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套當成主角演-成長
在電視連續劇《三國》里,楊彤演過的角色多到自己都數不清楚,可演員表中卻從沒出現過他的名字。
他只是個“死跑龍套的”,每天守在場邊,劇組差什么角色就頂上去。于是,穿上件淺棕色的外衣,他就成了曹操的家丁,笑瞇瞇地端著珠寶綢緞送給關羽,卻立刻被嚴詞拒絕;換上頂黑色的帽子,他又成了蜀國的士兵,一邊高喊著“報——”,一邊奮力奔跑,直到跑入帳篷,“噗通”一聲跪在劉備面前。甚至很多時候,他就站在主角的身后,鏡頭里卻根本沒有他的臉。
可誰也沒想到,這些連名字都沒有的角色,竟然真的讓這個“跑龍套的”出了名。在各大網站上,他扮演不同角色的截圖開始被廣泛轉載。有人計算后發現,他平均1。5集出現一次,露面時間超過了很多主演;還有人給他起了個網絡紅人式的頭銜“三國龍套帝”。
“無論龍套還是主角,職責都是一樣的。”這個畢業于中戲的24歲男孩,笑吟吟地甩出一句周星馳電影的臺詞,“其實,我只是一個演員”。
楊彤對這個職業的選擇,緣于高中校慶的一次演出,因為臺下“吱哇亂叫”的反應讓他“感覺挺好”。考上中戲之初,他也曾幻想過當明星,“走在大街上大家都認識”。但畢業后的一年里,不僅想象中請他演戲的人沒有出現,向各個劇組主動投出的幾百份簡歷,也沒有得到一點回復。
“什么心氣兒都被一巴掌拍死了。”最困難的時候,他連一個月300元的房租都付不出,不得不靠著在酒吧里當服務生掙點生活費。直到2008年年底,《三國》劇組的一位副導演看到他的簡歷,便打來電話:“角色你也演不了,要不要考慮做‘跟組演員’?”
科班出身的學生大多看不上這樣的工作:跟著劇組耗費9個月的時間,卻只能跑跑龍套,但生活窘迫的楊彤卻應了下來,而且演得異常認真。
頭一個月,他的角色沒有一句臺詞,這個從沒真正拍過戲的男生就琢磨著找“鏡頭感”。很快,在被別人擋住時,他只要“非常隨意地挪一下身子”,就能重新回到鏡頭里。后來,導演開始偶爾分給他一句臺詞,他就更加努力。一個士兵的“報”字,他私下練了一個晚上,希望讓人聽起來“更真實”。
甚至,他曾經因為導演的要求,增肥20斤,就為了穿上盔甲能“像個將軍”。
因為表演效果不錯,楊彤在《三國》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多。其中,他的“得意之作”是零陵太守劉度之子劉賢,這是他扮演的唯一一個有名字的角色。在拍攝的時候,他在喝酒時故意晃了晃杯子,騎在馬上時又搖了搖馬鞭,因為他覺得,這樣“顯得比較人性化”,而且,也“更容易讓導演記住”。
有時候,這樣的努力也會有點“過頭”。在一場劉賢聽小曲的戲里,為了把他演得像個“公子”,楊彤按照自己的理解搖頭晃腦,卻立刻被導演喊“卡”,“你以為你在迪吧呢?不許搖頭”。結果他只能老老實實地坐著拍完了這個場景。
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這樣的熱情。與楊彤一起“跑龍套”的,有人沒過多久就辭職不干,甚至當楊彤打電話給自己的同學,希望找個人來補上時,很多人寧可失業在家,也不愿意來。
不過現在,這些龍套角色卻為楊彤贏得了意想不到的關注度。他在微博上的粉絲數量已經有5000多人,這已經接近了一些成名的演員,甚至還有人為他編寫了《龍套之歌》。關于他的流言也多了起來,有人認為他自我炒作,還有人懷疑,他是“導演的親戚”。
楊彤并不愿意成為這樣的“網絡紅人”。盡管成為“龍套帝”之后,終于有人主動來找他拍戲,但楊彤說,受過那一年的打擊之后,紅不紅已經沒有那么重要了。有人找,就去演戲,演完就回家呆著,“這樣的生活就挺好的”。
“智者務其實,愚者爭其名呀。”甚至,為了表明自己的心跡,他還借用了《三國》里司馬懿的一句臺詞,“我不想被人當笑話一樣來看,其實,我只是一個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