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尾猴巧用石頭-成長
北美的原始森林里,生活著一種聰明的卷尾猴。卷尾猴很會使用石頭。
卷尾猴很喜歡山坡上的椰果。椰果如芒果大小,它的外殼很堅硬。有經驗的卷尾猴爬到樹上把椰果摘下來,放在山坡上晾曬。三天以后,卷尾猴通過敲擊就能知道哪個椰果可以吃了,會找來一些橢圓形的大石頭,舉起奮力砸擊椰果。石頭的選擇很有講究,要選擇那些沒有棱角的、輕重適當的石頭。有的石頭重達10公斤,相當于猴子的重量。用石頭砸椰果是一個技術活,石頭輕了砸不爛,椰果放的地方太滑容易蹦出去。往往是那些有經驗的卷尾猴經過兩到三年的訓練,通過數十次的砸擊,才能吃到鮮美的椰果肉。
在山坡上吃完椰果肉的卷尾猴要回到自己的領地去,其間要路過山下面的樹林,這時卷尾猴不忙著下來,而是先“投石問路”。聰明的卷尾猴知道,自己在山上砸椰果動靜鬧得很大,一定會引來很多掠食動物在山下的樹林里埋伏下來守株待兔。于是卷尾猴就向山下的樹林里扔石頭,有時會推動山頂龜裂的山石,形成從天而降的石頭雨,讓那些野獸無處可躲,只能嚎叫著四散奔逃,直到確信安全了,卷尾猴才會從山坡上下來,回到自己的領地。
借助最普通的石頭,卷尾猴能吃到美味并能在返回的路上克服危機。
在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一座座看似難以逾越的大山。卷尾猴使用石頭的事例告訴我們,只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善于借助外力及自己的智慧與力量,許多貌似不可能解決的難題,其實都可以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