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后一位太監-孫耀庭的故事-名人故事
孫耀庭(1902—1996) 小名留金。天津市靜海縣西雙塘村人。公元1909年(宣統元年)凈身為封建王朝太監。
孫耀庭出身于天津市靜海縣一個貧農的家庭。一家6口,父母和4個弟兄,孫耀庭是老二。他出生時,合家只有7分地,兩間上房。村里,有個私塾教師,家有七八十畝地。孫耀庭的父親為他種地,母親為他做飯,孫耀庭因此得以在這個人手下讀了四年的書,并且不必另交學費。
但是,這種“好景”不長。孫耀庭失學了,父母淪為乞丐。迫于生計,孫家早想把這個兒子送去當太監。但不久,武昌城登高一呼,清皇溥儀不得不在養心殿簽署“退位詔書”。
凈身進宮
中華民國成立了。孫家送子當大監的路被堵塞了。幾年后,軍閥袁世凱演出了稱帝丑劇。此劇雖然頃刻散場,但封建主義的幽靈仍然游蕩在神州大地,住在養心殿的溥儀依然受著皇族、奴婢的膜拜。而且,溥儀公然不顧民國的禁令,重新在民間征太監,招婢女。紫禁城的幽魂,又勾起了孫家送子當太監的企望。1916年,孫家輾轉托人介紹,把孫耀庭送進了紫禁城。他忍受了人格的最大污辱,當上了太監。其時15歲。
宮廷經歷
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宣統宣布退位。孫還鄉先后在本村傅學舜、傅學蘭私塾學習。后通過他大嫂認識的原醇親王府(北府)太監賀德元介紹,于1916年,到原清朝攝政王府,其時,正趕上原清朝載濤貝勒處要人,孫耀庭就去了載濤處當差,載濤給孫起名順壽。1917年孫耀庭離開載濤處,回到老家,不久又通過宮內北花園太監首領欣衡如,進了紫禁城,伺候九堂副督領侍任德祥,后又伺候端康皇太妃、“皇后”婉容。1924年11月5日隨溥儀從紫禁城回到原攝政王府。載灃讓孫耀庭回了老家。不久他又回到北京北長街的出宮太監的居所萬壽興隆寺居住。溥儀充當偽滿洲國“皇帝”后,孫耀庭曾去長春溥儀處當差。后因患病離開長春回到北京。“文化大革命”后,他住進廣化寺一直到逝世。他在91歲時曾書寫“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條幅,以表達自己的情懷。他是中國最后一位太監。 出版自傳《中國最后一位太監》,后被改編為電影《中國最后一個太監》(1988)、《中國最后一個太監Ⅱ告別紫禁城》(1992)
宮廷生涯
太監產生于春秋戰國。到了明代,太監竟有10萬之眾。至清代,按定制,太監就有2,216名。實際上,又何止此數!
孫耀庭最后是通過一個名叫任德祥的人介紹才得以進宮的。任也是太監,在宮中很有些地位。孫耀庭進入皇宮后,不能用自己的名字,也沒有什么號。他以“徒弟”的身份,整天侍候這個任德祥,為他端菜送飯,倒屎倒尿。
第二年的農歷二月,光緒的皇貴太妃端康在一次看排戲的時候,聽說任德祥手下有孫耀庭這個機靈的人,不知怎么忽然開了個恩,命孫耀庭參加戲班。對于一個干粗活、無名號的低層太監來說,這真是“一步登天”!
到了同年舊歷十月,孫耀庭花了60塊白銀,買了個“王成祥”這個名字。此后,他便離開了戲班,進入了司房。
清時司房負責宮里奴婢的調遷、衣物管理等事務。它和殿房、茶房、膳房、藥房等一起,隸屬于內務府,由總管太監、首領太監提領。
大概孫耀庭適應了這種仰人鼻息、阿諛奉承的宮廷奴婢生活,他在司房里干了幾年后,便又“走了運”,被提拔到溥儀的皇后婉容手下侍候,先后一年多。
“婉容待您怎樣?”我問。
“她那時還小,屬馬,比我小幾歲。我得常常陪著她玩。凡她高興的事,我總順著她去做。”
在宮殿前的空地上,婉容和她的三個妹妹等席地坐成一個圓圈,孫耀庭在外圈奔跑,乘人不注意時將手帕丟下,一圈后又將此人“捉”住。——這是名為“丟手帕”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