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 電影里的槍林彈雨-流行
在日前熱映的影片中,《讓子彈飛》很受關注,影片中關于槍械的使用也頗為專業。
姜文配老槍很給力
《讓子彈飛》中,姜文使用那桿英國造速射型短步槍,一通暴風驟雨般的密集彈雨。這一桿恩菲爾德步槍,作為英國一戰時期的主力裝備,累計產量超過1700萬支。它的槍機閉鎖設計和中國流行的毛瑟步槍不一樣,開栓很省力,打起來飛快,加上十發子彈大彈夾,射速和彈倉容量都比普通栓動式步槍快一倍。電影里的幾個主要看點,都離不開這桿打起來飛快的快槍。
據報道,姜文一直偏好槍械刀具,在影片中作為土匪頭子也應特立獨行,這應該是他選擇重口味的美制勃朗寧M1911A1手槍和英國造步槍來搭配的一個原因。勃朗寧手槍誕生百年,身經百戰,威力驚人,口碑奇高,是常青樹。從《巴頓將軍》到《敢死隊》,都能見到它。
20世紀四十年代,美國援華的飛虎隊把M1911A1手槍帶到中國,被國人賦予“航空曲尺”的俗稱。影片中,姜文給自己配了兩把,以它做大印判案,拿它給劉嘉玲壓驚,用它打飛陳坤一耳,還把它送給劇中的小鳳仙,可見他對勃朗寧偏愛有加。
《讓子彈飛》中,眾多麻匪配置的是大家熟悉的雙槍“盒子炮”。毛瑟C96手槍早在丘吉爾在南非跟布爾人死磕時就已問世,但毛瑟手槍最有影響力的地方是中國。民國初期陸軍大量進口、抗戰一線軍官配槍、南昌起義第一槍的“紅九”匣槍也是毛瑟式。
“盒子炮”最大的魅力,在那舉世無雙的槍盒,和手槍連接在一起,頓時就把一柄手槍變成有槍托的十響短管卡賓槍,旺盛的火力號稱和步槍相當。“盒子炮”有一套機簧作動的精巧盒蓋,但影片中的“盒子炮”全換成了牛皮槍套,少了不少煙火味。
周潤發飾演的黃四郎拎著一桿俄國造的“水連珠”步槍,這桿槍相當有來頭。作為歷史上服役時間最長的栓動步槍,從沙俄的《高爾察克》到伊拉克的《奪金三王》,都有它的影子。但是,“水連珠”在影片里沒發一槍,更沒有與姜文的英國速射步槍PK,令人頗為遺憾。這桿槍最上鏡的一幕,是在電影《兵臨城下》中,政工干事和瓦西里被德國兵困在噴泉里裝死,撿來一支“水連珠”步槍,卡著彈殼沒法開栓。瓦西里檢查槍膛和標尺,重新壓滿一夾子彈,一氣呵成打掉五個德國兵,堪稱用槍的最高境界。
不過,《讓子彈飛》某些細節的處理有些粗枝大葉。比如姜文趴在山石上打假麻匪,遠景是一桿英式快槍,鏡頭切換過去又變成了“漢陽造”步槍;林子里一幫假麻匪,端著美國造的舂田步槍、日本兵的三八式馬步槍,模仿那套反恐精英的戰術動作,也相當雷人。
《敢死隊》堪稱槍械展
不久之前由史泰龍、李連杰、施瓦辛格等大牌演員出演的電影《敢死隊》,場面火暴,吸引了廣大軍迷的目光。劇中人物所使用的武器,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敢死隊》中出現的武器種類繁多,既有較為先進的武器,也有一些久經戰陣的老式武器,還有許多令軍事發燒友眼饞的武器,比如傳說中的AA-12半自動霰彈槍。這種殺傷性霰彈槍堪稱槍械界的“指環王”,每分鐘可發射300發,可連續不停地開火,使用特別設計的子彈并配有手榴彈型裝置,可炸毀一棟大樓。這種槍在全世界只有七支,因此格外珍貴。
影片中,索馬里海盜手中的武器,幾乎都是以AK或以其為基礎改裝的各類武器,以AKM為主。AKM與AK47在外形上最大的區別,除了機匣蓋上有加強筋外,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即槍口上有一個斜切口形的槍口防跳器。槍口防跳器可抑制武器上跳,提高其連發時的命中率。
