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爭朝夕作文1100字
提起陳勉,我不由得想起兩句古詩:“花開花落無日了,春來春去不相干。”
陳勉晝夜不舍地刻苦學習,真是到了什么佳節美景都毫不在意的程度。陳勉家和我家是近鄰,他今年才十九歲,已經是北京大學物理系三年級的高材生了。他身材適中,臉膛白哲,經常戴著一副黑邊眼鏡。他平時沉默寡言,舉止文雅,有時有些靦腆。可是一談到知識,那真是滔滔不絕。他給我講過《三國演義》《水滸傳》等。他是我的朋友,也是我幼年時代的啟蒙老師。我很樂意和他在一起。每當我拿起他送給我的科學小叢書時,一幕幕往事就浮現在我的眼前。那是1975年中秋節的傍晚,一輪金黃色的圓月,掛在蔚藍的天邊,。皓潔的明月和閃爍的群星互相輝映。小朋友們都高興地在外邊玩耍,大人們也多半出來賞月聊天。我想今天的北陵公園一定會更加有趣。于是我便跑到陳勉的窗前高喊:“陳勉!出來!到北陵去玩玩。”
他聞聲笑瞇瞇地走了出來,拍著我的肩膀把我拉到他的房間。沒等我開口,他就說:“江南,你要賞月嗎?你知道今天的月亮為什么特別圓嗎?”我被他這一問給難住了,只是不住地搖頭。“來,我們一起探討一下月球的奧秘,好嗎?’’我未置可否,就坐在他的身邊,可他卻興致勃勃地從書櫥里給我找書。他這間小臥室,簡直是書房。雪白的墻壁上張貼著中國地圖,世界地圖和歷史年表。桌上是筆、墨、硯臺。書架上的書更是琳瑯滿目。他看我默不作聲,就逗趣地摸著我的頭說:“光開動機器不行,還得看書!瞧,答案就在這兒。”說著他遞給我一本書。我邊看邊說:“陳勉,看書有啥用?玩玩吧!’’只見他若有所思地說:“我們是學生,學習是我們的任務。”接著,他又自言自語似地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好花知時節,陽春更盛開。粉碎“四人幫”以后,陳勉的青春更加火紅。一天,我突然在沈陽日報上看到了陳勉的名字,我高興地把報道看了又看。陳勉當時才八年級,可他在省市高中生數學競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我深知,他這可貴的成果,是辛勤勞動的結晶。記得有一天夜里,我被一陣陣水聲驚醒了。我急忙問媽媽:“誰這么晚還洗衣服?’’媽媽說:“不,這是陳勉在洗臉。”
“洗臉,這么晚洗臉干什么?”我驚異地問。媽媽用贊嘆的口氣說:“這是他學習困了,用涼水沖一沖,清醒清醒腦子,好繼續學。”我欽佩地點了點頭,由衷地贊嘆他這種精神。還有一次,我到他的屋里去。看他緊鎖雙眉,背著手在屋里踱來踱去,我知道他又在思索難題呢。于是,我就勸他說:“陳勉,休息一會吧。”他說:“四化需要技術,我們青年人,怎么能不好好學習呢?怎么能不抓緊時間呢?”說完他又低下頭去,鉆研那道難題了。這時他母親喊道:“陳勉,吃飯了。”“我不是吃完了嗎?”他母親笑著說:“你可真成了書迷了,我叫你好幾遍,你都沒吃,現在又說吃完了。”
望著這種場面,我深深地被陳勉的只爭朝夕的勤學精神感動了,好久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