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親近自然作文匯編7篇
精選親近自然作文匯編7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親近自然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親近自然作文 篇1
大自然是人類必定看到的一處美麗動人的景區,美麗的山和水,也是人們經常玩耍、欣賞的地方!讓我們與大自然親近一次吧!
一天,我的家教老師給我們講她小時候在鄉下讀書的幾件有趣的事,老師說:“以前,我在鄉下讀書的時候那時好像才……好像才二年級,經常班上、村里的小朋友一起成群結隊地到山上去釣魚,在夏天,那個小湖水非常冰,也沒有多深,就在腰上,我們用一個紗布圍起來,再拿一根樹枝綁起來,站到水池中間去撈魚,只要嘮叨幾條小魚和蝦米就興高采烈的……”
聽到這里時我就想到了小時候爸爸媽媽帶我到郊外去野炊,我們看見對面的那個池塘里有幾只小螃蟹,我就對爸爸說:“爸爸我想吃螃蟹。”爸爸聽了,連忙把鞋子脫掉就走進池塘幫我抓了幾只螃蟹,然后就到旁邊撿了一些小木頭,放在一起,還撿了一些干草放在中間,然后就用打火機點燃上方,一下子就有火了,我們把螃蟹“解剖”,然后就用筷子串起來,放在火上烤,烤了一陣之后,螃蟹就好香好香的,加上調料之后就更好吃了,我們一家人就津津有味的吃起來,吃完后就躺在草地上看著天空,欣賞著美麗的夕陽。
啊!大自然真好,我們既可以欣賞美麗的風景,又可以吃這么好吃的東西,太好了。
親近自然作文 篇2
親近大自然時才感覺特別舒暢,說走就走時才會豪情萬丈。世界上真的有桃源,所以才會有那么多人心生向往。一個人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曾渴求江南三月的雨,也曾羨慕憑欄而立的女子,也想感受在茫茫的平原大風,也想吹響無垠大漠中的號角聲聲這世界是美麗的,所以才讓我們有那么多的義無反顧。
有時候,能在一個偌大的林子里看頭頂掠過的飛鳥,也是一種幸福。生在如雨的江南本身就是一種美好,可以肆意的哭,肆意的笑,也可以撐一把油紙傘行走在湖畔的青石板上。
外面有無盡美景,待在學校的時候我總是這么認為,這么大,又限制了自由,像是一座城,很多人把它比喻為象牙塔,我們塔中暗無天地的生活,為的是有朝一日飛翔的基石。幸福在光陰中游走,心情在歲月里沉淀。當我一步步走到這里時,我就知道我不會輕易放棄,不管是因為什么。
因為青春,所以希望一次轟轟烈烈,我想背著背包和三毛一樣,行走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在夜色濃重的時候寂寞。
夢想是心中最美的風景,所以我們辜負了青春年少慢慢長大。辛棄疾說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在飄雨的日子里,如詩如夢,那股淡淡的若有若無的閑愁,正久久地擱在心頭。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我在教室一看,窗外,那絲絲縷縷的云緊緊的,纏在心頭,黃昏日暮,這是叫人心疼。有些羨慕出家的僧人了,能在第一縷陽光灑下光輝時,遙聽晨鐘,鳥鳴,流水夕陽西沉時又敲響木魚,在一片木魚聲聲中,聽那誦經時的腔調,月光灑下來一片雪白。
那些詩一般的生活在我邁進校園的第一步起就全部封存了,雄鷹飛翔于藍天也是一種美,每個人都是一條鯉魚,用盡所有的力氣只為跨越龍門。亦或是海的女兒,耗盡所有只為心中美好的向往。
晨昏日暮,只有我依然如故。
親近自然作文 篇3
書給我們精神上的享受;糧滿足我們物質上的需求。而大自然卻將此包羅。感悟自然將使我們受益無窮。 ------題記
我曾游覽過三峽,被那雄偉壯麗所感動。我也去過西湖,被其靜謐所打動。
那是一天晚上,微風習習涼爽至極,坐在岸邊,凝神遠眺。風陣陣很吹來,湖水泛起陣陣微波。皓月當空,投下那柔美的月光,將她的倩影留在水中,不清晰,唯見一片金黃……多靜啊,唯見草木的枝葉微微作響;惟有蟋蟀輕聲彈唱;多妙啊,靜謐的湖,皎潔的月,蟋蟀的唱,令忘情的我陶醉,交融著,感染著驚嘆著……
遠離城市的喧囂;遠離那繁弦急管、燈紅酒綠的腐朽生活,走進自然,反樸歸真,竟發現自然如此美妙神奇而又美麗多嬌。
自然之美,才是天然的美,才是真正的最美。高山無語,但閱盡世事滄桑;大海怒吼,卻源自細流無聲。另如鮮花綻放,枯葉凋零,金蟬脫殼,蜘蛛結網……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無不充滿智慧,深蘊哲理,富有靈性。崇尚自然,親近自然,融入自然,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和諧,我們的情感才會更加豐富,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精彩!
