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后一頭戰象的讀后感50字
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最后一頭戰象的讀后感50字篇一
我看了一篇就心動不已,被沈石溪叔叔那生動的語言,巧妙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了我,便一口氣買了三本:《最后一頭戰象》、《再被狐貍騙一次》、《帶銀鈴的長臂猿》。我第一本看完的就是《最后一頭戰象》,剛買來時我異常興奮,把它熬通宵看光了,如果有人向我講故事內容的話我也會把一個個小故事講給他聽。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里記憶猶新的就是寫象的“死亡游戲”和“最后一頭戰象”。
(題目也是最后一頭戰象,應該是一種寫作方法)最后一頭戰象是這樣講的:1943年日本人打我們中國,在洛江旁,戰象馱這抗日健兒跟日寇打了一仗。那一仗死了八十多頭戰象,只留下了一頭戰象還在喘氣。這頭戰象名叫嘎羧。嘎羧脖子被刀砍傷,一顆子彈從它的腿穿過去。從而有了以后的脖子歪的厲害走路跌跌撞撞。時間流失嘎羧越來越老了,終于到了該走黃泉路的歲數。它把一直藏在小閣樓的象鞭安置在自己的背上好像又回到了以前更抗日健兒打日寇的時候……
它跟鄉親們道別后就向森林走去直到它高大的背影消失在森林深處,尋找它最好的歸宿。動物是由人性的它們也會就像文章中所提到他把自己主人的象鞭安置在自己背上的那一刻,它已不是動物而是人類了。死亡游戲是寫一頭大公象有逃跑的念頭……這頭大象是馬戲團的。某一天馬戲團的動物要到鄉下巡回表演,正當要把大象引領進籠子的時候,突然他悲吼一聲,跑出馬戲團沖到大街上來了。
警員大漫要把大象擊斃,可是在馬戲團的再三請求大漫心軟了,讓警犬拉拉去阻止大象瘋狂的行為。拉拉用引蛇出洞的方法成功的把大象引進了籠子。動物也是需要自由的我們本身就不應該把他們抓起來當作賺錢的工具。沈石溪叔叔寫的每本書中每篇文章中都講述著一個道理……
最后一頭戰象的讀后感50字篇二
象性格溫順,是人們的伙伴,但它只是動物。不過,在讀了《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后卻讓我感受到,動物身上也有著人類的情感。
課文講述了在戰爭中幸存下來的一頭大象——嘎羧。它自知生命大限以至,便重披象鞍,到江灘緬懷往事,憑吊戰場。最后,它來到埋葬自己戰友們的“百象冢”旁挖了一個坑,莊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這是一頭“懷舊”的戰象。嘎羧原本是得去祖祖輩輩留下的象冢長眠的,但它沒有。我想它一定是無法割舍戰爭時光,無法忘記戰友們。它告訴我們歷史不能重演,而歷史也不能忘記。
這是一頭“純潔”的戰象。嘎羧的心里,不是對功名的渴望,不是對自己戰績的驕傲自豪,而是并肩作戰的戰友,是慈愛的波農丁,是善良的鄉親們,是它久久渴望的和平與安寧。的確,沒有什么可以做到永恒,但是,我們必須要守護自己最珍惜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心靈的凈土。嘎羧比我們更早懂得這一點,因此,它二十六年來一直懷有純潔的心。在它那為所有人動容的壯舉面前,我們都是那么渺小。
這也是一頭“忠誠”的戰象。“忠誠”是因為它臨死時重披象鞍,它希望自己是最后一頭戰象,希望這個世界永遠和平。當我讀到課文中的這句話,“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從中我讀懂了象鞍上記載著凝重的歷史,記載著嘎羧的忠誠,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懷仍在!
讀了這篇課文,令人回味無窮,促人深省,動物尚且有如此的高尚情懷,我們人類是否應該有更深的感悟呢?
