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數學小故事【匯編三篇】
小學四年級數學小故事1
因為喜歡數學,所以樂意學數學,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任何艱難險阻也愿意去克服;克服困難所得來的成功體驗又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所以更喜歡學數學了!
一個很簡單的正循環擺在我們面前,學好數學,提高學生興趣和自信是關鍵。怎樣提高呢?我們來看看校信通數學名師們的經驗吧!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我們發現很多學生不喜歡學習的理由都是――不喜歡老師。校信通名師有很多吸引學生的妙招。
1.展示潛力,讓學生佩服。有位老師學識十分淵博,他不僅僅僅研究數學,還喜歡人文歷史、新聞時事等,講課的時候旁征博引,信手拈來,學生們個個都很崇拜他。另一位名師則是計算潛力超級強,再難計算的數據對他來說都是小菜一碟,學生個性敬佩。校信通教研中心在做優秀大學生數學學習規律調查中也發現,很多學生喜歡某一個老師,理由很簡單,可能只是因為老師隨手就能夠畫出標準的圓和橢圓。
2.展示人格魅力,讓學生敬服。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很容易感染到學生,比如幽默、嚴謹。有位名師說自己儲備了至少200―300條笑話,以便在課堂上讓學生簡單快樂學習。也有很多學生喜歡老師的理由是:“她認真負責到家了,天天都有新花樣,辯論會什么的,干啥啥行!”
3.用心關愛學生。如果想讓所有學生都喜歡您,那就平等對待他們吧!課堂上,如果有成績不好的學生舉手發言,明知他會回答地一塌糊涂,也要鼓勵和支持他。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進步和學習的樂趣很重要。
如果您想改變某個學生的話,那就去“偏愛”他吧!我們以前向學生了解過喜歡老師的原因,不少學生這樣說:“我喜歡這位老師,是因為她待我像待自己的妹妹一樣。”“有一次我數學考砸了,老師在我的作業本里夾了一張紙條,問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我感動極了!”
與新潮事物、生活相結合
此刻的學生大都對電腦感興趣,如果從這一點入手引導學生學數學,是個很好的辦法。舉個例子:校信通里的一位名師喜歡用幾何畫板,幾何畫板能夠讓學生形象直觀地體會數學知識,學生在學幾何畫板的同時,學數學的用心性也調動起來了。
很多學生不喜歡數學,因為他們覺得數學沒有用處,那么我們就要時刻向學生傳遞“數學有用”的信息,讓學生感覺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的數學包括身邊的事、新聞時事等,比如:讓學生適度參與很多父母都熱衷的股票問題;自己家里每月消費多少米,多少油,多少鹽等,人均消費多少,房屋面積等等。
讓學生體驗到思維的魅力
愛因斯坦說過,我們體驗到的一種最完美、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奧秘的感覺,誰缺乏這種情感,他就喪失了在心靈的神圣顫栗中如癡如醉的潛力。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體驗思維的魅力,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校信通名師們個性善于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思維。
他們的課堂別具一格。有時候一節課只講一道題,帶領學生一齊思考,一題多解,越思考越深,方法也越來越好,有時候是這天講了一道題,明天還會再講這道題,常講常新。透過一道題,學生往往能夠學到或自己發現一些方法和規律,甚至包括人生的哲理。
跟學生一齊創造成就感
興趣與成就感往往有很大關系。每個學生都有想成為研究者、發現者的內在愿望,都有被認同和賞識的需要,都期望取得成就和進步。校信通里的名師們十分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上課的時候也會透過輪流提問等方式給每個學生發言的機會,傳遞老師的重視。
名師推薦,能夠鼓勵學生專門準備一個筆記本,寫自己的成功記錄。錯題本很重要,但只有錯題本,學生就只能多關注自己的失敗經驗,用成功記錄本記錄自己做出某一道對自己來說比較難的題目的過程,記錄下這天比較昨日的點滴進步,能夠增強成就感,增加學習興趣。
幫忙學生迅速找到學習瓶頸
學生學習存在“木桶原理”,很多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不是所有知識點都不會,而可能是被一兩個知識點卡住了。校信通名師們個性擅于透過課堂、作業或試卷分析,幫忙學生發現長期困擾他們的學習癥結,從而迅速提高其學習自信和學習成績。
期中考試后,學生呂夢把試卷拿給老師看,老師透過試卷分析和學生溝通,便可迅速幫忙呂夢分析出學習中的薄弱環節,運算潛力和行程問題比較薄弱,喜歡用閱讀的方式,讀數學題目導致呂夢成績一向上不去。老師推薦呂夢,多找一些運算題和行程問題做一下,同時養成良好的讀題習慣,讀題讀三遍,學習成績便可從70分,提高到90分。透過老師的試卷分析,呂夢忽然感覺到自己其實也能夠學好數學!