帶著一顆感悟的心,放下一切雜念,懷著一份淳樸,帶著一份純真,去走進自然,感悟自然吧!你會發現,自然中的一切竟如此美好,如此美麗,如此神奇。
學會感悟自然,學會熱愛自然,我們的人生會更加美好!走進自然,融入自然,我們就會更加熱愛自然。
來吧,去體驗、感悟自然吧!
親近自然作文 篇4
在上一周,咱們學了一篇課文,《楓葉如丹》,因此,老師為了讓咱們與大自然零距離的接觸和感悟,便帶咱們出去活動,活動的主題是“親近自然,感悟生命。”
第二天,咱們準時來到學校。老師叮囑過咱們要注意的事項后,便帶咱們去了市民廣場。
在市民廣場,咱們觀賞了許多樹木花草,還撿了許多樹葉。這里樹木的樹干非常奇特,不像平常的大樹,樹干歪歪扭扭,奇形怪狀。雖然已到秋季,可這里的小草,還是那樣嬌嫩,翠綠,非常柔弱,好像一碰它就會傷了它似的。在途中,我還撿了兩片紅艷艷的樹葉,雖然沒有楓葉那樣紅的像火,但也同樣顯示著他自己的魅力。
在人們心中,花兒是那樣艷麗,而在我眼中,最美的'不是那鮮艷的花朵,而是這一片片的樹葉,它們雖不起眼,卻有著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這一片片樹葉,經歷了春季和夏季的挫折——一次次的狂風,一次次的暴雨。依舊延續著自己的生命,這生命便更加成熟,更加有價值。它不再是一片很不起眼的葉子,它的生命是有價值的,是它在告訴人們:只有經歷了風雨和挫折,咱們的人生道路才能更加精彩!
親近自然作文 篇5
20xx年3月24日,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和煦的春風吹拂著大地,由我校小記者們組成的親子團一行40多人,在李盈汐姐姐的帶領下,到東莞松山湖進行采風活動。
上午九點,我們準時出發,一個多小時后到達了目的地——松山湖。這里峰巒環抱,鳥語花香,景色秀美。
采風的第一個環節就是和家長一起植樹。剛下車,我就看到有其他學校的同學和他們的家長正在熱火朝天地植樹呢!沒等李姐姐宣布活動開始,我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鏟子和樹苗,直往種樹地點跑去。我和好朋友高敏一共拿到了三棵樹苗,一棵稍微大點,我們取名為“小樹苗”,另外兩棵要小些,我們叫它“小小樹苗”。接著,我們找到合適的地方挖坑,剛開始,我不知道怎樣用那大鐵鍬,高敏也試了,就是鏟不進土去。高敏的媽媽說:“我來教你們,你們這些小姐們從來就沒干過活,都不知道從何下手呢!”看了她勞動的樣子,我終于明白要用腳來幫忙呢!我連忙接過鏟子,手腳并用,哈哈!終于鏟出了土!我累了,高敏就接著干,好不容易我們挖了一個大坑,然后,把“小樹苗”放進坑里,我倆一人扶樹,一人培土,“小樹苗”就聽話地站在那里,我們給它澆了水,就這樣三棵樹都種好了,最后,我們高興地與“小樹苗”合影,這時好多人都來幫我們拍照,我們仿佛一下子成了明星!
