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詞匯
《漢語大詞典》:洋相拼音:yáng xiàng
(1).逗人發笑的怪樣子。 魏巍 《東方》第三部第十三章:“連 郭祥 這個一向活潑的、無拘無束的洋相鬼,也不知道從哪說起了。”
(2).指令人可笑、可厭的丑態。 郭澄清 《大刀記》第八章:“ 梁志勇 放出兩條威人的視線,逼望著這些洋相百出的怕死鬼們,不由得心中好笑。”參見“ 出洋相 ”。
分類:
《漢語大詞典》:出洋相拼音:chū yáng xiàng
鬧笑話;出丑。 夏衍 《解放思想,勤學苦練》:“多讀點書不會出洋相,學點基本知識有好處。” 浩然 《艷陽天》第四章:“你別讓我出洋相了。五月天穿個棉猴,還不發白毛呀!” 徐懷中 《西線軼事》:“女兵班有的人主張照男兵辦理,也推光頭。有人覺得那樣未免太出洋相。”
分類:出丑
《漢語大詞典》:憫笑(憫笑)拼音:mǐn xiào
憐憫訕笑;可憐亦復可笑。 唐 韓愈 《答崔立之書》:“僕見險不能止,動不得時,顛頓狼狽,失其所操持,困不知變,以至辱於再三,君子小人之所憫笑,天下之所背而馳者也。” 宋 蘇舜欽 《乞納諫書》:“臣區區以此言達於冕旒者,非不知出口禍從,為眾憫笑,蓋欲陛下一悟,則天下蒙福。” 明 楊慎 《詞品·陳季常》:“觀此則 季常 ,載侍女以遠游,及暮年甘於枯寂,蓋有所制而然,亦可憫笑也哉!” 魯迅 《華蓋集·“公理”的把戲》:“半年的事,幾個的人,就這么矛盾支離,實在可以使人憫笑。”
分類:
《漢語大詞典》:活寶拼音:huó bǎo
(1).極其珍奇的寶貝。多比喻被珍愛的人。《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王生 夫妻就如失了活寳一般,各各哭得發昏。”《陜北民歌選·拔兵小田》:“八路軍,待人好,他把人民當活寶。”《收穫》1981年第5期:“表姊雖在初懂事時,便不幸沒了父親,卻有她母親,自幼把她當活寶似的捧在兩個手掌心上養。”
(2).指無能或滑稽可笑的人。 浩然 《艷陽天》第一三四章:“你看哪,看看他們這個陣勢!我還當他們能夠來上一大隊人哪,鬧半天就這么幾塊活寶!”《人民日報》1982年第10期:“一會兒來了特胖、精瘦的一對活寶。”
分類:
《漢語大詞典》:滑天下之大稽拼音:huá tiān xià zhī dà jī
形容極其滑稽可笑。 魯迅 《花邊文學·小品文的生機》:“不但唱工,單是黑頭涎臉扮丑腳,丑腳挺胸學黑頭,戲場上只見白鼻子的和黑臉孔的丑腳多起來,也就滑天下之大稽。” 張天翼 《速寫三篇·譚九先生的工作》:“你想呢,民教館那幾位并不是我們鎮上的,他們只是個客邊,怎么倒要他們來作主呢?這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分類:滑稽可笑
《漢語大詞典》:滑稽戲(滑稽戲)拼音:huá jī xì
(1). 唐 代參軍戲和 宋 雜劇中都有以滑稽調笑為內容的表演形式,某些戲劇史著作稱為滑稽戲。 游國恩 王起 等《中國文學史》第八章三:“ 宋 代滑稽戲直接由 唐 代參軍戲發展而來,狹義的 宋 雜劇即指此。其內容主要以滑稽諷刺為主,到 南宋 時才雜以歌舞等成分。”
