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典型案例500字范文匯總四篇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鄉村振興典型案例500字范文匯總四篇

            【篇1】鄉村振興典型案例500字

              近年來,蘭陵縣聚焦聚力鄉村振興戰略,圍繞破解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人才支撐乏力的瓶頸問題,結合縣域實際,勇于改革探索,突出制度創新,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連續出臺多個系列化制度文件,創新實施了加強村黨組織隊伍建設的“頭雁工程”、吸引在外人士回鄉創業的“歸雁工程”、培養“土專家”“田秀才”等實用人才的“鴻雁工程”、發展新型經營主體的“雁陣工程”的鄉村振興“四雁工程”,探索建立了鼓勵人才“到鄉村去”的激勵機制,以人才振興助推鄉村振興,取得良好效果。“四雁工程”的經驗做法被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發文推廣,山東新聞聯播、《農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多家省級以上主流媒體相繼進行了宣傳報道。

              一、背景情況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人才匱乏,一直是影響和制約“三農”發展的一大瓶頸。蘭陵縣作為傳統農業大縣,鄉村振興人才支撐不夠的問題比較突出,農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年齡結構老化、戰斗力弱;眾多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村青壯年進城務工經商,鄉村人才缺乏;“土專家、田秀才”等農村實用人才少,難于培養;村民組織化程度低,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滯后,鄉村可持續發展動力不足等,嚴重影響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推進。

              如何滿足新時代“三農”發展人才需求,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以人才的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近年來,蘭陵縣立足實際,聚焦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重大任務,堅持用改革創新的思路辦法來解決工作中的難點堵點問題,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以制度創新為突破口,連續出臺了關于實施“頭雁工程”“歸雁工程”“鴻雁工程”“雁陣工程”等多個系列化制度文件,建立激勵保障措施,在全縣部署實施鄉村振興“四雁工程”,建立鼓勵人才“到鄉村去”的激勵機制,推動引導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大展才華、大顯身手,著力打造一支內外互動、合力向上、振興鄉村的強大人才隊伍,為全縣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主要做法

              (一)實施“頭雁工程”,培養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

              圍繞解決村黨組織書記選育用管等方面的問題,縣委制定出臺《關于實施鄉村振興“頭雁工程”的意見》,本著“重選拔、嚴管理,重實績、嚴考核,重激勵、嚴約束”的原則,著力打造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推動服務鄉村振興。

              1.在待遇上,推進“全面提升”,解決干不著問題。一是大幅度提高經濟待遇。20xx年10月“頭雁工程”實施后,綜合績效獎勵、基本報酬、年限補貼、養老保險,每年最高可以拿到4萬多,平均增長2倍以上。20xx年“頭雁工程”升級后,80%的村黨支部書記每月可以拿到4950元、特大村達到6900元,其中績效獎勵占到53%。二是大手筆突破政治待遇。充分利用干部人事資源,突破身份限制,從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中選任1名掛職縣委常委、20名掛職鄉鎮黨政領導班子成員,考選2名鄉鎮黨政領導班子成員,考錄3名鄉鎮公務員,招聘3名鄉鎮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2.在幫扶上,實施“精準輸送”,進一步解決干不好問題。一是強化精準幫扶。開展“鄉鎮指導落實年”活動,每季度開展一次抓“頭雁工程”述職考核會議,年底累加考核分數,對成績最后的進行了崗位調整。明確12個縣直單位抓村黨支部書記隊伍的職能職責,主要負責人在季度黨建領導小組例會上述職評議。設立1000萬元產業發展基金,采取以獎代補形式支持村黨支部書記領辦實施產業項目。對鎮村兩級無法解決的突出問題,采取“鎮村吹哨、部門報到”的方式移交縣直職能單位辦理。二是規范村級賬目。開展“村會計隊伍建設年”,補貼報酬比一般“兩委”委員高出10%;年底,將“頭雁工程”結余的資金獎勵給村會計。抓好教育培訓,鄉鎮經管站每年對村會計集中培訓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天。三是開展“量身”培訓。選拔155名有擔當、積極向上、有帶動性的村黨支部書記和206名退役軍人村黨支部書記到浙江大學等高校參加能力素質提升專題培訓班,對全縣1006名村黨支部書記進行了兩輪集中培訓。