接下來,我們參觀了花場,并在“與綠色‘對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小伙伴網小記者親子采風活動”的大橫幅上簽名,在上面我畫了一棵結滿果子的大樹,并寫上了“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標語,因為通過這次活動,我會更加懂得保護環境。
本次活動,我們還進行了有趣的“二人三足”游戲,跟親人打電話比賽,親子騎單車運動……這是一次有意義的采風活動:讓我們親近自然,增長了見聞,收獲了快樂!
親近自然作文 篇6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以一顆真摯的童心、愛心面對大自然,促使學生的心靈與大自然親切交流。
2.使學生明確寫景文章的寫作范圍、寫作重點、構思技巧。
二、教學重難點
明確話題,寫景抓住特征,注重感情。
三、教學方法
多重對話法
四、教學過程
1.導入語:自然是人類生活的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人類不僅在物質上需要大地母親的哺育,而且在精神上也需要向自然尋求依托。當知時節的春雨飄落大地時,當秋風吹來誘人的果香時,感到喜悅、幸福的決不僅是農民;過去的政治家、文學家,每當失意的時候,就會寄情山林;就是我們中學生,當不堪學習重負,感到身心疲憊的時候,去野外踏青,不也能愉悅身心嗎?可以說人對自然的情懷是與生俱來的。但不同的人,對自然的感悟有深淺不同,情趣有高下之分。“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感悟,“大漠孤煙直”的審美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2.面對大自然,通過什么樣的手段來促使我們的感悟、審美向高深方向發展呢?哪位同學說說。
(生活經驗、知識積累、讀書、交流等)
3.請閱讀課本73頁“話題探討”的內容,準備交流閱讀后的體會。(交流時注意能有自己的體會,還要能舉出其他例子。)
4.在我們對大自然有自己獨特的體會的時候,如何用文字來把它表達出來呢?請閱讀74頁的“寫法借鑒”,這里告訴我們那些重要信息。
(景物描寫要抓住景物本身的特點、還要突出感情特點。)
5.學生對什么是景物的特征肯定理解不透,也許有學生提出疑問,如果沒有問的需及時提問:什么是景物特征呢?
(老師講述:景物的特征就是某處景物的形態、布局、格調、氛圍等區別于其他景物的地方。也就是它是一處景物所獨有,它處景物不會有或者不會跟它全然相似的。你看,早、中、晚的景物不同,春、夏、秋的景物不同,風、雨、雪的景物不同,高山、平野、沙漠的景物也不同。同一類景物由于時間、地點、時代的不同,也賦予景物各自不同的特征,寫作時就要考慮時間的特點、地點的特點、時代的特點。)
6.投影:〈一〉“……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戴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他的胯下逃走了。”
投影:〈二〉“月亮升起來。院子里涼爽得很,干凈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潮潤潤的,正好編席。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軟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他懷里跳躍著。
要問白洋淀有多少葦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葦子,不知道;只曉得每年蘆花飄飛蘆葉黃的時候,全淀的蘆葦收割了,垛起來,在白洋淀的廣場上,就成了一條葦子的長城……
這女人編著席。不多一會,在她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的世界。水面隆起一層薄薄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
投影:〈三〉“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班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是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小提琴)上奏著的名曲。”