史泰龍飾演的敢死隊頭領,帶領手下突擊被劫持的輪船,他們使用的武器頗具特點。李連杰飾演的BaoThao端著一把FN公司生產的P90TR沖鋒槍。該槍是世界上第一支單兵自衛武器,英文稱為PDW。該槍與傳統的沖鋒槍最大的不同,在于使用全新的5.7×28毫米小口徑手槍彈,該彈是專門為PDW研制的。這種手槍彈初速高,彈道低伸,穿透力很強,其目的是擊穿身著輕型防彈背心和頭盔的敵人。
這次營救任務中的“大殺器”由史泰龍端著,是FN公司生產的F2000,也是小組中唯一使用自動步槍的人。F2000是一種有別于傳統步槍的無托型武器,彈匣在槍身的后方。F2000擁有先進的電子光學火控系統,但劇中史泰龍所使用的F2000上,沒有安裝這種火控系統,而是安裝了一個全息瞄準鏡。
香港電影中的槍戰場面
電影《飛虎》的導演陳嘉上,曾在美國進修過國防科技專業,他對軍事槍械極為喜愛。香港電影中沿用至今的專業槍械演員、技術人員,都是后來由他一手認真訓練出來的,也是從他的《飛虎》系列開始,香港電影在槍戰戲方面,逐漸接近國際槍械電影的專業水準。
在影片《飛虎》一開始,海關警察突擊毒販藏身地,對方摸出兩支AK47突擊步槍,轉眼便將幾名持手槍的警員打得死傷遍地。這段突擊拍得非常精彩,專業人士也挑不出問題。
《槍火》是杜琪峰導演開始其形式化槍戰探索的開始,電影摒棄了真實的槍戰場面,而將其完全形式化、武俠化,電影中讓手槍和狙擊槍隔著幾百米對射,什么手槍能打這么遠?五位保鏢站立持槍,每人防衛一個方向,這在實戰中純屬找死,但在銀幕上卻頗有懾人心魄的效果。
《導火線》中的兩段槍戰,一場室內,一場野外。很多人都對甄子丹使用的狙擊槍印象深刻,這一段的精彩在于出現了多種槍械之間的對抗,幾個人共使用了手槍、霰彈槍、狙擊槍、AK自動步槍四種槍械。甄子丹開始佩帶的,是香港警察常用的點三八左輪,后來換了《反恐精英》中的大狙AWP,呂良偉屁股上便被甩狙了一槍。實際上,如果被AWP這種反器材狙擊槍打中,他的屁股大概要粉碎了,像電影里那樣還能堅持戰斗顯然不可能。
搞笑派的代表電影是星爺的《國產凌凌漆》。電影里阿琴打傷凌凌漆的那支“UFO來復槍”,也就是警方的狙擊突擊兩用步槍。當然,“UFO來復槍”是電影編造的名字,它實際上是STEYR的AUG步槍,適用于如電影中般的遠程射擊。
影視槍戰戲最怕“穿幫”
影視作品情節可以大膽虛構,但細節不能穿幫。如果一位熟悉槍械和歷史的觀眾突然看到長征路上的17勇士,使用的竟是司登式沖鋒槍,或者看到抗戰初期的八百壯士,使用的竟是五七式自動步槍,那些與劇中人物一起緊張的共鳴感,立刻消失。
從實際打仗來說,對于一支部隊或一支分隊,所裝備槍械的制式與口徑,肯定是越統一越好,因為這樣才更方便補給和戰場勤務。但反映到影視作品中則正相反,槍械的品種型號越參差、越多樣就越好。比如《野鵝敢死隊》、《德爾塔行動》等作品中,幾乎當時世界上比較出名的手槍、沖鋒槍和突擊步槍,在敢死隊員手中都出現了。再比如《拯救大兵瑞恩》中的小分隊,一共只有幾個人,卻配備了包括了M1卡賓槍、M1半自動步槍、M1沖鋒槍、M1903狙擊步槍、M1928勃朗寧自動步槍等,幾乎是當時美軍裝備的所有槍械型號,看上去十分過癮。
一些老電影對槍的性能及使用,交代得十分清楚。比如《南島風云》中,張強掩護炊事員背糧那場戲中,其使用毛瑟快慢機的方法,是遠距離時將木質盒套結合在手槍握把上抵肩行短點射射擊,當敵軍迫近時,則單手持槍并將槍身放平向敵橫掃,不論其戰斗動作還是對槍的性能的掌握,都恰如其分,令人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