              3.在選配上,打破“就地取材”,解決干不了問題。一是多種渠道掐尖選。縣里公開考選63名機關干部、退役軍人、“鴻雁”人才到窮村、亂村、軟弱渙散村抓班子帶隊伍、強產業促增收,鄉鎮通過考選、考察、選派等方式選配139名。二是跨村任職開放選。新選配的202人中129人實現跨村任職,占比64%;其中,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近”原則,從強村黨支部書記中遴選8人到弱村兼職,從黨的十九大代表王傳喜同志所在村選派3名干部到周邊3個村任“第一書記”。三是著眼長遠抓后備。啟動“三青項目”(青年黨員、青年干部、青年人才),建立后備人才“優選庫”“三青黨支部”,按照每村不少于2人標準儲備后備人才1568名,其中40周歲以下1480名、占比94.4%;新發展35周歲以下農村青年黨員231名,占發展計劃的35%。實施“農村優才”引進計劃,面向大學生黨員公開考選15名村黨支部書記助理。

              (二)實施“歸雁工程”,吸引在外人才返鄉創新創業

              發揮30萬蘭陵人在外務工經商優勢,出臺《中共蘭陵縣委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歸雁工程”的意見》,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在外人才回鄉創新創業。

              1.廣開門路引人才。瞄準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發達地區,吸引具備創業基礎、有回鄉發展實體經濟意愿的外出能人,以創辦領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形式回鄉發展實體經濟。在全縣各級各單位開展在外高層次人才信息征集工作,建立在外高層次人才數據庫。發揮發動駐外流動黨組織和商會作用,搜集回鄉創業外出能人線索,跟進對接。山東康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創辦人宋善玲,以前在深圳市經營水培花生芽生意,20xx年底回到老家神山鎮投資500萬元辦起了花生芽生產車間,帶動就業40多人,帶動農戶種植花生100多畝,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南京等地。

              2.瞄準產業選人才。確立特色高效種養業、農產品精深加工業、農產品倉儲物流業、生態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業等重點領域,從政策、資金、用地、用電等方面給予支持,推動歸雁人才積極投身現代農業發展。目前,已吸引150名在外人才回鄉創業任職,134個項目已落地開工,預計年增加村集體收入220萬元,帶動2000余人就業,帶動5600余戶增收。

              3.搭建平臺留人才。實行“一個項目一個專班、一個人才一名領導干部幫扶”機制,由項目所在地黨(工)委明確一名副科級干部靠上聯系。實行“全程服務”,縣直有關單位根據職能,在手續辦理上提前介入,集中辦理。優化社會保障,“歸雁人才”子女選擇在縣中小學(幼兒園)就讀的,優先為其協調辦理入學手續。縣人民醫院設立“歸雁人才”就醫綠色通道。在蘭陵經濟開發區規劃“歸雁人才”創業園,設立“歸雁人才”創業服務中心,讓更多“歸雁人才”拎包入駐。

              (三)實施“鴻雁工程”,突出抓好本土人才培育

              堅持強化內部造血功能,制定出臺《關于實施鄉村振興“鴻雁工程”的意見》,發掘和培養更多“土專家”“田秀才”,打造一支技能出眾、示范突出的“鴻雁”人才隊伍,目前全縣“鴻雁人才”600名。

              1.抓教育培訓。將鴻雁教育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結合,在學員遴選上將符合條件的鴻雁人才全部納入培訓班次,在后續跟蹤服務上特別關注鴻雁人才發展成長情況,整體上看鴻雁人才整體發展動力強、后勁足,輻射帶動作用明顯。