對上面的三段文字的描寫有自己理解的請談談看法。提示:可以從描寫對象、時代、時間、地理、各自的特征等方面去思考,也可以比較著去思考。
在師生對話、生生對話過程中,教師應從下面的內容去引導。
〈一〉這是江南海邊的農村,這是夏天的晚上,陰歷月半左右,因此月是圓的,金黃的,瓜田一望無際,一片碧綠,晚上出來偷瓜的是猹這種動物而不是山區經常出現的野豬或別的什么野生動物。在一些細節上還能體現時代的特色,如項帶銀圈、手捏鋼叉等。
〈二〉由于地區、時代不同,這是黨領導下的游擊區,這是白洋淀邊的一個小村莊,作者著重描寫了荷花淀,著重描寫了葦眉子。月光照在葦眉子上,葦眉子成了一片雪地,成了一片潔白的云彩;光照在荷花淀上,淀上隆起一層薄薄的霧,發出清香,成了一片銀白的世界。多么的寧靜,多么的誘人。女人織著席,葦子垛成垛。經濟繁榮,人民勤勞自不待言。
〈三〉也是荷塘,也是月夜,一樣有輕霧,一樣是寧靜,但因為這兒是二七年的清華園,那兒是四三年的河北白洋淀,這兒的特點是塘小、樹多,那兒是淀大、月滿。由于塘小、樹多,加之月光不能朗照,因此是樹影班駁,月色不均;哪兒是淀大、月滿,又加之清風不時吹過,因此是一片銀白,荷香滿淀。兩者都有詩情畫意,但這兒的靜,靜得過于幽;哪兒的靜,靜中卻透出活氣。
總之,寫景抓住了特征,才能寫出景物的美,帶給讀者美的享受。在描寫中還處處滲透著作者的某種感情。請同學就最近感知的自然之景寫一個作文片斷。
現選錄兩則片斷。(后補)
片斷一:
秋收完成后,地就裸了,像一個老男人,扯了衣服,四仰八叉地躺著.一道道田埂,肋骨一般,在瘦不拉幾的地里,十分刺目的凸顯著.秋收已結束了,該走的人,都走了,地就還給了自然了。
片斷二:
校園里的桂花都爭相開放。微風拂來,吹來陣陣清香。聞著桂花的香氣,唱著抒情的歌曲,我想這也不失為人生的一大樂事吧!小時候就聽過一句諺語“桂子花開,十里飄香!”當時總是認為這句諺語夸大其辭,現在心中卻有與其相同的感覺。是的,桂花確實很香,不信,你一個人安靜地坐在教室里一定可以發現。
7.同學回顧以前學過的寫景文章,回顧老師給你們的講解,描寫景物有哪幾種方法呢?
七嘴八舌之后,投影:①定點觀察、定景換點、移步換景。
②從形、聲、色等方面對景物進行描寫,易于抓住景物的特征。
③動靜結合,虛實相間。
④景物要與心情或環境相適應。
8.整篇作文訓練。見課本75頁第二題:以“秋色”為描寫對象,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也可選用下列題目。(略)投影:作文提示①景物應是人化了的景物,必須景中有人,情自景出。②由于個人構思不同,寫景的手法也是多種多樣。③突出地方特色,給人以鮮明的印象。
9.在老師的指導下,用一個晚自習來自改作文,要求:
⑴標點符號的格式。⑵書面謄寫狀況。⑶找出描寫之處,并把錯字改一下,不通的句子改順。⑷考察總分、動靜、點面、情景、比喻、擬人、夸張、虛實、觀察方式、描寫角度等在文中的體現,作一點分析。如果這些方面在文中表現太少,你打算如何修改?提出修改方案。⑸這篇文章中,你認為最好的是在何處,可以是段、句、詞。說說為何好。
10.優秀作文展示:(后補)
感受秋天
101班梁正
雙休日,我告別了清幽的學校,回到了家。聽人說,實踐是條路,是首歌。這是怎樣的路、怎樣的歌呢?到了秋天的陽光下才能領會到。
“一片梧桐一聲秋,一支芭蕉一分愁”。然而,愁云散盡樂不盡,秋至喜隨亦未知。梧桐做出了黑黑的籽,楓葉換上了紅紅的衣。于是快樂便裝滿了梧桐籽、夾滿了楓葉片。
黃昏后,我獨自吹著笛坐在板凳上,那是一種意境,它朦朧著;那是一支樂曲,它飄蕩著。有些枯敗的柳枝不想掃我的興,送我一段婆娑舞。我吹著,它舞著,月夜里,這兒有一幅秋愉圖。
我在河灘上躬下身子,豎起筆尖作犁,帶著一種耕耘的虔誠,和秋天立下誓約。從中,我體味出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深意。我不奢望春天給我帶來繁花,只要春風遍布我心中每個角落,我就會充滿信心,我要在黃葉上啜飲芳醇,使著青春的犁鏵,隨著時間的流動,悄悄地接近秋日火紅的原野。
帶著夏日的激情,帶著少年的沖勁,帶著嘗試的心情,我也像大人們一樣,脫著鞋,挑起籮筐,頂著驕陽,出門去體味真正的生活。
我頂著烈日跟著大人們甩動著膀子,微笑著揮動鐮刀。一片片稻子躺下了,鋪成了金色的地毯。“趕上啊!”大叔回頭擦了把汗,對著我微笑,“快把吃奶的勁都用上哦──”
地里,數不清的腳印被烤得焦白了。打谷機跟蟬一道呻吟著,有氣無力的。滿地的人群,滿地的汗水,滿地的歡笑,滿地的激情!
