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學數學備課組工作計劃研討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計劃吧。計劃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計劃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計劃書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備課組工作計劃研討篇一
當前,數學科的備課方式就是教師預先研讀一些現成的教學設計,準備好教、學具,然后上課、反思。在這整個過程中,都是各顧各的,很少在教師之間進行交流討論。因此如何開展有效的備課方式,靈活處理好教材、設計好教學活動以及知識的拓展等等,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個迫切解決的問題。
1、激發本年級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營造并初步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學習氛圍。
2、使本組教師課堂教學設計及實施水平能力在原有水平上有進一步提升。
3、繼續培養本組教師問題及課題、帶著課題思考問題的意識,提高課題研究水平。
以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目標。扎扎實實做好新課標研究,不斷提高教學理論水平。積極推進集體備課的落實,加強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建立適合學校發展的集體備課機制。
1、充分發揮集體教研優勢,加強組內集體備課活動。將日常課堂教學活動作為教研活動的主陣地,充分依托組內教師相對集中在一個辦公室的優勢,營造日常教學研究的氛圍。堅持開展針對某節課、某個教學環節、某個教學細節的“微格”教學研討,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形成合力。使本組教師養成教研意識和習慣,提高教研能力并最終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滿意、學生受益。
二、以點輻面,加強專題研討活動。針對本學期教學重點、難點、關鍵問題或課例,結合本期教研課題,以組內研究課為研討平臺,形成“課前集體研討→課中定人實施、眾人診斷→課后集體研討→課中再實施、再診斷→課后集體再研討→課中再實施、再診斷→課后集體再研討→形成完型的課堂實錄或課后反思等”良性螺旋上升的'教研模式,放大同一節研究課的效能,讓每個組員都經歷從設計到上課,再設計到再上課的過程,切實提高教學設計水平和反思能力,人人受益。
三、精心設計組織學生競賽活動(包括速算競賽和思維競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學習水平。依據小學生喜歡競爭,不甘落后的心理特點,以競賽為平臺,抓好學生的日常訓練并注重賽前的造勢和賽后的總結,放大競賽的作用,努力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學習氛圍。
四、抓兩頭、帶中間,面向全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堅持學困生的輔導工作,樹立“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的思想,除了通過每天的作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外,教研組教師輪流負責針對每周學習中重點、難點、易錯點設計一些練習,輔導學生掌握過關。
(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進行動態調整)
周次內容主備人
第1周長度單位侯鳳榮
第3周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徐靜
第5周角的初步認識竇玉君
第7周表內乘法(一)侯鳳榮
第9周觀察物體徐靜
第11周表內乘法(二)竇玉君
第13周統計侯鳳榮
第15周數學廣角徐靜
小學數學備課組工作計劃研討篇二
根據區教研室和學校工作計劃的總體安排,以教研室、教導處、教科室的教學工作計劃為指南,以學生全面發展、教師業務能力不斷提升為目標,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為根本,加大教學研討力度,堅持科學育人。以各年級備課組為基礎,重點以理念更新為依托,以課堂教學為載體,扎實有序地開展數學教科研工作,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全面提高素質教育。
1、配合教導處工作,督促常規教學。課前一定做到有計劃、有備課、課后有反思、作業布置合理、批改及時、更正到位、認真細致完成好各項常規工作。組內定期和不定期的進行相互檢查和學習。及時反饋總結各種情況并正確做出改進,保證良好的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
2、做好課堂知識提升工作。要不斷發現有潛力的學生,提高優秀率。同時要抓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從作業、練習的合理安排和批改反饋等各方面著手,認真落實班級補差情況,有針對性的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3、組織教師全面開展各項教學研討活動,講究活動實效性,為提升“質量”服務。繼續開展以各年級備課組為單位的集體備課活動。集體備課活動一個月開展兩次,一次以“研討課”為研究載體的集體備課,采取行政領導蹲點參與集體備課的形式,另一次以“教學困惑問題”為突破口進行研討交流,全體數學教師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發揮集體智慧,取長補短。以專家工作室為龍頭,組織開展各項教研活動,營造濃厚的`教研氣氛。
4、學生特色活動安排。組織各類有針對性的學生活動,充分體現數學趣味性的同時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規范數學學科知識競賽及重點知識過關。在原有的基礎上再做適當調整,制訂出各年級競賽和知識過關的具體內容和具體方案,使操作過程更清晰、更規范,真正提高二年級的教學質量,真正做好培優工作。
九月份:
1、根據教研組計劃,制定備課組計劃。
2、召開期初備課組工作會議,明確本學期教學重點工作。
3、配合教導處進行教學五認真檢查——“備課”。
4、定期開展備課組活動。
5、參加與中學教研共同體主題活動。
6、配合教科室組織開展“太陽雨”教師論壇。
十月份:
1、定期開展備課小組活動。
2、根據教研組要求參加數學學科競賽活動。
3、配合教科室組織開展“太陽雨”教師論壇。
4、四十周歲以下教師(陳麗)課堂展示。
5、開展推門聽課活動。
6、組織二年級數學重點知識過關。
十一月份:
1、二年級期中知識過關。
2、期中檢查、工作總結交流。
3、定期開展備課小組活動。
4、配合教科室組織開展“太陽雨”教師論壇。
5、參加區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專題研討(二)。
十二月份、一月份:
1、定期開展備課小組活動。
2、積極參加校優秀備課組評比。
3、參加教研組校級開課活動。
4、配合教科室組織開展“太陽雨”教師論壇。
5、期末各項工作。
小學數學備課組工作計劃研討篇三
備課組是學校開展教學研究活動的主陣地,我們二年級數學備課組堅持以《數學課程標準》為指導,以學校和教研組工作計劃為主線,以理論和實踐結合為手段,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深化思想道德教育。在這學期,我們將通過理論學習、備課與說課、聽課與評課、作業批改與學生輔導等活動,把工作落到實處,提高數學學科教學效益與質量。并以此培養學生的學科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主動持續發展。
1、組織全組教師認真學習教科研工作計劃和數學教學計劃的相關內容。
2、按要求制定本組活動計劃,明確目標,落實任務。