              2.抓知識傳授。舉辦18期鄉村振興“鴻雁大講堂”,把課堂設在田間地頭、蔬菜大棚、養殖區域、農業設施、農產品加工車間等,讓群眾“電視機前有課堂、出門就是練兵場”,真正把鴻雁人才的技術、技能優勢轉化為生產優勢及時傳播給廣大的農民群眾。與蘭陵首發合作,制作了6期“鴻雁人才說技術”欄目,在蘭陵首發APP上進行推送,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3.抓示范帶動。打造鄉村振興“鴻雁示范區”,以10個鴻雁人才產業為平臺,精心打造一片示范方、一個樣板田或一個精品間,吸引普通農民與鴻雁人才抱團發展,形成規模化、產業化農業,不斷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4.抓聯系幫扶。建立鄉村振興“鴻雁聯系戶”長效機制,100名鴻雁人才至少自主選擇與自己產業相同或相近的5個農戶作為常態化聯系戶,幫助解決技術、信息方面的難題,實現“1+N”共同發展。

              5.抓引導激勵。突出現代農業新技術研發、新成果展示、新農民風采展現,20xx年舉辦2次鴻雁人才技藝技能大賽,對優勝者一次性給予1萬元獎勵,并授予“蘭陵縣鄉村之星”“十強鴻雁”“優秀鴻雁”等榮譽稱號。同時,支持鼓勵“鴻雁”人才積極參加省、市舉辦的農民技能大賽,多次獲得一等獎、二等獎,成為全省、全市農民的優秀代表。

              (四)實施“雁陣工程”,推動新型經營主體健康發展

              制定出臺《中共蘭陵縣委、蘭陵縣人民政府關于助力鄉村振興實施“雁陣工程”的意見》,以培育發展新型經營主體為抓手,增加農民和村集體收入。

              1.規范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重點發展以“支部+合作社+農戶”為基本方式的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模式,有效激發鄉鎮、村居創新活力。摸索總結出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型、保底收益+二次分紅型、大戶獨立經營型、大戶經營帶動型、分散種植統一服務型等5種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模式。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2407家,全縣共認定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336家,覆蓋全縣行政村的56%。

              2.重點支持家庭農場建設。重點支持有規范的土地流轉合同、有固定的經營管理場所和規范的管理制度,從事農業生產的經營規模相當于普通農戶10—15倍的經營主體。每年從全縣縣級以上(含縣級)家庭農場示范場中,評選10家優秀農場授予“蘭陵縣鄉村振興示范家庭農場”榮譽稱號,每家農場獎勵3萬元。目前,全縣家庭農場注冊總數已達1530家。

              3.大力培育農業新業態。對當年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一次性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1萬元的扶持獎勵;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市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一次性分別給予企業10萬元、5萬元、3萬元獎勵,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村電商應用農業物聯網和電子商務,開展網上銷售。

              三、經驗啟示

              蘭陵縣圍繞解決鄉村振興人才支撐不夠的瓶頸問題,勇于改革創新,突出制度引領作用,通過實施“四雁工程”,探索形成了鼓勵人才“到鄉村去”的激勵機制,以人才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明顯成效。其經驗做法被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發文推廣,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進行了報道。工作中,由以下幾點啟示:

              (一)農村黨組織書記要選好用好。農村黨組織書記是鄉村人才的“主心骨”,是農村致富“帶頭人”,選好用好村黨組織書記至關重要。蘭陵縣圍繞破解“村官都是村內選”“瘸子里頭選將軍”突出問題,拓寬選任渠道、創新選拔模式、健全激勵保障機制,將愿意為農村干事、能為農村干事的人才選入村黨組織書記隊伍,為鄉村振興實施夯實了組織基礎。

              (二)外出人才要引得來用得好。推動引導在外人士回鄉創業,帶動更多先進生產要素集聚農村,可有力助推農村實體經濟的發展。蘭陵縣通過政策保障、措施激勵,積極為回鄉創業人員搭建平臺、策劃項目,一批產業項目落地建設,帶動了村集體和農戶的增收。

