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猹”一個理由作文500字
自從開始學《故鄉》,班里的人記得不是閏土,不是圓規,不是迅哥兒,而是只是在其中跑過龍套的“猹”。 “我是猹。”“不,我是猹。
”這樣的對話在班里并不少見。考試完了以后大多考上110的就是猹,考上100的就請大家吃猹。 盡管我也樂在其中,但卻不曾思索這如犬般的動物有何魅力。
“叉叉猹,叉插猹。”我似乎感到了一股彌散在班里的諷刺意味。而猹不過是一個方式。
初三的生活是否已經無趣到要以文學作品為樂呢?魯迅的文章中,除了猹,還是有很多的角色的。 “ 叉叉猹,叉插猹。”班主任聽見這些無厘頭的話后,尖聲讓我們回座位,插著腰,逼問我們是誰開的頭的時候,我猛然覺得她的姿態像極了“圓規”,興許這就是原因吧。
這是對任人擺布的初三生活的一個諷刺。“圓規”對那些“放了道臺”的好學生們笑臉相迎,卻也不忘順走了些東西——自由和愉快。而好學生之外的人只是被當做了猹而已,她用她圓規下的尖叉將我們從瓜田中趕走。
這是一個比《故鄉》還慘的時代。 “叉叉猹,叉插猹。”因為猹過于靈活,所以就活該被叉插了,如果像個西瓜一樣呢?圓潤沒有棱角。
她則不會看你嚴厲,但也不會對著傻瓜們傻笑。西瓜是球體,任人擺布,西瓜多汁,可以供人榨汁。 給了猹一個理由后,有人給我們這些或猹或西瓜的中等生們一個理由嗎?沒有吧。
都是金黃色圓月下的少年們,誰又是迅哥兒,誰又是閏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