1、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繼續學習理論知識及課改前沿信息,不斷接受新的教學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實踐,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2、加強良好學科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習熱情,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除了用賞識、鼓勵等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外,還要注意利用學科知識的魅力,來吸引學生。同時要根據班級學生的特點,采取一定的激勵策略,讓好生更想學,中下生對數學的`學習也充滿自信和興趣,切實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對那些“后進生”要分層要求,多創設條件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3、繼續改革數學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1)、認真開展集體備課活動,每周一下午第一節進行有效的集體備課活動,主要研討選定的課,科學地制定出“三維目標”,確立每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然后著重研討突破重難點的方法策略或探究如何上更具特色更有實效性。上完課后,對此課進行二次討論和修改。
(2)、繼續抓好學法指導和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特別是學生的書寫、傾聽、發言、勤思善問、認真審題等習慣和能力的培養。積極提高培優補差工作,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4、立足課題,開展研討,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開展好課題研究——培養低年級的學習習慣,按照課題研究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落實、滲透到平時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本學期選一人上好校級打磨課,開課教師要認真準備,結合本組教師的意見,在“自主、合作”的基礎上體現出個人風格,聽課教師要勤記錄善反思。評課要實在、多提意見。通過活動,使組內每位成員都能明確自己在教學上的長處和短處,使自己揚長避短,把新課程的理念真正貫徹到課堂教學中。
四、具體活動安排:
具體安排:
第一次:
1、教學工作安排部署;討論新教材備課中的疑難問題,幫助教師解決教學困惑。
2、制定備課組計劃。
第二次:集體備課:軸對稱圖形
第三次:集體備課:10000以內數的讀寫
第四次:集體備課:克與千克
小學數學備課組工作計劃研討篇四
本學期三四年級數學備課組將認真學習我校的工作計劃,加大對備課組工作的研究的指導,嚴格執行“教學六認真”的規定,使備課組的工作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本學期我組將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結合班級實際,在充分了解學生情況的基礎上,制定本學期三四年級數學備課組的工作計劃。
新課標的出臺對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尤其是我們使用的教材正日益翻新,要想緊扣教材體現新課標、新理念有一定的難度。本學期我們備課組要繼續加強對數學新課標的理論學習,使老師們進一步明確了新課標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有效的指導。還要學習一些其他教育教學理論,鼓勵教師大量閱讀教育書籍,切實改變教育觀念,以此來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從而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集體備課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開闊教師教學思路的極好途徑。
1、集體備課的第一個環節就是由主備課人選定課題,主備課人的任務是首先熟悉教材,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等內容,書寫教案初稿,并作好充分準備發表全面觀點。同時預先通知各個成員,每個參加者本著積極參與的精神,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并通過各種手段搜集各種有用信息,在備教材、備教法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為發言作好充分準備。主講人發言完畢后由大家自由發言,就本課的各個部分進行深入的探討和分析,導入新課部分選出最新穎、獨特且能吸引學生的方案,并用材料加以輔助。教學重點部分,首先由主備課人陳述自己的`見解,其他人分別發言,要求發言必須符合教學大綱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同時要把相應的教法、學法融入材料分析之中。最后,總結出既能闡釋清楚課本觀點,又能使學生容易接受的教法和學法。教學難點部分,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集大家的智慧與一體,分析出一種既不脫離書本又使學生通俗易懂的教法和學法。能力目標方面,通過討論,參與者普遍認可通過雙自主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對選材、教法、教學用具的分析與研究。選材方面,一定要突出新、特、優。教法方面,一定要突破政治教材枯燥無味的局限性,爭取作到思想性、趣味性、知識性、科學性相統一。
2、保證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活動時間:每周二下午5:00---6:00,地點:四年級辦公室。做好單元教材的分析,回顧上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集體討論解決。
3、備課組活動內容豐富
有討論教材、有討論習題;討論每一單元的復習題,檢測題及思維訓練題;討論作業的種類、格式、要求及題型等。
4、堅決執行“教學六認真”
在教學方面,每一位教師都能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課、認真及時批改每一本作業,真正做到“教學六認真”。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
除了在課堂上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我們還要注重對學生課前預習能力和家里學習作業能力的培養。教給他們自學的方法,引導他們怎樣進行課前預習,把遇到的疑難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在課堂上與老師和同學一起探討,提高學習效率。常與家長聯系,及時交換信息,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
第一周:制定教學計劃、進度
第二周:第一單元分析
第三周:集體備課、學習怎樣聽課評課
第四周:集體備課、優質課堂學習
第六周:課題“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教學研究
第七周:組內教學比武試賽推舉準備
第八周:參加校教學比武初賽
第九周:期中試卷命題
第十周:期中考試分析
第十一周:集體備課、學生心理學習
第十二周:集體備課、教法研究
第十三周:課題“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討論研究
第十四周:集體備課
第十五周:教學比武聽課評課
第十六周:“怎樣評好一節課?”討論研究
第十七周:復習課研究
第十八周:期末試卷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