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密相間作文1000字
學書法,要講究每個字的間架結構,注意筆劃之間的疏密適宜;學畫畫,也要力求畫面景物之間的合理搭配,疏密有致。一出戲,有緊鑼密鼓、金戈鐵馬之處,也有輕拉慢唱、小橋流水之時。如果自始至終,總是不緊不慢的哼哼,哪個觀眾還耐煩看下去?心理學研究表明,讓讀者接受同樣密度的東西,最容易叫人厭倦。
產生疲勞。 蘇東坡有兩句描繪贊美杭州西湖妙處的名詩,叫做“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也含有濃淡相宜,疏密相間,其妙無窮的意忽。這里面包含著藝術的辯證法。
從作者和作品寫作這一頭看,疏密相間的布局方法,是表情達意的需要,是客觀事物的反映,也是選材詳略的表現。
那些文章主旨所在的重點段,中心環節,當然要精雕細刻,濃墨重彩:那些屬于變化、過渡的部分,只要三言兩語, “輕描淡寫”就可以了,以免沖淡中心。 疏密相間不僅是突出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的需要,而且也是作者觀察事物和主觀感受的自然反應。比如,我們參觀一處景物或一幅繪畫,總不會事無巨細、毫無區別地對所有的一切都同樣感興趣,同樣地看個不停,同樣的』L"有所得吧?這其中的詳略主次快慢,反映到文章中,自然就形成了有疏有密的格局。
就以張效廣同學所寫的《參觀四季春鮮花店》這篇習作來說吧,作者為什么花了不少筆墨去寫那棵小玉樹呢?推測一是因為它“就在店門邊”,進門可見,作者便“先入為主”了;二是因為它形態可愛,色澤誘少、(“象個用綠寶石雕成的舞蹈人”、“嫩綠肥厚的葉子,好似一塊塊翡翠”),故引人注目。
再如,作者為什么著重寫了扶桑花呢?由于它個頭大, “栽在一個又圓又大的花盆里”,又放在花廳“前面”。再則它花朵色彩顯眼,“粉紅色的大花開得十分鮮艷”;姿態優美,象“穿著紅衣裙的金發小娃娃?!?為什么作者以第二大的密度寫了盆景呢?從表面上看,因為它有“奇峰怪石”,造型奇特,“象一只猛虎臥在水中”。
更重要的是,作者賦予它象征意義,看成是“我們祖國美麗山河”的縮影—而這又與文章歌頌祖國的主旨緊密相關,所以要多下筆墨了。 總之,這篇習作的詳略、疏密是安排得當的。作者面對 “四季春鮮花店”萬紫千紅、美不勝收的景色,不是“目迷五色”而統統寫來,細細道出,而是分別輕重主次,寫得疏密相間,引人入勝。
在作者選擇的三個景物之間,疏密濃淡也并不一樣,這樣,也顯出了層次和節奏。 文章在過渡承接的“疏”處,也寫得很自然,又有變化。例如,從玉樹轉而寫扶桑,作者用“未見其花先聞其香”的方法,就很巧妙。
寫完扶桑再寫盆景,作者換用同學的招呼、賞嘆之聲來作過渡,既是承轉,又是提示,一箭雙雕,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