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歷史成語故事
全職媽媽這幾年,是與小BABY一起成長的幾年,陪著他體會初為人的哭笑打鬧。白天娃鬧了情緒,晚上找一本講故事說道理順情緒的繪本,他眨巴著眼睛似懂非懂一幅哲學家進入思辨的狀態,思想上解答通了第二天就會看到他行動上的進步。低幼的情商繪本跟不上娃EQ、IQ的長進,對知識的渴求和找不到合適書本的矛盾一度讓我和BABY陷入無書可讀的空窗期。對于像他這種4、5歲的孩子,太幼稚的書連他們自己都沒興趣,純文字的書又讓他們有挫敗感,而且有的兒童繪本邏輯實在漏洞百出,讓我講到半道都要合上書看看版權頁的作者和編輯,翻翻白眼心里罵幾句娘。
這段時間是娃求知欲的旺盛期,也是記憶力好儲備知識打基礎的大好時機,我決定多讓他學習學習中國古人的智慧,成語故事是一個不錯的切入口。搜了一些兒童成語故事繪本,有的質量確實不錯,但對于家長來講文字信息量太少,對于大多數知識儲備不夠的家長來說,現學現賣都學得稀里糊涂賣得心虛不已;對于孩童來講,文字量又嫌太大,他們可沒有耐心聽媽媽一字一句鋪陳半天都沒到故事高潮。現有的成語故事都是按照第一個字的音節或筆畫來排列,我覺得缺少思維的邏輯感,給孩子講的時候比較混亂不利于孩子記憶故事、人物發生的時代。
我想以歷史朝代,故事發生的時間來排序講解,既有時間順序,又有思維邏輯,便于家長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前后始末,有利于給孩子做更有邏輯性的解釋。所以我想整理一本歷史敘事的成語故事,又學歷史又學成語,兩者兼得。一個故事分兩版本,一個版本給家長一個版本給孩子,兩全其美。家長版的背景知識豐富,有利于家長消化理解故事因由;兒童版的簡介故事梗概,提煉思想,濃縮語言,便于抓住孩子注意力,理解成語出處。孩子遇到難理解的點,家長可以馬上惡補歷史知識,做出合理解釋,其實這同時培養了家長和孩子的理解、推理能力。以史為鏡,可以明智。當然了,對象是純真的小朋友,我還是會經過篩選拒絕黃賭毒~~~
努力做到每天整(pin)理(cou)一個故事(懶人需要家長朋友的督促和獎勵啊),要有棒棒噠插畫漫畫家,給每個故事配上幾個漫畫圖片就更好了,這樣生動的人物形象、語言(這又得做成有聲讀物才行了,我承認他么是懶,但這樣培養孩子自學能力也挺好~~)更有利于孩子理解成語的意義,加深他們的印象,讓他們學會應用場合。
-----------------------------------------------------------------------好了,分割線君請我上正文~~
按朝代大致分為了幾個部分,整理完后再梳理粗來吧~~當然了,天下文章一大抄,這個純粹是整理網絡資源、前任作品,如不小心侵犯了誰誰的版權,請來溝通~~我改還不行嗎。最后祝家長朋友和孩子一起學習共同進步,與孩子教學相長。
一、遠古傳說(以下文字是對遠古時代狀況的一個簡介)
關于天、地、人類的起源,現代人類從沒有停止探索尋找證據,各門學科之間也有不同學派的起源學說之爭。這些問題同樣困擾千年前生活的人們,他們無法用實證方法和科研技術條件尋求有據可循的答案時,便通過想象來賦予說法,借助神力使說法更圓滿。西方有上帝創造天、地和萬物的說法,而中國則有著盤古開天辟地的傳說。根據《三五歷紀》的記載,宇宙是由一個叫盤古的神創造的,宇宙中的層層物質組合成了天和地。盤古開天辟地后,身體變成了天地之間的山川樹木、鳥獸蟲魚等萬物。
女媧,傳說其人首蛇身,為伏羲之妹,并與哥伏羲成婚。起初女蝸以黃土和水,依照自己的樣子捏出泥人變成人形,創造人類社會并建立婚姻制度,中國人從此開始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為了豐富人們的技能,提高人們對宇宙地球和自然界的認識和應付的能力,天上又下來了一些神,教導人們掌握各種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知識。
最先出現的神是有巢氏,他教導人們在樹上用樹枝樹葉建造出簡陋的篷蓋,這就是原始的房屋了,至少可以躲避野獸和洪水。
燧人氏教會了人們鉆木取火,人類因為獲得了火才吃到了熟食,身體才變得強壯,生活方式才呈現飛躍性的突破。
神祗伏羲的使命是教導人們如何結網捕魚﹑打獵﹑耕種﹐帶領人們過上定居的生活;他還教人如何用火烹飪;他開始創造文字符號﹐以代替結繩記事。伏羲還根據陰陽變化,創制了八卦。
