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獅作文六年級600字
弘賢作文網(wǎng)“舞獅的作文”相關(guān)舞獅,作文作文內(nèi)容:
元宵舞獅,這一習(xí)俗起源于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jù)傳說,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輸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今天我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有關(guān)于舞獅的精選作文,供大家參考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舞獅作文1
舞獅是一種中國民間傳統(tǒng)表演藝術(shù)。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作出獅子的各種形態(tài)動作。中國民俗傳統(tǒng),認(rèn)為舞獅可以驅(qū)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的節(jié)日,比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打鑼打鼓,舞獅助慶。舞獅亦跟隨著華人移居海外而聞名世界,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相當(dāng)盛行舞獅。聚居歐美的海外華人亦組成不少醒獅會,每年的春節(jié)或重大喜慶,他們都會在世界各地舞獅慶祝。
舞獅起源眾說不一。神話傳說是之前山中出現(xiàn)獅子,吃掉村莊內(nèi)的村民,后來村民學(xué)會武功,格斃獅子,村民模仿獅子的形態(tài)而成為舞獅;亦有神話版本說是如來佛把獅子引走,因此南獅中常有”大頭佛”引領(lǐng)獅子。亦有傳說有村民以紙紥獅子及鑼鼓驅(qū)走年獸,演化成為舞獅。
今天的舞獅主要分南獅、北獅兩種。最初北獅在長江以北較為流行;而南獅則是流行華南,南洋及海外。近年亦有將二者溶合的舞法,主要是用南獅的獅子,北獅的步法,稱為“南獅北舞”。
北獅
北獅的造型酷似真獅,獅頭較為簡單,全身披金黃色毛。舞獅者(一般二人舞一頭)的褲子,鞋都會披上毛,未舞看起來已經(jīng)是維肖維妙的獅子。獅頭上有紅結(jié)者為雄獅,有綠結(jié)者為雌性。北獅表現(xiàn)靈活的動作,與南獅著重威猛不同。舞動則是以撲、跌、翻、滾、跳躍、擦癢等動作為主。
北獅一般是雌雄成對出現(xiàn);由裝扮成武士的主人前領(lǐng)。有時一對北獅會配一對小北獅,小獅戲弄大獅,大獅弄兒為樂,盡顯天倫。北獅表演較為接近雜耍。配樂方面,以京鈸、京鑼、京鼓為主。
南獅
南獅南獅又稱醒獅,造型較為威猛,舞動時注重馬步。南獅主要是靠舞者的動作表現(xiàn)出威猛的獅子型態(tài),一般只會二人舞一頭。獅頭以戲曲面譜作鑒,色彩艷麗,制造考究;眼簾,嘴都可動。嚴(yán)格來說,南獅的獅頭不太像是獅子頭,有人甚至認(rèn)為南獅較為接近年獸。南獅的獅頭還有一只角,傳聞之前會用鐵做,以應(yīng)付舞獅時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武斗。傳統(tǒng)上,南獅獅頭有「劉備」、「關(guān)羽」、「張飛」之分。三種獅頭,不單顏色,裝飾不同,舞法亦跟據(jù)三個古人的性格而異。
南師的舞動造型很多,有:起勢、常態(tài)、奮起、疑進(jìn)、抓癢、迎寳、施禮、驚躍、審視、酣睡、出洞、發(fā)威、過山、上樓臺等等;舞者透過不同的馬步,配合獅頭動作把各種造型抽象地表現(xiàn)出來。故此南獅講究的是意在和神似。南獅有出洞、上山、巡山會獅、采青、入洞等表演方式,。當(dāng)中「采青」最為常見。相傳“采青”原來是有“反清復(fù)明”之意,現(xiàn)時一般是取其意頭,有“生猛”,生意興隆的象征。「青」用的是生菜。把生菜及利市(紅包)懸掛起來,獅在「青」前舞數(shù)回,表現(xiàn)猶豫,然后一躍而起,把青菜一口「吃」掉,再把生菜「咬碎吐出」,再向大家致意。為了增加娛樂性,采青有時還會用上特技動作,比如上肩(舞獅頭者站在獅尾者肩上),疊羅漢,上桿(爬上竹桿),或者過梅花椿(經(jīng)過高低不一長木椿)等等。
舞南獅時會配以大鑼、大鼓、大鈸。獅的舞動要配合音樂的節(jié)奏。舞南獅有時還會有一人扮作「大頭佛」,手執(zhí)葵扇帶領(lǐng)。
舞獅之前通常還會舉行「點睛」儀式。儀式由主禮嘉賓進(jìn)行,把朱砂涂在獅的眼睛上,象征給予生命。
舞獅作文2