《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講的是:作者沈石溪在西雙版納打仗時,是當象騎兵(騎象打仗的兵),當時全部象騎兵全體陣亡,只剩下他與他的象,他們離開戰場,他的象是他最知心的朋友。找到了一座村寨,在里面發生許多有趣的事……有時關乎生命,也有時只關乎自己的脾氣,但最后戰象死了。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觸很深,我知道能交一個知心朋友,多么不容易,這個朋友與他出生入死,一起過了許多磨難,才終究在一起。我明白了自己努力得到的東西一定要珍惜。我還明白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不管什么人,什么東西,也是終究要離開你的。
《最后一頭戰象》更讓我知道了動物雖然不會說人話,但他們卻是是有感情的東西,從這本書中我對動物的看法也有些改變,特別是象,我對象的感覺是,它有思維,特別聰明,所以我現在開始喜歡象了。
讀了《最后一頭戰象》,我的感觸很多。
最后一頭戰象的讀后感50字篇三
在我的眼里,象的高大魁梧不過是它的假面具,它們溫順、可愛、呆呆傻傻,不懂人情世故,甚至有些愚蠢、遲鈍。讀完《最后一頭大象》,我徹底改變了對它們的看法,發現了它們可愛又可敬的一面:有情有意,有愛有恨,充滿了人情味。
《最后一頭戰象》向我們講述了在抗日戰爭中幸存的一頭大象——嘎羧,它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重新披上當年與它浴血奮戰的象鞍,跋山涉水趕往“百象冢”,緬懷往事,憑吊戰場。當人們都以為它會去象冢時,它卻沒有選擇祖先留下的神秘象冢,而是出人意外地選擇與曾經自己浴血奮戰的伙伴葬在了一起。
這是一頭歷經了戰火、硝煙、死亡和鮮血的戰象,這是英雄的象征!它用生命與忠誠贏得了人們的尊敬與愛戴。現在,它選擇了屬于自己的死亡方式,讓我們看到了死亡的尊嚴與神圣。它是一名偉大的軍人,它找到了最好的歸宿。
象為人類保衛家園,把生與死的選擇拋在了腦后,它們值得我們尊敬。象的這種情懷,使我把目光轉向了身邊的人和物:解放軍、武警公安、消防戰士……他們同樣任勞任怨,無私付出,值得我們去尊敬,去感恩。讀著讀著,我有了一種沖動,我要像大象一樣,努力學習,保衛國家,做一頭新世紀勇猛的“戰象”!
此時此刻,我仿佛看到了當年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壯的戰象馱著抗日健兒,冒著槍林彈雨,排山倒海地沖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丟盔棄甲,英勇的戰象也紛紛中彈跌倒在江里……經歷了歲月滄桑的百象冢在我眼里閃爍著華貴的光澤,如金子般耀眼!
我不禁被“這最后一頭戰象”所感動,在這“最后”的感動中,讓我們向大象敬禮!為它們的英勇,為它們的忠誠,為它們的無私,為它們的友善……
最后一頭戰象的讀后感50字篇四
在《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中, 有許多好詞、好句,以及一些我從來沒有讀過、看過的新內容,我獲得了好多知識,明白了許多道理。
《最后一頭戰象》這篇小說里講人與大象之間的情緣。講了保護動物,還穿插了很多有趣的大象的祖先、歷史、習性。其中我最喜愛小說中的這個情節——一頭即將走向生命終點的老戰象,不愿意埋葬在祖墳里,卻要與幾十年前那些同舟共濟、浴血奮戰的“戰友”埋葬在一起,我被這頭老戰象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它是多么偉大呀!
我懂得了一個重要的道理:動物也有情感。這頭名叫嘎羧的老象,寧愿與“戰友們”一起死在荒山野嶺里的“百象家”,也不愿死在它的祖墳里;還有與獵人相處多年的狗,主人去世后會因悲傷絕食甘愿與主人一起走上黃泉;忠誠的戰馬,主人中彈后,它會又踢又跳,不讓敵人靠近,直到自己中槍倒地……
人類有優點,也有缺點,我們情感方面的復雜缺點,要向動物學習,學習它們這種崇高的單純情感!
老戰象和它的“戰友們”,為了保護中華人民,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這讓我想起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寫的一首著名的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教師點評:你是真正地看書!看得認真,想得全面、深入,你也確實從書中收獲了許多。堅持下去,你會從書中學到許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