據記載,當時有共工氏和祝融氏兩位神祗在不周山上決斗。共工氏失敗,他用的頭撞向不周山將不周山撞斷,不周山是天和地之間的主要支柱,支柱折斷,天塌地陷。女媧采取山上的五色石燒煉以補天,斬斷神龜四足以撐天,天地才算安定。(據史學家呂思勉考據,祝融氏可能就是女媧。)
此后,人類繼續繁衍生息。由于人口多了,需要更多的食物滿足人們的需求,那么另一位神祗神農則來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神農氏發明農耕,制作 ,教會人們農業生產。神農氏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發現作為藥用的物種,建立起相當完整的醫藥基礎,教會人們醫治疾病。
人類就這樣在燧人、伏羲、神農三位神人的幫助下,從荒蠻轉入了早期文明。在神造人之后,三皇時期是一段人與神共處的歲月,神直接傳授文化給人類,因而中國人對天有無限的敬崇。
《史記·五帝本紀》以皇帝、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
黃帝統帥炎黃兩個部落的族人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涿鹿大戰”是中國遠古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黃帝出生不久就會說話,形象異于常人,聰明機敏很有靈性,成年以后見聞廣博,對事物有著清晰的判斷力。另一人物蚩尤, “銅頭鐵額”、“八肱八趾”、“人身牛蹄,四目六手”、“食沙石子”等。黃帝戰蚩尤九戰九不勝,三年城不下。黃帝歸于太山,稽首拜人首鳥形的玄女,玄女授予戰法,皇帝得其幫助才取得勝利。
黃帝后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戰并取得勝利,成為中國歷史首位以武力、以兵征天下的形式,臣服諸侯、統一華夏族的帝王。《史記》稱,黃帝做天子有土這種屬性的祥瑞征兆,土色黃,所以號稱黃帝。而炎、黃等部落在黃帝的領導下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中華民族也稱為“炎黃子孫”。
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建立自已姓氏的有十四人。皇帝正妃嫘(lei)祖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叫玄囂,也就是青陽,青陽被封為部族首領,居住在江水;另一個叫昌意,也被封為部族首領,居住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兒,名叫昌仆,生下高陽,高陽有圣人的品德。黃帝升天后,由他的孫子,也就是昌意的兒子高陽即帝位,這就是顓頊帝。
顓頊帝沉靜穩練而有機謀,通達而知事理。他教導百姓養殖各種牲畜,充分利用地力,推算四時節令以順應自然,依順鬼神以制定禮義,理順四時五行之氣以教化萬民,潔凈身心以祭祀鬼神。他往北到過幽陵,往南到過交址,往西到過流沙,往東到過蟠木。各種動物植物,大神小神,凡是日月照臨的地方,全都平定了,沒有不歸服的。
顓頊帝生的兒子叫窮蟬。顓頊死后,玄囂的孫子,顓頊的侄子高辛即位,這就是帝嚳(ku)。
相傳高辛生來就很有靈氣,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身為帝王,他遍施恩澤于眾人而不考慮自身。他高瞻遠囑,明察秋毫。他順應上天的意旨,了解百姓之所急。他行仁德而不失威嚴,溫和而且守信,修養自身,道德高尚,天下無不歸順。他對收取的土地上的物產,一向節儉的使用;他行動合乎時宜,吃穿用度如士人同。他愛護并教化萬民,把各種有益的事教給他們;他推算日月的運行以定歲時節氣,恭敬的迎送日月的出落;他明識鬼神,慎重的加以事奉。
帝嚳娶陳鋒氏的女兒,生下放勛。娶娵訾(jū zī,居資)氏的女兒,生下摯。帝嚳死后,摯接替帝位。帝摯登位后,沒有干出什幺政績,于是放勛登位。這就是帝堯。堯出生時也有異像,稱“堯眉八彩,是謂通明歷象,日月旋璣玉衡”,就是說他有著八種顏色組成的眉毛,這象征他可以知天文,曉歷法等。《春秋緯·合誠圖》還說他的額角象太陽等。
