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變化作文500字三代人的進島路_三年級
“滴滴滴!”私家車擁堵在學校門口,排起了長隊,有些不耐煩的司機忍不住按起了喇叭。
媽媽感概道:“現在的孩子真幸福!每天坐車上下學!不像我們小時候那么苦!”聽到媽媽的話,我好奇地問:“媽媽,那您以前怎么上學呢?”“自己的兩條腿呀!那時媽媽上學真所謂‘跋山涉水’,全程得走近一小時。后來從同安到廈門求學,坐公車進島就要近兩小時。你看現在光進島就有四座橋一條隧。未來還有更多途徑可供選擇。”我不假思索道:“為什么要建那么多條進島的橋和隧道呢?”媽媽解釋說:“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家家擁有私家車是必然趨勢,多修橋建隧道既能緩解進出島車流量壓力大的問題,又能帶動各區的經濟發展,一舉多得,這是改革開放的好!”
晚上回家,我想起和媽媽的談話,越發好奇,跑去問奶奶:“奶奶,您以前是怎么上學的呢?”奶奶摸著我的頭,回憶道:“奶奶小時候靠兩條腿走路上學。50年代,從同安到廈門游玩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奶奶第一次去廈門走路用了五個小時。第二次是騎自行車,那時的路上凈是小石子小土塊,哪像現在的瀝青公路,既筆直又平整。乖孫女,你是生活在新時代幸福的人!這都是改革開放帶來的好!”
我陷入沉思:現在媽媽開著車載我回同安只需要20分鐘,而奶奶,媽媽那個年代進島靠走路,騎自行車,坐公交車到現在的私家車、BRT、地鐵,短短改革開改40年,交通道路和工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偉大的變遷見證了改革開放的光輝成就!
推薦閱讀:關于變化作文500字 奶奶的變化最大祖國的變化作文400字 由一臺老鐘想到的我的家鄉作文500字 家鄉的新變化作文變化600字 爺爺的農具的變化寫變化作文500字 家鄉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