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的故事
#這就是年味兒#
?每年寫春聯的時候總會想我的爺爺,回到了小時候的年。那時過年特別有年的氣息,空氣冷冷的,混合著誰家烀肉或者其他好吃的香氣,大概是年的味道。一進臘月就有村里的三叔二大爺陸陸續續夾著紅紙找我爺寫對聯。插播一下,我爺是中學離休教師,教美術地理歷史語文,寫一手好字畫畫也很好。基本上我們鎮上讀過中學的人都是我爺的學生,提到我爺贊不絕口:畫畫太傳神了,上地理課不用看書畫地圖等等。這些都是別人口中的,我沒看見,也沒趕上,我出生以來有記憶起,我爺就已經退休了,非常勤勞,除了勞動,閑暇時間就在寫書法,用毛筆蘸水在水泥地上寫,豎著寫滿,干了再橫著寫,寫禿的毛筆我看有一茶缸子還不止,有時會給我講點書法家的小故事,“只有一點像曦之”“筆冢”什么的,我爺和孩子們不太親近,找好吃的,就找我奶。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偶爾給我講書法和國畫還有他寫得文章,不得不說我爺的記憶力真好,八十多歲時還能背醉翁亭記,閉著眼睛背,我爺吃飯很慢,一頓飯一個小時絕對不夸張,睜開眼睛夾菜,閉著眼睛吃,我和小忠(比我小一歲)弟弟趁著這個機會偷盤子里的蒸咸魚,一人偷了一條,我爺渾然不覺,我們覺得甚是有趣。跑題了,說寫春聯來著,越到年根來的人越多,每家每戶寫得內容很多,大門房門室內門至少三套,還有春條,(可能有不知道什么是春條的朋友,舊俗春節書寫吉祥詞句貼于門楹上的條形對聯)闔家歡樂,出門見喜,抬頭見喜,糧食滿倉,肥豬滿圈,金雞滿架,步步登高,井泉龍王,還有各種大小的福字,貼遍家中每個角落,家里貼的紅紅火火,真的好多內容,我爺不厭其煩的裁紙,折疊,書寫,關鍵是好多份,現在想想真是工作量巨大,從一大早晨,一直寫到晚上點燈,點燈就不寫了,視線不好。
那時奶奶家的燈好像是個40瓦的白熾燈泡,感覺有點發紅,不太明亮,模模糊糊像有層復古濾鏡??次覡攲懽志褪且环N享受,我一看就看一天,寫好幫忙拎出來,晾干,炕上都鋪滿了,干了就卷起來,我爺做事仔細,怕有的人分不清上下聯,還用鉛筆在背面寫上左右,以及貼在何處。我爺寫春聯時通常用行書,行書瀟灑飄逸,好看得緊!捏著筆的尾部,懸腕完成,書寫的時候是行云流水,酣暢淋漓,不像我在抖音里看到有的寫書法的,寫得又頓筆又轉筆澀澀巴巴看著鬧心,慢的要命吭哧癟肚還解釋一堆,屁!我爺從早晨站到晚上就中午吃碗油茶面,我從早跟到晚,中午也能撈到一碗油茶面,很香很好吃。長大之后看超市有賣的,買一袋嘗嘗,發現遠遠不及小時候在奶奶家吃的香。就這樣陸陸續續寫了一個臘月。唯一的報酬就是,老五爺這字寫太好了!寫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最有年味兒的將近二十年。后來爺爺年歲大了,寫不動了,人們也漸漸都買印刷的春聯了。
?爺爺獲得過很多國家級的書法大獎,證書頭銜一大堆。行書草書隸書篆書楷書無一不精,我看過他寫的小楷,真絕,爺爺說小楷最耗心血,一點都不能錯,錯一點,一大篇全廢了。
小時候奶奶家就像個百寶庫,就愛去翻她家的抽匣,有一個靠里的上鎖 的是爺爺的,不能動,剩下兩個可以翻,我去翻書,每年過年前會有一本新的農家歷,這是年貨的一部分,還有麻衣神相,哈哈,還有年代久遠的美術書,破舊的蘸水鋼筆,老舊的筆記本等等。
?后來我們長大了,奶奶爺爺故去,那個老房子就永遠在我記憶里,或者夢里,一遍一遍回味,里屋房梁上吊著的小筐裝著我的童年。奶奶家的話門子上畫得四幅花鳥畫春夏秋冬是我最早的繪畫啟蒙,那是爺爺畫的玻璃畫,我小時候覺得太美了,現在依然那么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