              (三)本土人才示范作用要充分激發。“鴻雁”人才在創業發展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家庭收入,還可以帶領周圍群眾共同致富。蘭陵縣通過選拔、培養“鴻雁”,有力提高了“土專家”“田秀才”示范帶動作用,在農村營造了尊重實用人才、爭當實用人才的濃厚氛圍,為打造技能出眾、示范突出的“鴻雁”隊伍、推動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著力發展。抓鄉村振興關鍵是抓產業發展,鄉村產業發展是推動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蘭陵縣立足實際,突出政策引領和措施保障,充分調動村級組織和農民發展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了活力動力,為現代農業發展打通了渠道。

            【篇2】鄉村振興典型案例500字

              近年來,三棵樹街道圍繞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20字方略”,結合生態經濟示范鎮建設的部署,以生態富民為目標,以龍頭企業帶動為抓手,大力推進居民搬遷安置、土地流轉、就業創業,謀求在更高層次上實現鄉村振興,較好地解決了鄉村振興中,居民集中安置、富民增收、生活改善等問題,讓廣大居民搬的出、住的穩、能增收、生活好。

              一、主要做法

              三棵樹街道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集中安置+土地租金+就業創業”的雙保險機制,為廣大居民謀求更多的幸福感、更好的獲得感。

              (一)聚焦產業興旺,構筑生態富民的產業平臺。20XX年成功招引匯源·桃花溪田項目。項目計劃投資100億元,利用萬畝區域,建設以桃園為基礎的新興綠色產業,形成“生態+”“互聯網+”“旅游+”發展格局,打造華東地區最大的田園休閑度假中心。目前,一期項目經過生態搬遷、渣土清運、土地整理,首期5400畝的宿遷匯源·桃花溪田項目桃園已經形成。下一步,將繼續推進匯源桃花溪田項目建設,通過土地流轉培育生態高效農業,形成促進廣大居民長久增收的產業依托。

              (二)聚焦生態搬遷,體現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涉及匯源桃花溪田項目一期搬遷有三樹居、許圩居共1130戶居民。為讓絕大多少居民愿意搬、得實惠,主要從兩個方面予以保障,一是注重公開公平公正。為消除群眾對搬遷工作的“三個顧慮”,即補償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公開,補償款能否買得起住房,搬遷后土地收益等,采取了當面算賬、當面會辦、當面收證件、當面復核、當面簽字的“五個當面”措施,確保陽光操作,順民心合民意。二是注重政策優惠。在搬遷過程中采取安置惠民政策,房屋搬遷補償標準在2200元/平方米左右,并統籌區內房源,分批組織居民參觀選房。在區內購房還給予20%最高700元/㎡購房補貼,對242戶貧困家庭進行住房面積保障,實行政策兜底。對于土地收益問題,街道及時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按每畝1000元每年保證居民的土地收益;對于居民宅基地實行有償退出。通過這些公開化措施、人性化保障,目前已安置搬遷居民1081戶。其中:三樹新城554戶、隆源水晶城78戶、藍天苑和古楚名苑300戶、瑞景名都115戶,有34戶自愿在埠子鎮、蠶桑村購房居住。

              (三)聚焦生態宜居,打造生態宜居新家園。在和諧家園、幸福之家兩個安置小區的基礎上,20XX年三樹新城交付,三個小區總體可安置7800戶。特別是三樹新城小區,以大產權、大配套、大生態,受到廣大居民的歡迎。三樹新城小區,占地約181畝、建筑面積約23萬平方米,投資約億元,建設住宅樓50棟、1695戶,安置均價2400元/平方。配套了省級標準化幼兒園、衛生室和現代化生活廣場,并與世紀大道西側的開發區中心小學及相距不遠的開發區中學,形成了幼兒園、小學到中學的優質教育資源集聚的教學區,讓老百姓的子女在家門口享受名校的教育資源;配套的現代化生活廣場,是集商業、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功能于一體,構建了居民5分鐘“生活圈”。同時,投入100多萬元,對三樹新城小區周邊進行綜合整治提升,做到雨污水管道改造分流、綠化苗木栽植補植、垃圾分類存放轉運、黑臭水體全面治理,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搬遷居民洗腳上樓,一步實現城市居民生活。

