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缺之美-生活
幾天前,妻子在收拾衣柜的時候,拎出一件暗紅色的大衣,這件大衣是妻子幾年前去南方旅游時給自己買的。我掃了一眼,發現大衣已經變得土里土氣,早就失去了原來的華麗和時髦。我遂隨口對妻子說道:“還留著它做什么,款式和顏色都不好看,不如再重新買一件新的。”
妻子聽了我的話后,微笑著搖了搖頭,然后開口道:“你知道嗎?這件大衣是我用自己第一次得來的獎金買的,也是我最喜歡的一件衣服。那時穿上它,同事朋友都說好看?,F在雖然有些過時,但我覺得,它代表著一個時代的記憶,它曾讓我平淡的日子增添了不少歡樂。”
說到這里,妻子嘆息了一聲,像是對我說,又像是自言自語道:“許多時候,當你疲憊寂寞的時候,無意中發現身邊那些并不是完美無缺的東西時,心情就會重歸平靜,因為,它們都曾經慰藉過我們的心靈。我想,這就是所謂的殘缺之美的魅力吧。”
妻子一番頗具哲理的話,讓我忽然對她口中所說的殘缺之美有了另一番認識:那些褪色的舊衣服,那些飄零的落葉和枯花,那些露出不整齊牙齒的迷人微笑,以及那些布滿皺紋的手或者臉,不正是蘊藏在平凡之中的美嗎?這些美,也許就是妻子想要表達的殘缺之美吧?
記得父親在世時,很喜歡喝茶,于是,我們姐弟幾個經常會為父親隔三差五地買一些好茶葉回來。我們總覺得,買回來的這些好茶,只有那些質地細膩、潔白無瑕的優質茶具才能和它們搭配,才能沖泡。然而,父親還像以往一樣,取出他那個用了十幾年的搪瓷茶缸,隨意地捏出一點茶葉,就直接倒入開水沖泡。
一開始,我們以為是家里沒有好的茶具,最后,二姐自作主張地為父親買了一套精致的茶具送回去。她滿以為父親一定會開心地接受和使用,然而,父親只是淡淡地掃了一眼,便又不慌不忙地取了他那個早已顏色泛黑的搪瓷缸,用它若無其事地泡起茶來。我們又開始揣摩父親是不是舍不得用那套茶具,不過,直到幾年后父親離開我們時,也沒有用過它一次。直到這時我們才明白,父親想要告訴我們的是:美好其實常會以簡單的外表示人,一定要學會摒棄浮華,接受不可避免和不恒久的事情;有時候,你不苛求圓滿,事情反而會變得更加圓滿。
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帶給我們快樂?哪些事情不可或缺?或者,又有哪些事情值得我們花費時間和精力?我覺得,殘缺之美的意義,不是教育我們安于過著得過且過的生活,或是減少抱怨,而是在于讓我們明智地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