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作文1200字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革命英雄的故事》,讀完以后,我不禁流下了兩行淚水。其中,最令我感動的兩個人物是劉胡蘭和董存瑞。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我省文水縣的一個中農家庭。劉胡蘭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第二年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并被調回云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1946年秋,國民黨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干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GCD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云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的軍隊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云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已連鍘幾人的鍘刀前,怒問匪軍:“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一個樣”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劉胡蘭烈士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雖然只有十五年短暫的生命,但劉胡蘭卻將自己的青春書寫得格外絢爛。毛澤東主席用“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來概括她的人生。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出生于察哈爾省(今河北省)懷來縣南山堡的貧苦農民家庭,7歲時上過幾天學堂,后因家貧而輟學。抗戰爆發后,他的家鄉成了抗日游擊區,他13歲時就曾掩護過八路軍干部,當上了兒童團團長。年少的董存瑞機靈聰明,很有骨氣,被稱為“南山堡的王二小”。
當年解放軍沒有飛機,也缺少坦克,攻堅主要靠有限的炮兵和步兵實施爆破。董存瑞帶領的班被師、團領導譽為“董存瑞練兵模范班”,他本人也被授予“模范爆破手”的稱號。
1948年5月25日,進攻隆化縣城的戰斗打響。董存瑞所在的6連負責拔除敵人核心陣地——隆化中學。臨出發前,身為爆破組組長、在比武中奪得“爆破元帥”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決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學的外壕里去,讓大家踩著我們把隆化拿下來!”他帶領戰友接連炸毀了敵人3個炮樓5個地堡。打開隆化中學東北角的外圍工事之后,敵人隱藏在圍墻外干河道上橋形暗堡的機槍突然開火,部隊遭受嚴重傷亡,突擊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戰友又一個個在中途倒下。
面對敵碉堡的兇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請戰,在戰友的掩護下沖到橋底。此時,他的左腿被敵人的機槍打斷,暗堡的底部離干涸的河床還有段高度,河道兩側護堤陡滑,他兩次安放的炸藥因沒有木托都滑了下來。此時,沖鋒號已經吹響,拖延一分鐘就會有更多的戰友犧牲。董存瑞毅然用身體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了導火索。隨著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敵人的橋形暗堡被炸毀,紅旗插進了隆化中學。董存瑞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為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道路,犧牲時年僅19歲。
董存瑞由此成為人民解放軍的六位經典英烈之一。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感覺到自己肩負的使命——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是上一代的繼承著,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學習,我們應該努力把祖國的文明發揚光大。為祖國繁榮強盛做出自己的貢獻,決不讓歷史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