              (四)聚焦生活富裕,解決富民增收問題。三棵樹街道主要從四個方面做好增收文章。一是依托經開區大園區優勢,促進務工就業。充分利用身處經開區這個大園區的優勢,開展技能培訓、就業推薦。特別是三棵樹鄉招引的黃河電子、長潤電器、美百加電器等大項目,僅相距1到2公里,三分之一用工都是三棵樹鄉居民。二是依托服帽產業大特色優勢,促進家門口就業。全鄉有近30家服帽企業,形成了集聚集群發展的特色產業優勢,以“工廠+基地”優化加工點布局,構筑了廣大居民家門口就業基地,吸納了以“4050”人員為主體的2400多名勞力就業。三是依托網絡電商平臺優勢,促進網絡創業就業。以鄉網絡創業孵化中心為依托,以村級網絡創業服務站為延伸,積極宣傳引導網絡創業,為有意創業的村民提供“保姆式”全程服務,促進網絡創業興起。全鄉已有淘寶、天貓店鋪120多家,年營業額達億元左右,帶動近千人就業增收。四是依托匯源等大項目落戶優勢,促進擴大就業。匯源項目建成后,僅從事農業生產就需要3000多名勞動力,而從事其他行業人數約萬。僅桃花溪田一期桃樹栽植、管理,就有6000多人次參與勞務,其中低收入建檔立卡戶30多戶,促進了居民增收和精準脫貧。三棵樹街道成立了一個國有公司、4個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為匯源項目提供土地流轉、勞務組織、工程承攬及鄉村生態游開發等服務,保障匯源項目順利推進、居民收益穩定增長、集體經濟持續發展。目前,搬遷后的居民不僅可獲得1000元/畝的土地流轉金,還讓居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可就近到桃花溪田項目、漁樵水生、金絲皇菊等高效農業項目內勞務就業,實現農民到農業工人的轉變;可以到特色服帽企業務工實現家門口就業,或者到開發區內企業就業,成為產業工人,解決了搬遷后居民長久的生計問題。

              二、項目評價

              三棵樹街道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和新發展理念,聚焦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以引進農業龍頭企業為抓手,實施項目區居民生態搬遷、土地流轉,以及生態宜居新家園建設、就業創業保障等,較好的解決了鄉村振興中存在難點、堵點、痛點,讓廣大居民搬的出、住的穩、能增收、生活好。

            【篇3】鄉村振興典型案例500字

              近年來,**區**鄉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扶貧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的殷切囑托為動力,按照“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確保可持續”的要求,將脫貧攻堅工作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把產業扶貧作為實現長期穩定脫貧的根本途徑,積極探索“鄉村旅游、能人引領、租賃返聘、集體反哺、抱團發展、培訓造血、電商扶貧”等多種產業扶貧模式,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為實現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全鄉287戶貧困戶獲得產業發展扶持,貧困戶產業覆蓋率達到100%,戶均年增收6000元;

              同時,對接外鄉貧困戶196戶,保證貧困戶每年增收2000元-4500元。

              聚焦產業,帶動農業發展強起來

              為了實現脫真貧、真脫貧,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鄉聚焦產業發展,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以黨建為旗、產業為基、就業為本,通過“造血”的方式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尋求自我脫貧之路,成功探索出一條“黨建+產業+就業+貧困戶”的新模式。

              為充分發揮鄉村能人示范帶動作用,**鄉將鄉村優秀創業人才納入村兩委班子,通過攪動基層黨組織轉變觀念,推動基層黨員帶頭創新創業。

              **村黨支部書記左先進創辦了先進家庭農場,主營苗木、果樹,吸納貧困戶15戶;

              江背村委會主任陸早平創辦了科湖蔬菜產業合作社,主營蔬菜種植,對接貧困戶26戶;