三種提問方法,引導孩子愛思考
數學是很好的思維體操,它能夠逐漸使學生的思維方式靈活多變起來。在數學實驗班中,老師們透過提問的方式來調動課堂,培養學生探索、發散以及遷移等思維方式。從課后的反饋上來看,效果十分好,學生普遍感覺上課的時候思路很開闊,課后有意猶未盡的感覺。那么老師采用了哪些提問方法呢?
1.遷移性提問,帶給思維活動的導向。
不少數學知識在資料和形式上有類似之處,它們之間有密切的聯系。對于這種狀況,校信通名師在提問舊知識的基礎上,有意設置提問,將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思維方法遷移到新知識中去。
例如:已知一個角為300的直角三角形邊長為1,求其他兩邊長度,假設這個邊長是2呢?由于是新的問題情景,學生沒有很快口算出來。于是老師把問題變成了學生比較熟悉的、比較好算的角為450的直角三角形,透過計算邊長的變化,老師讓學生總結三邊變化的規律,驗證300角的直角三角形,再擴展到所有的直角三角形。
2.系統性提問,幫忙學生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
比如復習“平行四邊形”時,老師會讓學生連帶著一齊思考:當具備什么條件時,平行四邊形是菱形、長方形或正方形。這樣能夠引導孩子把知識串聯起來。
為避免孩子們只是說出他記憶中的答案,老師會再進一步追問,你能夠證明嗎?讓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我每走一步都需要嚴密的思考和充分的證據”,而不是“我記得就應是這樣”。
3.此外,老師還會透過探索性提問,讓孩子思考一個問題是否還有其他解決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小學四年級數學小故事2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小故事篇1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年輕時與幾個學友進京考試.他們到達試院時為時已晚.考官說:"我出一聯,你們若對得上,我就讓你們進考場."考官的上聯是:一葉孤舟,坐了二三個學子,啟用四槳五帆,經過六灘七灣,歷盡八顛九簸,可嘆十分來遲。
蘇東坡對出的下聯是:十年寒窗,進了九八家書院,拋卻七情六欲,苦讀五經四書,考了三番兩次,今日一定要中。
考官與蘇東坡都將一至十這十個數字嵌入對聯中,將讀書人的艱辛與刻苦情況描寫得淋漓盡致。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小故事篇2
在學習這一章節時,我設計以下的教學大綱。
第一;讓學生學會讀數,億有多少位數?億后面的數怎么讀?怎么寫出來?一連串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然后進行引導,指名學生回答數的讀法。學生說:“老師,這么多數不是知道怎么讀,億有九位數,于是我就引導學生看小黑板,把一個數為:1983387700的數用豎線分好四位,四位,這樣讓學生看了一目了然,非常的直觀,也空間讓學生去理解,然后再叫一個學生來讀這個數,學生一看,馬上就會讀數了,其它的學生也一樣慢慢的理解,然后教學生怎么寫好這個數,有一部分學生也能夠寫出來,很不錯,于是在小黑板出相關練習讓學生進行鞏固。提問:三億怎么寫,三千五百億怎么么寫?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來。
第二;學生會讀還不行,還要會寫,把大寫的寫成小寫的,把小寫的寫成大寫的,這樣才能讓學生掌握好讀寫,如:五千零二十六億八千五百萬零九十,寫作:( ) 。三千七百五十億六千三百萬六千零九十。寫作:( )然后用數位線標出來,有億級、萬級、個級。這樣讓學生一看非常清楚,也非常容易理解。
第三;鞏固練習,練習對知識的鞏固非常有幫助,所以出一些相關的練習來讓學生獨立完成,分組完成,上黑板做,集體來糾正,這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激發非常有用。
最后總結,在教學過程中,先必須講清楚例題,然后針出現的情況進行說明,通過練習來鞏固好基礎知識。我在這次教學中發現有些課本上的知識,必須講清楚、講透,這樣才能讓學生掌握好課本上的知識,然后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拓展,這方面也非常的重要,不要缺少的。這樣學生才能學好。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小故事篇3
