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吵,倫敦靜-新知探索
或許沒有比乘坐著名的地鐵,能更好地折射出倫敦人與紐約人的文化差異了。
倫敦:我登上“環線”地鐵,感覺就像走進一個圖書館。車廂內鴉雀無聲。至少一半的人在讀著什么——平板電腦、免費報紙、晦澀的小說或汽車雜志。
我試圖跟人目光接觸,根本是徒勞,倫敦人似乎喜歡目不轉睛地盯著廣告,那是因為他們手頭沒有手機或別的什么讀物。
有人起身,空出寶貴的位子,但很少有其他人會沖過去。有人會慢慢靠過去,就像某種舞蹈一樣,一邊東看西看,確保沒別人想要那個座位。
幾站過后,一名拖著帶輪箱子的年輕人沒有意識到,箱子大輪壓到了一個看起來像是銀行家的擦得油光發亮的鞋子上。我等著那名商人的尖叫聲甚至咒罵。結果沒有。
那人推開腳上的箱子,往左移動一步,重新打開書,自始至終沒說一句話。我想,那位年輕人肯定沒意識到箱子壓到了人。我呢,好像在看一部無聲電影。
紐約:我登上4號或5號線地鐵,月臺后面的人在使勁推搡著,害得我撞上好幾個人。偶爾我說對不起,坦率講,這就像在舞場。我從未去過東京,但我突然意識到,為什么地鐵“推手”會有用武之地。
一番推搡之后,才開始注意到地鐵里的各種音樂,感覺就像走進一家夜總會。有時是說唱樂,有時是某個孩子iPad上面放的迪斯尼歌曲。這些人都戴上了耳機,他們是在扮演DJ的角色,讓整個地鐵車廂的乘客成了聽眾。
不出幾站,有人發火了。可能是因為總被人推來推去,可能是被人踩到了,也可能是哪個傻瓜一定要在這個明顯過于擁擠的車廂里閱讀大版面報紙。你看看邊上的人,要么懊惱地點點頭,要么竊笑不已。
運氣不好的話,你說不定會碰上個布道的上車,一直跟你講會如何如何下地獄。這一切都發生在上午9點前。
紐約太吵了,一直都吵,從地鐵站走出來,那就更喧鬧了。警車和消防車汽笛聲每隔5分鐘就會響起,出租車司機按喇叭像踩油門一樣頻繁。路人尖叫,他們也大吼。你都不知道他們是真的瘋了,還是拍視頻,抑或只是發泄。
在紐約待一兩天后,你會對喧鬧充耳不聞,太鬧了,你都習慣了。這只是“大蘋果”充滿活力的表現。
紐約人的穿著跟他們說話一樣張揚,鮮艷的顏色,稀奇古怪的鞋子、帽子和飾物。紐約人想要從頭到腳被人注意。
我在倫敦待了兩周后,感到自己是在靜修。我待在倫敦只聽到一次警笛聲,有時真讓人覺得,是不是所有出租車喇叭都被偷了。這么多人,卻能如此安靜,怎么做到的?
這種生活方式具有某種尊嚴,有些通常人們印象中英國人的那種嚴肅。倫敦人不容易發脾氣。乘坐地鐵許多次了,只有一回見到有人把嗓門放得很大。
倫敦大多數人穿得規規矩矩,而且主要是低調的色調,如黑色、灰色或土黃色。這一點很明顯。若有人(經常是年輕人)穿醒目的,那也是圍巾或其他,不會全身上下搞得像彩虹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