舞獅子,是我國優(yōu)秀的民間藝術(shù),每逢元宵佳節(jié)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xí)俗起源于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jù)傳說,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輸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rèn)為獅舞是五世紀(jì)時產(chǎn)生于,后來傳入民間的。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jù),今天已很難判斷其是非。不過,唐代時獅舞已成為盛行于宮廷、軍旅、民間的一項活動。唐段安節(jié)《樂府雜尋》中說:“戲有五方獅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zhí)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詩人白居易《西涼伎》詩中對此有生動的描繪:“西涼伎,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詩中描述的是當(dāng)時舞獅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發(fā)展過程中,獅舞形成南北兩種表演風(fēng)格。北派獅舞以表演“武獅”為主,即魏武帝欽定的北魏“瑞獅”。小獅一人舞,大獅由雙人舞,一人站立舞獅頭,一人彎腰舞獅身和獅尾。舞獅人全身披包獅被,下穿和獅身相同毛色的綠獅褲和金爪蹄靴,人們無法辨認(rèn)舞獅人的形體,它的外形和真獅極為相似。引獅人以古代武士裝扮,手握旋轉(zhuǎn)繡球,配以京鑼、鼓鈸、逗引瑞獅。獅子在“獅子郎”的引導(dǎo)下,表演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樁、竄桌子、踩滾球等高難度動作。南派獅舞以表演“文獅”為主,表演時講究表情,有搔癢、抖毛、舔毛等動作,惟妙惟肖,逗人喜愛,也有難度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獅以廣東為中心,并風(fēng)行于港澳,東南亞僑鄉(xiāng)。南獅雖也是雙人舞,但舞獅人下穿燈籠褲,上面僅僅披著一塊彩色的獅被而舞。和北獅不同的是“獅子郎”頭戴大頭佛面具,身穿長袍,腰束彩帶,手握葵扇而逗引獅子,以此舞出各種優(yōu)美的招式,動作滑稽風(fēng)趣。南獅流派眾多,有清遠(yuǎn)、英德的“雞公獅”,廣州、佛山的“大頭獅”,高鶴、中山的“鴨嘴獅”,東莞的“麒麟獅”等。南獅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須獅舞法幅度不寬、花色品種不多,但沉著剛健,威嚴(yán)有力,民間稱為“劉備獅”。黑須紅面獅,人稱“關(guān)公獅”,舞姿勇猛而雄偉,氣概非凡。灰白胡須獅,動作粗獷好戰(zhàn),俗稱“張飛獅”。獅子為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給人以威嚴(yán)、勇猛之感。古人將它當(dāng)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認(rèn)為它能驅(qū)邪鎮(zhèn)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們逐漸形成在元宵節(jié)時及其他重大活動里舞獅子的習(xí)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舞獅作文3
聽外公說:“每年的年初六在合水酒廠都會請來一幫獅子慶祝新年。今天我可起了個大早,懷著無比興奮的興情期待著。
七點多的時候酒廠門口已經(jīng)聚集了許多觀眾。 八點整的時候,舞獅子活動正式開始了。只見兩頭紅獅子,兩頭黃獅子,一頭黑獅子,一頭白獅子整齊的排列在門口。在獅子陣容的對面站著一個穿藍(lán)衣服的鼓手拿著兩支鼓棍敲打著特大的銅鼓,還有的人在吹笛,有的人在拍鑼撐。
只見敲鼓的人像一個指揮家,隨著鼓棍一落,獅子們個個精神抖擻,跟著節(jié)奏舞動起來。有的獅子在嬉戲,有的獅子在地下打滾,有的獅子眨動著大眼睛在逗人,有趣極啦!
抬頭一看,一串大炮竹從酒廠辦公大樓的六樓放下來,聽旁人說:”快來看啊,獅子要采青啦!“我馬上精神一振,這可是舞獅子的精彩部分。只見他們拉開了陣勢,高低不等的柱子豎放著,兩邊放著幾張彈簧墊,最前面擺了一個”八卦陣“。其中四頭獅子在旁邊舞動著,另外兩頭獅子準(zhǔn)備上柱,它們的動作千姿百態(tài)。柱子上的兩頭獅子一會兒低頭探路,一會兒觀察周圍的環(huán)境,最絕妙的地方就是兩個哥哥配合得天衣無縫,把這頭假獅子舞得活靈活現(xiàn),簡直和真的'獅子沒啥兩樣。兩頭獅子走完柱子后,后面的哥哥把前面的哥哥舉起來,一個龍騰虎躍跳到桌子上,然后作著吃東西的表情,把掛在竹竿上的青菜、紅紙、利是錢一并吞進(jìn)肚子里。觀眾們發(fā)出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最后,舞獅子結(jié)束了,我們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舞獅子真有趣,如果你們有時間,也去看看吧。