(2).主要以滑稽手段來表現人物的地方劇種。流行于 上海 和 江蘇 、 浙江 部分地區。抗 日 戰爭時期由 江 南的滑稽曲藝“獨角戲”發展而成。特點是運用主要流行于 江 浙 地區的各種戲曲曲調和各地方言,以高度夸張的手法使觀眾發笑。擅長表現現代生活。
(3).猶鬧劇。亦以喻荒謬可笑的事物。 瞿秋白 《亂彈·財神還是反財神》:“雖然還沒有動刀動槍,這出滑稽戲也就夠好看的了。”《袁世凱演義》第四三回:“ 陜西 獨立是反 袁 戰爭中的一幕滑稽戲。”
分類:
《漢語大詞典》:滑稽劇(滑稽劇)拼音:huá jī jù
猶鬧劇。亦比喻滑稽可笑的事物。 魯迅 《華蓋集續編的續編·關于〈三藏取經記〉等》:“無論如何, 蘇峰氏 所豫想的‘ 元 人著作的 宋 版’這滑稽劇,是未必能夠開演的。” 鄭振鐸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她呆立著視察這一幕滑稽劇的表演,無限的傷心,不禁的淌下淚來。”
分類:
《漢語大詞典》:散灰扃戶拼音:sàn huī jiōng hù
(1).在地上撒灰,將門戶關鎖。《舊唐書·李益傳》:“然少有癡病,而多猜忌,防閑妻妾,過為苛酷,而有散灰扃戶之譚聞於時。故時謂妬癡為‘ 李益 疾’。”
(2).舊時因以“散灰扃戶”譏諷防閑妻妾之病態心理與可笑行為。
分類:
《漢語大詞典》:笑話奇談(笑話奇談)拼音:xiào huà qí tán
可笑的、荒誕不經的談話或故事。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有人以為我私下運米出洋,發了外國人的洋財,所以肯出大價錢,那是笑話奇談。”
分類:
《漢語大詞典》:哈哈兒(哈哈兒)拼音:hā hā ér
方言。可笑的事。如:他老是把那些哈哈兒說來逗人。
分類:可笑
《漢語大詞典》:笑悼拼音:xiào dào
語本《詩·邶風·終風》:“謔浪笑敖,中心是悼。”后謂既可笑又可哀。 章炳麟 《排滿平議》:“今之學者,於常識且不通練,而故譎觚其辭以相論難,夫婦之愚,或且笑悼之矣。”
分類:可笑
《漢語大詞典》:取諢(取諢)拼音:qǔ hùn
猶打諢。戲曲演出時,演員(多指丑角)即興說些可笑的話以逗樂。 明 陳霆 《兩山墨談》:“今讀《龍門子》,知優之取諢,乃倣竊其餘意也。”
分類:
《漢語大詞典》:話巴戲(話巴戲)拼音:huà bā xì
方言。話把戲,讓人談論的滑稽可笑的事情。巴,用同“ 把 ”。《歇浦潮》第六九回:“無巧不巧,就是他鬧出話巴戲來。”
分類:
《漢語大詞典》:話靶戲(話靶戲)拼音:huà bǎ xì
方言。讓人談論的滑稽可笑的事情。《海上花列傳》第四九回:“做出點話靶戲撥小干仵笑話,我倒替耐難為情。”
分類:
《漢語大詞典》:鬧笑話(鬧笑話)拼音:nào xiào huà
因粗心或缺乏知識、經驗而發生可笑的錯誤。
分類:
《漢語大詞典》:傻相拼音:shǎ xiāng
愚笨可笑的樣子。 魯迅 《南腔北調集·真假堂吉訶德》:“真 吉訶德 的做傻相是由于自己的愚蠢,而假 吉訶德 是故意做些傻相給別人看,想要剝削別人的愚蠢。” 瞿秋白 《文藝雜著續輯·真假董吉訶德》:“看他在黑夜里仗著寶劍和風車開仗,的確傻相可掬,也只覺得他可憐可笑。”
分類:愚笨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