挑著兩個晃悠悠的籮筐,真像挑著兩個音符。踏上被烈日烤燙的路面,甩開臂膀,邁開步伐,繞著棋盤似的小路,舞著兩個搖擺不定的籮筐,搖過小河,好不容易才搖到家。卸下千斤重的擔子,全身頓時輕松無比。一陣涼風送爽,我不由想起“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義,還讓我了解到這是怎樣的路、怎樣的歌。
感受秋天,感受快樂,體會生活的樂趣。
親近自然作文 篇7
我們吃過午飯,步行到了“小鳥天堂”。這里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告別了城市的繁華,卻有著大自然獨有的韻味。
我們走在一條石子路上,這里得空氣比別處的更清鮮,天空比別處的更湛藍。我的眼前一片綠色,這綠綠得純潔——它毫無摻雜一點污色。這里長滿了樹,我的視線是放不遠的——這樹長得太密太多了。在那濃密的草叢間,點綴著一些秀氣的小花,還絲絲地散發著幽香,一看就讓人沉醉其中。這里很靜,幾聲鳥鳴就是這里獨有的一曲,婉轉悠揚地牽動著你的心弦,撫平了那顆浮躁的心,是誰都會就此舒心的。這讓我不由得感嘆,這不就是傳說中的“世外桃源”么?
走過石子路,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被江水環繞著的“綠色小島”。走近扶欄,向遠眺去。那是一片森林啊!“那是榕樹。”導游告訴我。哦,那是一片榕樹林啊。“不!是一棵榕樹!”什么?一棵?一棵榕樹?我驚愕了,我見過許多樹,榕樹自然也不少,這么大,這么壯的榕樹還是頭一回見呢!
這么大,這么壯,這么綠的榕樹,就坐臥在這美麗的江面上,它蔥蔥籠籠地生長著,讓人根本看不到它的枝干,它用它那蓬勃的綠葉向大家展示著它的青春。
我們登上一艘游船,江水緩緩波動,那聲音就是大自然給我們彈奏的音樂。江水里的小魚快活地隨我們的船游走,還時不時冒出水面給我們俏皮地吐個氣泡,這算是一個迎接我們到來的小儀式吧!漸漸地,我們靠近了這棵充滿神秘的大榕樹。船行駛的兩邊都是這棵大榕樹,我們現在才看清了它的真面目。它的根并非如我剛才所想的長在江底,這里有一個很大的泥墩,由于潮濕,是不準游人上去的。它的每一條枝干都是那么細,參參差差的交錯生長著,至今已經很難找到它的主干了。它的根須垂吊在水下,宛如了大自然的琴弦,只要輕輕一彈奏,那就是大自然美妙的音符。抬頭仰望,葉子長得是那么密,那就是一把專為我們準備的天然遮陽傘。
這里的鳥鳴很動聽,偶爾還可以看見一兩只鳥從我們眼前飛過,可惜我們沒有趕上“百鳥出巢”的時間,但是搖船女卻給我們唱了一首本土方言的山歌。搖船女的歌聲,小鳥的鳥鳴聲,小鳥的撲翅聲,江水的水流聲……閉目冥想:我仿佛看到了,千百只鳥從那榕樹深處爭相飛出;我仿佛聽到了,千百只鳥站在樹梢,組成了一個大自然的合唱團,奏響了我們心底的足音;我仿佛感受到了這些小鳥我的肩上,熱情的與我打招呼,與我寒暄一番……
游船在江面上輕輕地搖擺,蕩出一波波小水花,我站在船尾,看著那棵大榕樹理我漸漸遠去,第一才真正親近大自然,第一次真正感受大自然,第一次回歸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