              塘井村黨支部書記何太平創辦了平嶺果樹專業合作社,對接貧困戶18戶,主營果樹種植……這些鄉村能人在加入村兩委班子后,把發展自身產業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土地入股、勞務工資、年底分紅等形式,把貧困戶吸收到現代農業發展中來,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其中,江背村委會婦女主任張單英,更是獲得“全國巾幗現代農業科技致富帶頭人”“全國三八紅旗手”“鷹潭市農村科技致富女能手”等榮譽稱號,她創辦的建富興農專業合作社,主營中藥材、水稻種植,對接貧困戶30戶。

              在黨組織的積極引領下,在鄉村能人的帶動下,**鄉創業激情不斷涌動,全鄉8個村委會,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農業產業,成功帶動全鄉農業發展強起來了。20xx年,全鄉共新增優秀貧困戶創業代表5戶,他們自主脫貧的典型事跡,被**鄉樹立為貧困戶脫貧的“榜樣人物”,在全鄉大力宣傳,推廣經驗,進一步增強了廣大貧困戶脫貧的自信心和主動性。

              秀美田園,推動鄉村旅游旺起來

              山上的花兒盛開,大棚里小櫻桃正紅,水面上碧波蕩漾……走進**縣**鄉**村的“**小鎮”,繁花似錦,桃紅柳綠,春意盎然。

              今年初,“**小鎮”被評為江西省4a級鄉村旅游景區,平常時每天都有3000多人前來參觀,周末時有5000多人。“**小鎮”的落戶,讓**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讓昔日荒山變景區,更可喜的是,增收無門的貧困村民在家門口也能打工掙錢了。今年54歲的**村管溪村小組村民陳年榮說:“我家有6口人,上有老下有小,夫妻倆體弱多病,不能干重活,家庭生活比較困難。現在在基地做些除草等力所能及的農活,每天收入100多塊,生活有了保障,我感覺很幸福。”**小鎮項目扶貧基地直接帶動了**村50多位貧困戶就業,每人每月增收1500元以上。

              美了山村,富了鄉親。近年來,**鄉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以農村環境整治為抓手,圍繞青山綠水、生態田園、美麗鄉村三大核心資源,依托**小鎮、九蓮山莊、一龍龍蝦、沁家園菊花等生態旅游景區和企業,重點發展“生態田園休閑觀光、自然山水養生度假”主題旅游產品,成功創建省級生態旅游示范鄉鎮,樹立“詩畫田園,秀美**”的總體形象,鄉村旅游正成為當地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引擎”。

              創新創業,拉動貧困農民富起來

              在現代農業產業蓬勃發展之時,**鄉雙祥葡萄專業合作社、圣豐水稻專業合作社、先進家庭農場、科湖蔬菜專業合作社等農村新經濟體如雨后春筍般發展壯大起來,成為脫貧攻堅的又一生力軍。

              泰昌農業合作社以種植蘆筍、吊瓜、葡萄、有機稻種植等主,常年聘用專業管理人才20余人,帶動就業100余人,20xx年主營業務純收入50萬元。合作社通過公司+農戶形式,400余戶農戶自愿以土地經營權等入股,種植吊瓜、葡萄、蔬菜等,采取“保底分紅+按股分紅”等方式,讓農戶分享加工銷售環節收益,使農戶減少了市場風險。20xx年,戶均收入1.6萬多元,其中貧困戶8戶。沁家園菊花種植基地,種植面積100余畝,同時將菊花、山水、果園等結合起來,充實旅游項目,打造以菊花為特色的集菊園賞花、花茶制作、菊園品茶等為主要內容的生態旅游度假區。通過公司+農戶形式,企業和100戶農戶簽訂種植合同,給予免費技術指導,在保底的情況下對農產品進行收購。

