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孝為先作文4篇
百事孝為先作文4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百事孝為先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百事孝為先作文1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要發揚光大,何事要做到百事孝為先。
古語說的好:“在家孝父母,不用遠路去燒香。”在家中只要孝敬好自己的父母,勝過到遠處去燒香拜佛。古人都懂得的道理,我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現代青年人,更應該得比他們更好。我們現在是上有老,下有小。上有父母,下有小孩。對于父母我們要做到用心去孝敬他們,使老人能有一個幸福、快樂的晚年。對于孩子我們不僅要把他們教育成有文化、有理想的私有新人,更要把他們教育成能夠孝敬老人,愛護他人的好孩子,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現在社會中是否每個人都能像古人那樣做得那么好呢?不,社會中的“啃老族”青年,已經把現代的老人們壓得喘不過氣來,使老人累的是筋疲力盡,現代已是“小腿翻到大腿上”,老人已談不上叫他們孝敬,反過來而是老人孝敬他們。老年人不光要供兒子兒媳吃住,還要供養孫子、孫女吃住上學。哎!現在老人真的太累了。我們小時候從三字經里就知道“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幾歲小孩子都懂得的道理,而我們確不懂,確做不到,我們真的是汗顏。“啃老族”們你們清醒吧!還回老人的自由吧!讓他們能有一個幸福、快樂的晚年吧!孝敬老人是我們青年人的職責,能使老人有個幸福的晚年是我們的義務。
還他們放開手做自己想做的是吧!老人的快樂就是我們的幸福,老人是第一位。對!百事孝為先。
百事孝為先作文2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是我們做人的根本,只有心中有這八個大字,我們才是古人口中所說的謙謙君子。孝,排在了第一位,是因為我們的出生是因為父母,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在這些美德的同時第一個就是要感恩自己的父母。
從我們哇哇墜地的嬰兒時期,到天真無邪的童年,到意氣風發的少年,都離不開父母。父母含辛茹苦的撫育我們長大,從小小的嬰兒開始,父母就要勞累了,給我們喂奶、換尿布、幫我們換衣服哄我們睡覺、乃至生病去醫院……到已經有一點懂事并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時的孩提時,父母還要供我們上學、為我們做一日三餐、輔導我們的功課……終于,到了已經長大,意氣奮發的少年時,父母還是不能停歇,讓我們順利考進好大學、找到好工作,他們才能稍稍放一點心。
父母的一生是多么勞累!已經把所有的精力都傾注在我們的身上,每每遇到風雨時,他們都緊緊地把我們擁在懷里,就算他們已經遍體鱗傷,也不讓我們受一點傷害。這些,我們不能忘記,一定要理解父母的苦心,要好好的長大,不讓他們擔心。要感恩,就像他們對我們一樣的好……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在做每件事的同時,都要考慮到父母,因為他們的恩情,我們是怎么也報答不完的。
百事孝為先作文3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子女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孝順是人的.品德,做子女就不能不孝,我也要我寫寫盡孝道的時候。
那一天正好是母親節,老師對我們說:“回家要盡盡孝道,和母親說一聲節日快樂,給母親洗洗腳,做做家務。”
隨著老師的話音,我們就下課了。回家的事候我心事重重,就連媽媽和我說話我也沒聽見。回到家做完了作業,我就再考慮要不要和媽媽說老師說的事。就這樣一直拖到了傍晚,吃完了飯,媽媽的身影又開始忙碌了,突然廚房發出了“砰”的一聲,我和爸爸急忙趕了進去,只見盤子碎了一地,媽媽的手也割破了。
我頓時感到有一股熱流直上心頭,鼻子也酸酸的,媽媽回去休息了,我把盆子碎片慢慢的撿起來。我想:媽媽對我那么好,我從小就嬌生慣養的,從沒有碰過家務,甚至說連抹布都沒碰過。現在我長大了,我還是不做家務,就連為媽媽做點家務我都想了又想,我頓時明白了,明白了媽媽的苦衷。
過了一會,我把家里都打掃了一遍,雖然有些吃力,但我還是堅持完成了,打掃完了以后我,趴在桌上,腰酸背痛可但我發現這是媽媽每天要做的事時,我又有點佩服她。
第二天早晨,媽媽夸獎了我,我也把昨天的想法告訴了她,媽媽笑了,我也笑了。
媽媽您辛苦了!
我以后一定好好孝順您。
百事孝為先作文4
五一期間,我和卜凡同學、范辰昕妹妹以及范辰昕的表妹,四家人到安徽潛山縣的天柱山游玩。
可能你們對這個題感到很“突然”吧!因為一件事情:在途中,我們進了一家超市,爸爸提議:“出來這一次,你是否要買一些土特產送給最關心你的人呢?”我聽后,恍然大悟,我頭腦里第一反應就是我的吳老師,她老人家辛辛苦苦教育了我們這漫長的四年,她生病的時候,都把我們當自己的孩子一樣,爸爸教育我:“一日為師,終生為母。”眼看馬上還有一個多月就要離別了,一定要買些東西表示老師對自己的教育之恩。
回來后,第二天中午我就與爸爸就開著車,來到吳老師家門口。吳老師來了,她非常客氣,再三推辭,可最終還是被我倆說服了,收下了土特產,也算是我們的心意。
爸爸從小就教育我,要尊老愛幼,只有先“孝”,才能為社會做出貢獻。
吳老師從三年級時,就開始教育我們,一直到現在,我真得非常感激吳老師!哎!只可惜時光不等人啊!馬上我們就要畢業了,就要離開母校了!我真恨不得永遠都能讓吳老師來教導我。但這是不可能的,“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我只能利用這最后的時光,好好努力,給吳老師留下一個最后美好的印象。這才是儒教的“孝”!
“孝”這個字,雖然看上去很簡單,但對于我來說,它卻與眾不同。生活中少不了“孝”,只有“孝”,才能使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