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學做米飯作文300字
第一次學做米飯作文300字
第一次學做米飯
今天,我很開心,因為媽媽要教我做米飯。
首先,我用小杯子從米袋里舀了兩、三杯米倒入電飯鍋內。然后,在鍋里接點水,用手在水中的米間攪,把蟲子弄出來。媽媽說,由于是夏天,米容易長蟲。剛開始,我不敢攪,怕蟲子咬我。媽媽笑著說,不用怕,米蟲不咬人。所以我就裝膽兒攪了攪,果然那蟲子沒咬我,且都漂在了水面上。清理完了蟲子,我又把米洗了幾遍,接入適量的水,把鍋放入電飯煲中。最后,按下“標準煮”就OK了。
大約半個小時后,米飯熟了。吃著自己做的米飯真香啊,我都吃了兩碗呢。
今天,我太高興啦!因為我終于學會做米飯了。
【每日寫作指導:巧用民間熟語提高寫作能力】
中學生寫作能力是語文能力的重要內涵之一,包括立意能力、布局謀篇能力、言辭能力,它要求學生能穩妥地遣詞造句,修飾潤色,書寫成文。我在訓練學生寫作時,鼓勵學生大量收集當地的`民間熟語,并提倡學生在寫作時合理運用。實踐證明,合理運用民間熟語能有效提高學生寫作言辭能力。
民間熟語包括俗語、諺語、歇后語、流行語等。(next88)俗語是民間口頭常用的短小、定型的形容性短語,如“背黑鍋”、“二百五”、“半斤八兩”等;諺語是民間集體創造,廣為口傳,言簡意賅,如“寒從腳起,病從口入”等;歇后語是喻體、解體連綴而成較為定型的趣味性語句,如“青花紅澀柿——中看不中吃”等;流行語指在民間流行的反映社會的時尚性詞語(包括網絡用語),如“酷”、“土得掉渣兒”、“偷白菜”等。
從被動完成任務到主動收集,三年下來,每個學生都能收集上千條熟語,分類整理,編輯成冊,以門、綱、目分類。
在收集的過程中,學生必須掌握每條熟語的意思、包含的哲理。每次作文課上,我會挑選兩三條給學生講解。
個人認為,寫作中使用民間熟語必須注意三個結合:
合文體:即要與文章體裁相結合,從各種體裁的需要出發,忌濫用。一般來說,熟語的使用頻率從應用文到說明文、議論文、記敘文、小說依次遞增。
合語體:即要與文章的表達方式、語氣口吻相結合,也就是要分場合。要分清文章某一部分的表達方式是什么。
合道體:即要與文章中心思想的表達相結合。學生要從表達文章中心思想的角度出發,科學運用。
民間熟語在中學生寫作訓練中的科學運用有以下三點好處:
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母語,使用母語的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開展研究性學習。
民間熟語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它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學生樂意開展研究性學習,參加各種形式的實踐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