠。
伏魔殿故名思意,就是降伏妖魔鬼怪的地方,據當地人講,如果做了虧心事的人來到這里,他就不敢進去,他怕身上的邪氣被降伏。可是,他一旦走進去,出來時必定會成為一個善良的好人,大家可以進殿感受一下。
在觀音堂前有四通石碑,在四通石碑中最具考古價值的就是這一通,它上面記錄的是《重修觀音堂記》,它的寫作手法,是參照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其他三通石碑則記錄了觀音堂的重修過程和捐款者名單及當地的景色。“視山之美而茹,摘木之鮮而食。坐石臨流,逍遙徜徉……。”“椒楊成列,佳水向瑩,生香不斷,玉樹連云,向陽而垂,甘露遙峰,倚空映日……。”恍若人間仙境。
在三泉庵向西行,就是有名的函山書院;因此處三面環山,地勢形象“函”字,故名函山書院。另因我們這里處于泰山以西,周圍山脈又是泰山余脈,故又名岱西書院。在到函山書院內之前,我們首先在房子墻壁外側發現有一洞,大家可以猜一猜這個洞是做什么用的?大家的說法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據當地人說這個洞是當時書院用來藏書和經文的,故名為“藏經閣”。您猜對了嗎?
現在我們就來到了函山書院內,不知您是否感受到了濃濃的文化氣息,大家細觀察這個院子或許您已經發現這所院子,與普通的院落不同,大家知道,我們北方人建房子,都講究座北朝南為上房,也就是正屋,而這個院子卻沒有,或許在剛進門時,你已經發現,迎面而來的便是北面這道石崖,這不正是一道屏風嗎?另外,由于這里泉水較盛,雨天時水順崖流下,這里更像一幅美麗的動態山水壁畫。
在與三泉庵相對的峪南山腰處,還有一處送子觀音堂,為一間,坐南朝北,木石結構,正六邊形平頂建筑。室內南墻上方刻有“白云閣”三字,落款為“甲戌懷二甫建”6字,為平地陰刻隸書。
繞庵外山坡北行,在庵東北的石崖上,有貢生題詩的摩崖石刻,還有“尋花繞寺”幾個大字。
游記日記 篇4
放假和爸媽一同去西安玩,因為從小就崇拜秦始皇的緣故,我們第一個到達的景點就是兵馬俑。
兵馬俑有著“世界第八奇跡”的美譽,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稱得上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整個陵園設計縝密、規模宏偉、埋藏豐富,據說耗費了72萬的人力修了38年才竣工。
剛進入兵馬俑一號俑坑便被它壯觀的景象所震驚,俑坑周圍圍得滿滿都是游客,各省的甚至是各國的人都可以看得到,但是給予心靈最為震撼的是巨大坑洞中排列整整齊齊的兵馬俑,姿勢各異、胖瘦各異、臉型各異,細看的話表情也有細微的差別,據說這是秦皇嬴政按照當時軍人的模樣1:1燒制而成,所以有所差異,簡直不敢相信這已經是放置了二千多年的古物。你們可以想象到嗎?這一個個灰暗的人像,在剛挖出來之時還是有顏色的,但是現在由于氧化反應顏色都已消失殆盡,只能從原來的照片看出他們的“原樣”。
我了解了如何修復損壞的兵馬俑,先要找到相似的碎片,把大片的黏貼起來,再把裂縫處修補起來,根據情況采用噴涂、點涂、包裹等保護工藝。
兵馬俑最多的是武士俑,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造型,將軍俑、跪射俑、立射俑、鞍馬騎兵俑……都栩栩如生,具有各自的神韻。在其他的俑坑中我們又發現了的戰馬和馬車殘骸,這些車馬最為精致的是兩輛銅車馬,其工藝之復雜,作之精巧,技藝之卓越無不令人驚嘆。采用多種煅鑄方法,甚至有0。5毫米的銅絲,車馬的精細和靈活與現在的工藝毫不遜色,堪稱古代青銅冶鑄方面了不起的奇跡。
兵馬俑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古代技術的杰出表現,體現了秦朝時工藝的發達,讓人不得不感嘆秦朝的強大、嬴政的偉大,祖國具有這么燦爛的歷史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前法國總理希拉克參觀后的評價:"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