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忘掉恨,就把它變成笑-成長
到京東看朋友的畫,一百平方米的展廳,四壁掛滿了作品。油畫,超寫實主義。我是外行,說不出什么流派,什么主義,遠看似星云在爆炸,熔巖在流淌,繁花在綻蕊;近觀,只見色彩的揮霍、擠壓、呼嘯。
亂看累了,主人帶我們去客廳休息??蛷d感覺上仍是展廳,壁上掛的畫,基本都是同行送給他的。無非是山水、花鳥、人物。以寫意的居多。唯有一幅,掛在電視機后面,是卓別林風格的漫畫——這種說法是我的杜撰,作品由十多個獨立的畫面組成,乍一看宛然卓別林的電影海報,仔細看,不對了,人物的打扮、姿勢像卓別林,面孔卻是東方的,而且那五官,隱約有點像他的一個同行,也是我們共同的熟人。
“我知道你會認出他,”朋友說,“這畫平時掛在書房,今天特意掛出來給你看的。”
“這是不是,嗯,有點無聊?”我說。我知道這是他的仇人。其實也談不上有多大的仇,那位仁兄,畫藝不如人,偏生搗鬼有術,常常在關鍵時刻,比如畫作評獎、美協增補理事之際,背后施一些小伎倆,搗朋友的空,于是就結下了梁子。
“你就這樣報復他?”我問。
“不是報復,只是化解。”朋友說,“報復是你一拳來我一拳去,看似痛快,實際等于幫對方的忙。因為你出拳之時,首先傷害的是你自己——你的情緒、你的心態、你的健康。我的漫畫是喜劇式的。把他的明槍暗箭化作輕松一笑。耶穌說:‘愛你的仇人’,詛咒你的,要為他祝福;凌辱你的,要為他禱告。我是凡夫,是性情中人,耶穌的告誡,無論如何做不到。但我可以把恨變成笑,在一種居高臨下的俯視中,把他的一招一式化解為動力的營養。”
“這也是21世紀的醫學,”我說,“惡劣的情緒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對身體非常不利。而愉悅的心情,有助于健康長壽。”
“我也是慢慢摸索出來的,說到底,生命就是自身和周圍世界的一種大交換,包括物質和精神。”朋友說。
“以陰暗交換陰暗,以快樂交換快樂。這也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說。玩味漫畫中的那位仁兄,設想他的卑劣和渺小,禁不住悲從中來。
“你有仇人嗎?”朋友顯然誤解了我的神色,突然冒出一句,“跟我說沒關系。我也給你畫這么一幅。”
“沒有。”我斷然回答,“從前是有的,記得嗎,我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就叫《仇家死了》。真正的仇家,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人生的一種激勵,是成功之路必不可少的點綴。然而死了死了,一死百了。從那以來,生活路上大大小小的干擾,當然不會缺少,但是,我不再把對手當仇人,那樣抬高了他們,卻貶低了自己。我只是對他們心存悲憫,連嘲笑也不夠格。”
“唔……你似乎比我進了一步。”朋友沉思片刻,說,“看來,我得把這畫燒掉。”
于是摘畫,掏出打火機——瞬間,那幅漫畫頓時化作了裊裊青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