              與此同時,**鄉充分利用現代農業蓬勃發展的優勢,重點打造8個扶貧車間,吸納有勞動能力的精準扶貧對象85人,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賺錢。張國太是**鄉**村委會人,夫妻倆均為殘疾人,三個小孩在讀書,家庭非常貧困。現在,夫妻倆受聘于泰昌農業合作社,在區域從事果蔬種植及基礎設施維護,每月增收近5000元。因為扶貧車間送來的工作崗位,張國太在20xx年成功脫貧。

              在產業扶貧的過程中,**鄉各農業合作社表現搶眼,不僅對接了本鄉絕大多數貧困戶,帶領本鄉人民脫貧致富,還對接了本縣其他5個鄉鎮、2個場的貧困戶。

              綠水青山美如畫,**人民致富忙。近年來,**鄉通過抓產業、促創新、美環境,一系列成效顯著的舉措在紅土地上扎根、萌芽、蓬勃生長。農業強起來了!農村美起來了!農民富起來了!**鄉在產業脫貧的道路上越走越歡暢,**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自信,**大地離著鄉村振興的夢想越來越接近……

            【篇4】鄉村振興典型案例500字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寫入黨章,意義重大而深遠。圍繞聚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借助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和高鐵新城建設的重大發展機遇,**街道高點定位、率先行動,全力將**片區打造成鄉村振興計劃示范區,努力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走在全區前列。

              一、**片區基本情況

              **片區位于**街道東北部,緊鄰高鐵新城片區,西依浞河,南靠禹王街,共轄7村,其中核心區占地5800畝,轄大埠、吳家埠3村,土地基本完成流轉,現有存量建設用地220畝。**村共有156戶,454口人,村內有耕地863畝,以種植經濟作物為主,主要種植蔬菜、花卉苗木等,年人均純收入9000元左右。近年來,該片區以**村為核心,突出黨建引領,加快發展村集體經濟,不斷完善配套基礎,初步具備了產業化、社區化的基礎條件。

              二、**片區特色優勢

              一是黨建引領經濟作用凸顯。**社區作為全區黨建示范點之一,數次代表我區迎接國家和省市的黨建檢查;

              突出黨建引領,認真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村對標學習萊州市南關村學習公司化運營模式,采取村集體控股、村民自愿入股的方式,注冊成立了眾誠匯鑫實業發展公司,走出了探索新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一步。

              二是配套設施基本完善。投資450萬元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已建成使用,服務中心內綜合服務大廳、衛生室、警務室、計生室、活動廣場等各類設施一應俱全,同時配套建設了日用品超市、農資超市等;

              **村已全部完成村改,大埠村一期村改工程5.4萬平方米樓區已建成;

              匯源路、匯鑫路兩條主要道路重新鋪設完畢;

              天燃氣管道已接通**村安置區;

              日處理能力400方的污水處理廠已完工投入使用,經處理的中水一部分經地下管網流入小區旁邊的浞河,另一部分流入小區周邊的綠化帶,既保護了環境,又節約了水資源。

              三是產業基礎已經具備。近年來片區內先后引進了綠達景觀、華裕實業、順榮蔬菜、農潤養殖等一批現代農業企業;

              規劃建設了**工業園,引進企業17家;

              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康匯源有機蔬菜,占地1000畝,總投資2000多萬元,所產蔬菜直供陽光保險總部,有機品牌農業初步形成;

              總投資1.5億元的康爾瑞園項目,目前正在辦理各項手續,準備開工建設。

              四是區位優勢明顯。整個**片區距離**高鐵北站不足3公里,具備了發展田園綜合體的框架,目前正在進行以生態農業、旅游觀光為一體的千畝田園綜合體的整體規劃;