在印度有一個古老的傳說:舍罕王打算獎賞國際象棋的發明人--宰相西薩?班?達依爾。國王問他想要什么,他對國王說:"陛下,請您在這張棋盤的第1個小格里,賞給我1粒麥子,在第2個小格里給2粒,第3小格給4粒,以后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請您把這樣擺滿棋盤上所有的64格的麥粒,都賞給您的仆人吧!"國王覺得這要求太容易滿足了,就命令給他這些麥粒。當人們把一袋一袋的麥子搬來開始計數時,國王才發現:就是把全印度甚至全世界的麥粒全拿來,也滿足不了那位宰相的要求。
那么,宰相要求得到的麥粒到底有多少呢?總數為:
1 + 2 + 4+ 8 + ……… + 2的63次方 = 2的64次方-1
第 第 第 第 第
一 二 三 四 ……64
格 格 格 格 格
= 18446744073709551615(粒)
人們估計,全世界兩千年也難以生產這么多麥子!
與這十分相似的,還有另一個印度的古老傳說:在世界中心貝拿勒斯(在印度北部)的圣廟里,一塊黃銅板上插著三根寶石針。印度教的主神梵天在創造世界的時候,在其中一根針上從下到上地穿好了由大到小的64片金片,這就是所謂梵塔。不論白天黑夜,總有一個僧侶在按照下面的法則移動這些金片:一次只移動一片,不管在哪根針上,小片必須在大片上面。當所有的金片都從梵天穿好的那根針上移到另外一根針上時,世界就將在一聲霹靂中消滅,梵塔、廟宇和眾生都將同歸于盡。
不管這個傳說是否可信,如果考慮一下把64片金片,由一根針上移到另一根針上,并且始終保持上小下大的順序,一共需要移動多少次,那么,不難發現,不管把哪一片移到另一根針上,移動的次數都要比移動上面一片增加一倍。這樣,移動第1片只需1次,第2片則需2次,第3片需4次,第64片需2的63次方次。全部次數為:18446744073709551615次這和"麥粒問題"的計算結果是完全相同的! 假如每秒鐘移動一次,共需要多長時間呢?一年大約有31556926秒,計算表明,移完這些金片需要5800多億年!
小學四年級數學小故事3
小學四年級,正是過渡時期。必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但是,要想讓學生一堂課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
對于優生有的聰明男生很好動,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有吸引力的。我班的賈國榮,他就非常聰明。我經常出題留給他們做,由于他的不細心,很少全做對。所以我就用這點來教育他不要總認為自己聰明就可以不虛心學習,所以對于優生上課也應該多關注些。
對于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知道你講哪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
而對于后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著。這樣不止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嘗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讓他們覺得老師并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的。用愛心溫暖他們,讓他們體驗到愛。并且要想他們成功就得在課下時間多幫助他們。本身他們基礎不好很容易堅持不住所以多給他們講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讓他們一點一點的進步。除了這些之外,作為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說話要和聲細語。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講課時不管你多生氣,多著急,在給學生講課時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講解。永遠記住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他喜歡你才會愿意學這門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