堯繼位后,象他的父親一樣,仁德如天,智能如神。他富有卻不驕傲,尊貴卻不放縱。他同老百姓一樣﹐住茅房﹑吃糙米飯﹑喝野菜湯﹐夏天穿粗麻衣﹐冬天加塊鹿皮。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親相愛。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績昭著,各個部落也都能和睦相處。他對老百姓關心備至﹐一點私心都沒有。帝堯老了,不想讓自己的兒子丹朱繼承帝位,認為他德行不夠。身邊的臣子四岳向他推薦了鯀,堯認為他能力不夠;后來又推薦了虞舜。虞舜是個盲人的兒子。雖然他的父親愚昧,母親頑固,弟弟傲慢,但舜卻能與他們和睦相處,盡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得很好,使他們不至于走向邪惡。這說明虞舜具有非凡的品行。在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廟接受了堯的禪讓。文祖也就是堯的太祖。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禪讓”。后來,舜又將帝位禪讓給了禹。來了來了~~~~
1.開天辟地
家長版:
中國人認為世界是由盤古開天辟地之后女媧創造了人類。盤古開天是中國的民間傳說,最早見于三國時代吳國徐整著的《三五歷紀》。盤古開天辟地還有一層意思:盤是盤問、盤詰的意思,古是以前就存在的事物,可以理解為早已存在的“道”。整句話意思就是:不斷追溯早已存在的“道”,可以開辟天地。
大約在三百二十六萬七千年以前,太陽系的地球上。而這時地球上天地還沒有形成,到處混沌一片,即分不清上下左右,也辨不出東西南北,整個世界就像一個中間有核的渾圓體。人類的祖先盤古便在渾圓體的核心中孕育而成。
盤古經過了一萬八千年的孕育才有了生命。當他有了知覺的那一刻,便迫不及待的睜開了眼睛。可是周圍一片黑暗,他什么都看不見。急切間,他拔下自己的一顆牙齒,把它變成威力巨大的神斧,掄起來用力向周圍劈砍。
渾圓體破裂了,沉浮成兩部分:一部分輕而清,一部分重而濁。輕而清者不斷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者不斷下降,變成了地。盤古就這樣頭頂天腳踏地的誕生于天地之間。
盤古在天地間不斷長大,他的頭在天為神,他的腳在地為圣。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盤古每日生長一丈。如此一日九變,又經過了一萬八千年,天變得極高,地變得極厚,盤古的身體也變得極長。盤古就這樣與天地共存了一百八十萬年。
盤古想用自己的身體創造出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界,于是他微笑著倒了下去,把自己的身體奉獻給大地。在他倒下去的剎那間,他的左眼飛上天空變成了太陽,給大地帶來光明和希望;他的右眼飛上天空變成了月亮,兩眼中的液體撒向天空,變成夜里的萬點繁星。他的汗珠變成了地面的湖泊,他的血液變成了奔騰的江河,他的毛發變成了草原和森林。他呼出的氣體變成了清風和云霧;發出的聲音變成了雷鳴。
盤古倒下時,他的頭化作了東岳泰山(在山東),他的腳化作了西岳華山(在陜西),他的左臂化作了南岳衡山(在湖南),他的右臂化作了北岳恒山(在山西),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岳嵩山(在河南)。從此人世間有了陽光雨露,大地上有了江河湖海,萬物滋生,人類開始繁衍。
盤古死后,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創造世界的圣祖,在南海為他修建了盤古氏之墓,方圓三百余里。傳說墓中仙居著盤古氏之魂,如今廣西桂林還存有盤古祠,每年都有許多人到廟里去祝祀。
盤古開天辟地的故事,顯然是古人對人類始祖的神化,他體現出中華民族向往光明,為造福人類社會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是誰創造了人類社會,是勞動人民自己,勞動者在勞動中不斷進化,他們用群體的智慧不僅創造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也為后人留下來許多美好的傳說。
兒童版:
上古時期,有個巨人叫盤古,他用斧頭把宇宙劈開成了兩部分,盤古站在中間頂天立地,從此就有了天和地。盤古死后,身體化成了天地間的山水樹木、花鳥魚蟲。
釋義:用來指開創人類的歷史或有史以來前所未有的。辟:開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