              同時借助高鐵經濟大力發展物流業,隨著“騰籠換鳥”,今明2年內,共可騰出建設土地700畝。

              三、**片區經驗做法及取得成效

              一是整個村莊各項資源,突出生態宜居。**村通過**區第一批土地增減掛鉤試點,158戶居民全部搬遷新居,人均樓房面積58平方米,目前**街道的大埠村一期村改工程5.4萬平方米樓區已建成,居住小區也實現了物業管理全覆蓋,正在加快核心區3個村的遷村并點工作,同時規劃建設3.8萬平方米的高層住宅小區。為進一步處理社區居民生活污水,修建處理規模為400立方米/天的污水處理站,通過地下管網排放到污水處理站統一進行清潔處理,將為保護生態環境發揮重要作用。

              二是引進特色農業品牌,壯大村集體經濟。**內360余畝的大棚有機蔬菜,康匯源生態農業,綠達景觀、華裕實業、農潤養殖等一批現代農業企業先后進駐,增加村集體收入130萬元。去年村里還成立了供應鏈公司,村集體控股,村民自愿入股,公司當年就盈利80萬元。

              三是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凈化美化鄉村環境。**片區投資520萬元,對匯源、匯鑫2條主要道路重新整修;

              投資60萬元,為居民區接通天然氣管道;

              投資600萬元,對水、電、網等基礎設施全部上檔升級;

              今年投資850萬元,對片區4個村實施鄉村連片治理工程,預計硬化路面8200平方米,粉刷墻面4.5萬平方米,安裝太陽能路燈80余盞等,從道路硬化、亮化、綠化、美化等方面全面提升,全力打造城鄉環衛一體化精品片區。

            信息流廣告 網絡推廣 周易 易經 代理招生 二手車 網絡營銷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質文化遺產 查字典 精雕圖 戲曲下載 抖音代運營 易學網 互聯網資訊 成語 成語故事 詩詞 工商注冊 注冊公司 抖音帶貨 云南旅游網 網絡游戲 代理記賬 短視頻運營 在線題庫 國學網 知識產權 抖音運營 雕龍客 雕塑 奇石 散文 自學教程 常用文書 河北生活網 好書推薦 游戲攻略 心理測試 好做題 石家莊人才網 考研真題 漢語知識 心理咨詢 手游安卓版下載 興趣愛好 網絡知識 十大品牌排行榜 商標交易 單機游戲下載 短視頻代運營 寶寶起名 范文網 電商設計 職業培訓 免費發布信息 服裝服飾 律師咨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經典范文 優質范文 工作總結 二手車估價 實用范文 愛采購代運營 古詩詞 衡水人才網 石家莊點痣 養花 名酒回收 石家莊代理記賬 女士發型 搜搜作文 石家莊人才網 銅雕 詞典 圍棋 chatGPT 讀后感 玄機派 企業服務 法律咨詢 chatGPT國內版 chatGPT官網 勵志名言 河北代理記賬公司 文玩 朋友圈文案 語料庫 游戲推薦 男士發型 高考作文 PS修圖 兒童文學 買車咨詢 工作計劃 禮品廠 舟舟培訓 IT教程 手機游戲推薦排行榜 暖通,電采暖, 女性健康 苗木供應 主題模板 短視頻培訓 優秀個人博客 包裝網 創業賺錢 養生 民間借貸律師 綠色軟件 安卓手機游戲 手機軟件下載 手機游戲下載 單機游戲大全 免費軟件下載 石家莊網絡推廣 石家莊招聘 石家莊網絡營銷 培訓網 網賺 手游下載 游戲盒子 職業培訓 資格考試 成語大全 英語培訓 藝術培訓 少兒培訓 苗木網 雕塑網 好玩的手機游戲推薦 漢語詞典 中國機械網 美文欣賞 紅樓夢 道德經 網站轉讓 鮮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成精品视频三区二区一区| 无码少妇A片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内射在线激情一区| 国产一区视频在线|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 |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天美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日产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A片带套 | 久久久久女教师免费一区| 色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女人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片|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野战| 国内自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韩毛片一区视频免费| 国产天堂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精品福利一区3d动漫| 一区二区免费电影|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日产|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直播| 国模私拍福利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 久久国产香蕉一区精品| 麻豆天美国产一区在线播放|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αv|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