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忘-人與社會
“坐忘”,是《莊子》里的一個詞,與“坐馳”相對。
我很欣賞這個詞,如果用成語來解釋一下,“坐忘”大致相當(dāng)于“心無旁騖”;“坐馳”大致相當(dāng)于“魂不守舍”。
人的精神,有自己的家舍。人守不住自己的精神,經(jīng)常讓它在外面浪游,不知歸家,這樣的人生,就是“坐馳”。
《世說新語》里講管寧和華歆是同學(xué)。兩個人在園子里鋤草,同時看到一塊金子,管揮鋤無異,華卻停下來,撿起金子,擲去之;又一次,兩人一起讀書,外面經(jīng)過一輛華麗的軒車,大約是個高官的車馬,管照舊讀書,華卻拋開書,出門觀望。管寧把自己與華歆同坐的席子割開,從此與華歆絕交。
這個故事,耐人尋味。管寧是“坐忘”,華歆是“坐馳”,無疑。管有定力,華太浮躁。二人的分野,判若若云泥。
讀《居里夫人傳》,里面有一個細(xì)節(jié)至今讓我非常感動。居里夫人好讀書,一進(jìn)入書中,就忘了外面的世界。有一次,她的姊妹們要干擾居里夫人,就在她的座椅周圍疊加更多的椅凳,椅凳高高疊起,只要居里夫人稍微動一下,這些椅凳就會轟然倒塌。然而,居里夫人讀書入了這,硬是紋絲不動,直到居里夫人把書讀完,犯地站起來,轟然一聲,周圍的椅凳全部倒塌,居里夫人才發(fā)現(xiàn)姊妹們的惡作劇,也只是淡然一笑了之。
成就大事的人,都有這樣一種“坐忘”的功夫。《莊子》里講了許多有關(guān)“凝神”的故事,“佝僂承蜩”,就是其中之一。寫一個身材佝僂的老人,用竹竿上的蛛絲捕蟬,就像用手拾取一校輕而易舉。為何能夠做到呢?老人說,我是經(jīng)過刻苦訓(xùn)練的。我在竹竿上疊加一些小泥丸,先是疊加兩顆,接著三顆,最后五顆。當(dāng)伸出竹竿捕蟬時,竹竿頭上的五顆泥丸一顆也不停下來,說明我的穩(wěn)定性已經(jīng)絕佳,那時候,用竹竿捕蟬,就像用手去撿,萬無一失。而且,當(dāng)我伸出竹竿的時候,身子就像枯樹枝。天地雖然廣大,我一心在蟬身上,外面的世界忘得一干二凈。我不肯用萬物來換取蟬翼,還有什么蟬捕不到?
莊子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道理。“坐忘”是一種崇高的人生境界,人生苦短,應(yīng)該把主要精力用在有價值的事情上,不要受一些外在事物的干擾。孔子早就說過:“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孔子一生,顛沛流離,惶惶然似喪之犬,但他沒有放棄自己恢復(fù)“周禮”傳統(tǒng)的志向,知其不可為而之,顯示出強大的精神力量。“坐忘”意味著不要在外面的名利上過于計較,做一件事,只要覺得它于世道人心有價值,就專心去做,至于結(jié)果如何,自己能不能從這件事上得到什么好處,那不是自己該考量的。有了這樣坦然的心態(tài),就不會患得患失,做事就可以善始善終,百折不回,也就可能做出一點事來。
現(xiàn)代人做事,首先考慮的更多不是這個事值不值得做,而是這個事做出來對我有沒有利。“利”字當(dāng)頭,甚至追求短期效益,追求立竿見影,這樣來做事就會急功近利,稍一與自身利益相抵觸,就放棄掉。這樣的做事,就是莊子說的“坐馳”,就是任憑自己被時光帶走,自己被利益左右,完全不由自主,沒有一點定力。這就像風(fēng)波中的小草,隨波逐流,到頭來,很可能一事無成。
一生之中,能夠集中精力,做成一件事,就已經(jīng)相當(dāng)不簡單了。“坐忘”的精神,就是要我們心無旁騖,執(zhí)著一點,滴水穿石。光陰不是用來消磨的,光陰是用來開花結(jié)果的。“坐忘”的人,就是用心澆灌光陰這棵美麗的樹,等到樹上開花結(jié)果。也許你享受不到自己苦心經(jīng)營的樹上的果實,但總有人會享用,這就美好了。關(guān)鍵是要有果實,而不是自己能不能享受。如果無視光陰這棵美麗的樹,不去經(jīng)營它,任憑它枯萎掉,后人在這棵樹下,既不能乘涼,也不能享用它甘甜的果實,只是傷心地?fù)u搖頭,從枯枝下走過,那樣的人生,多么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