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然融合的藝術創作五年級作文
與自然融合的藝術創作五年級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與自然融合的藝術創作五年級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臨安,一個我沒去過的地方。這次,一家三口在我家“寶馬”的帶領下,行駛了四小時到達臨安陽山塢。這里不是城市,沒有高樓大廈,沒有繁華的街道,沒有嚴重的空氣污染。被大山包圍的村莊,有一條不寬而又彎曲的山路是人們進出的主干道。我們一家在名叫“四季休閑”農莊入宿,在秋千座椅上等待朋友的到來。
一輛大巴車停了下來,走下一位熟悉的身影,長長的頭發,部分顏色有點白,爸爸趕忙走過去打招呼。原來,是來自上海的周老師。記得寒假時,我和爸爸去過他在上海的工作室。滿墻都是他輔導學生的'想象畫:沒有描繪具體的物象,有的是對色彩的超然發揮,對線條的靈活運用,對物象發自內心的概括與創意。
這次相聚,我們是來山區體驗不一樣的藝術創作。習慣用畫筆在畫紙上涂鴉,而這一次則是在山上的竹林中、石頭上、溪水邊、農家菜園里“做”作品,感受人的行為與自然的物體相融合的藝術美。在溪石上,那造型優美的石頭被我們用白色的布給裹住了,不見了它原來的顏色,只呈現出它的外形。“爸爸您太搞笑了。”幽默的爸爸披著一塊灰布,做了一個搞怪的動作,站在石頭上,把我們都逗樂了。這一藝術活動,都被周老師用相機記錄下來。在溪水邊,媽媽拖著長長的布,身影倒映在水中,猶如仙女下凡。在竹林中,來自臺灣的哥哥,身著花布,猶如穿梭在綠葉的怪物。在農家菜園,圍欄也成為擺造型的“演員”,路邊的游客以為我們在拍電影。
哦,原來藝術作品不一定要通過畫筆描繪,也可以用人的行為與自然結合表達出來。平時,我們用大自然的材料制作作品,比如利用樹葉做書簽、印造型,用香蕉皮做章魚,用西瓜雕刻小男孩。這次在周老師的指導下,遠離熱鬧的城市,來到這空氣新鮮的山溝溝,與自然擁抱,體驗人與自然的魅力,快樂又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