舞獅作文4
每年新春佳節(jié),臘月二十幾的時候,無論是在哪工作、上學(xué)的人們,都開始匆匆往家趕,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xí)俗,但團(tuán)團(tuán)圓圓過個年是全國人民心中共同的愿望。
我的老家,在福建漳州的一個小縣城,詔安。小小的地方每逢春節(jié)卻掛滿了紅燈籠,馬路上更是車來車往,明亮的車燈照亮了馬路旁的江面,波光粼粼。紅色的車尾燈映著歸鄉(xiāng)的人們臉上喜悅的笑容。
隔一天的早晨,我惦記著去年沒看到的舞獅,便早早地起床了,拉著媽媽陪我上街。小縣城里的路曲曲直直,媽媽卻熟門熟路,我們剛來到廟門前,舞獅的鑼鼓聲就響起來。寺廟邊賣早餐的小攤子也是坐滿了人,大家都等著看這場表演。
相傳,古時候,有一頭奇獸,每逢過年就來到民間,破壞人們的農(nóng)作物。人們都稱它為“年”。村民們對它不勝其煩,因為它破壞了新春佳節(jié)熱鬧的氣氛。于是,村民們便商議著要將“年”趕走。有智者便提議,用竹篾、繩子扎成奇獸的形態(tài),再用各式各樣的布片糊在上面。招來十幾名勇士,手拿鍋碗等能發(fā)出響聲的器具,埋伏在橋下,那是年獸進(jìn)村的必經(jīng)之地。年獸一出現(xiàn),勇士們一涌而出。兩名勇士舞起制成的獅子。旁邊,其他勇士拿著鍋碗敲打。如雷貫耳的聲音嚇走了年獸。年獸從此銷聲匿跡,不復(fù)出現(xiàn)。
為慶祝趕走年獸,人們便把舞獅傳了下來,鍋碗變成了鑼鼓,成了詔安每年春節(jié)廟前的壓軸戲。人們里里外外圍成一個圈,孩子們由大人抱著,鄰里鄉(xiāng)親都陸續(xù)來這里看舞獅。兩頭獅子,一只金一只紅,鱗片在陽光下閃著金光,明亮的眼睛一眨一眨,獅身在操控下靈活地跳躍著,演員模仿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好似一只活生生的獅子就在眼前。
廟前雖然沒有梅花樁,但中間的獅子絲毫不受影響,兩人配合,跳得極高,引得周圍的觀眾一片喝彩。獅子的.周圍還有一群人,手舉著畫滿中國傳統(tǒng)圖案的木牌子或拿著小鑼敲打,繞著獅子跑。廟里還有人放起了鞭炮,濃濃的煙霧里不斷飛出紅色的紙皮。廟前的景象可算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年獸要是再度出現(xiàn),也會被趕走吧?
舞獅的活動很快結(jié)束了,來觀看表演的人們也漸漸散了。而那兩頭獅子生動的形象和中國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卻留在了我的心中。
舞獅作文5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聽奶奶說外面會有舞龍、舞獅的表演。我很想去看,就纏著奶奶帶我出去玩。
一出小區(qū),外面真可謂是人山人海,我和奶奶艱難地在人群里穿行著。這時我隱隱約約聽到有打鼓的'聲音,循聲找去,只見曹丞相府外圍了一圈厚實的“人墻”。小孩子們站在車上或騎在大人脖子上看得津津有味,大人則伸長了脖子往里張望。我更好奇了,一心想去探個究竟,于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鉆進(jìn)人墻,站到最前排。只見一些老頭老太太在一旁敲鑼打鼓,兩只獅子在中間跳來跳去。這兩只獅子長得很好看,眼睛又大又圓,特別精神,血盆大口一張一合,下面掛著柔軟的胡須。兩只獅子一金一銀,因為頭太大,占了整個身體的四分之一,看起來有點笨。
我正在打量兩頭獅子,金獅卻大搖大擺地向我跑來,猛地沖我搖晃笨重的頭,大眼睛瞪著我,我嚇了一跳。獅子得意洋洋地走了。“這獅子真淘氣。”我想。一會兒金獅后腳一蹬跳上了高臺,銀獅隨后也跳了上去。金獅躍躍欲試,直起身子縱身跳下來,順勢叼走了紅繡球。臺下爆發(fā)出排山倒海般的掌聲,還伴隨著陣陣叫好。金獅落地后搖頭擺尾,叼著紅繡球向銀獅炫耀。銀獅有些害怕,在臺上猶豫,觀眾給予銀獅掌聲鼓勵,銀獅壯著膽子站了起來。“撲通”,銀獅的頭栽了下去。人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誰知銀獅又安然無恙地站了起來。原來它根本沒有跌倒,是在跟觀眾開玩笑呢!金獅也縱身跳了下來,兩只獅子在地上扭作一團(tuán),引得人們捧腹大笑。正當(dāng)精彩的時候,奶奶來叫我,說該回家吃飯了,我只好戀戀不舍地離開了。
一路上,剛才舞獅的情景一一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實在太精彩了。同時,我不得不感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無窮魅力。真希望時間可以倒轉(zhuǎn),我真想再看一次舞獅。
舞獅作文六年級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