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祿觀后感100字左右范文(精選3篇)
第1篇: 焦裕祿觀后感100字左右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觀看《焦裕祿》,從開頭的那一幕樸實又震撼的場面,我的情緒被劇情所調動,時而熱血澎湃,時而熱淚盈眶,受到了強烈的心靈震撼和深刻的思想洗禮。我一邊感慨,一邊低頭思索:為什么焦裕祿的事跡讓我怦然心動?原來他心里有著人民,有著為人民服務的那份熱情,更有著把熱情時時刻刻付之于實際行動。話說作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本為孩子負責的態度,對家長負責的態度來工作。
關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許多事實表明,一個被教師所愛的學生,常常充滿信心,朝氣蓬勃,積極向上。作為教師,我們就應該尊重、關愛每一位學生,這樣,學生心中的很多癥結就會打開,會主動拆掉隔閡高墻,溝通情感,變得自尊、自愛、自信、自強。
一、細心的觀察,發現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有很多學生的心理、想法并不直接暴露出來,這就需要教師細心、耐心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善于捕捉、發現、了解,善于分析和探究學生的深層心理動機,找出問題癥結,抓住教育引導學生的"最佳契機,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教師尊重學生,愛學生,不僅意味著最終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擁戴,提高教育的功效,也還意味著教師能虛心地向學生學習,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與學生一起成長,共同進步。
二。關愛學生是對學生的成長寄予良好期待的態度和行為。它不同于一般的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而是高于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要關愛學生,就要求我:經常的把學生放在心上,體察他們的酸甜苦辣,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為人、處事等各方面的健康發展,同情學生的痛苦與不幸。當學生的身心、人格尊嚴和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能夠挺身而出。當學生遇到困難或挫折時,能夠給予及時的鼓勵,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努力使他們成功。
孩子的成功就是我們教師的成功。
第2篇: 焦裕祿觀后感100字左右
焦裕祿同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塑造了一個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縣委書記的光輝形象,鑄就了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焦裕祿同志離開我們40多年了,但他的崇高精神卻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永遠是億萬人們心中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永遠是鼓舞我們艱苦奮斗、執政為民的強大思想動力,永遠是激勵我們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寶貴精神財富。古人說,“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我們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就要牢固樹立宗旨觀念,始終堅持群眾路線,認真落實以人為本,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焦裕祿同志“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焦裕祿同志到蘭考,不是為了做官,而是去為人民謀利益。
無論是黨員干部還是普通群眾,無論職位高低、能力大小,都要像焦裕祿同志那樣,把黨和人民的事業放在首位,把為人民服務作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最終目的。要深懷愛民之心,自覺擺正與人民群眾的關系,不斷增進與人民群眾的真摯感情,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
第3篇: 焦裕祿觀后感100字左右
今天觀看了電影《焦裕祿》,進一步了解了焦裕祿同志的生平和先進事跡,感到很有意義。他那種身先士卒的工作精神。現在的人看來,焦裕祿所做的那些訪貧問苦、慰問群眾、勘探風沙、查看災情等事情,完全可以讓自己的副手,甚至于秘書代勞。但是,焦裕祿卻總是輕車簡從深入一線,那種“車”充其量就是破自行車,那種“從”無非是一兩個頂多三五個必須隨行的人員。他那種“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的思想,值得我們深思。
他那種吃苦在前的奉獻精神。對于過去縣領導心安理得享受著的特殊待遇,焦裕祿硬是帶頭給取消了。當女兒在向母親埋怨自己的衣服破舊的時候,當孩子們歡天喜地要吃魚的時候,當兒子一氣之下扔掉手中的窩窩頭的時候,我想焦裕祿的心肯定在滴血,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子女?哪個父母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們過上好日子?在這些私情面前,焦裕祿想到的卻是如何維護黨的形象。這是一種痛苦的抉擇,也是一種崇高的抉擇!
他那種敢于承擔責任的負責精神。當上級來調查處理問題,別人又樂于替他承擔責任的時候,焦裕祿以坦白的襟懷和無畏的膽識,斬釘截鐵地承認是自己做出了決定。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展現出的是他對黨的忠心,是他坦蕩的胸襟和淡泊的姿態。
焦裕祿心里想著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因為他知道黨的形象,需要在為人民服務中去維護。在他的事跡里,沒有震耳欲聾的高談闊論,沒有故作高深的反復思考,他認準的只有一條:一切為了人民。人民群眾當時那么擁戴他,人民群眾現如今那么懷念他,就是因為“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