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丹:一個玉癡的誕生-人物
標準答案:艾丹他爸叫艾青,他哥叫艾未未。出過幾本書。其中有兩本小說《東張西望》和《下個世紀見》,前者被馮小剛表揚得“體無完膚”:“《東張西望》描寫城市生活視野廣闊,字里行間有源源不斷的機智,筆下的主人公看似刀槍不入。其實內心柔情似水,雖然做人的姿態很低,卻是理想主義者。讀艾丹的這個小說,常常讓我想起一些已經被忽略卻是非常熟悉的面孔。”后者被王朔夸了個“狗血淋頭”:“艾丹的《下個世紀見》正是這樣一本開卷有益的小說。它符合我喜歡的那類小說的全部:東拉西扯,言不及義。逮誰滅誰,相當刻薄。”
艾丹不上班。但是有職業:中國作協的正式工。艾丹除了寫作還有很多愛好,比如畫畫、攝影、音樂……最牛的是玩古董。按他自己的說法,他不是在玩古董,這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據說他還是聞名京城的古董收藏家和文物鑒定師。曾寫過一本令收藏界刮目相看的“大書”——《玉器時代》。
父親的影響
“父親對我產生了兩方面的影響。一是從小就對書特別感興趣,也嘗試自己寫東西。另一方面,他讓我明白。原來生活里有一種可以讓日子更美好的玩意兒叫做藝術品。”
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他自學篆刻,北京的琉璃廠有舊版的篆書字帖,有青田石、壽山石的章料,他就買回來刻了磨。磨了刻。后來,瓷器、陶器和古典家具成為他的收藏品:
“潘家園一帶的工地上出現了早市后,天還沒亮就有許多手電筒的光亮在晃動,我不斷地往家里搬運盤盤碗碗、壇壇罐罐,朋友都笑侃我像是住在了‘墳墓’里。”
作家狗子說,這些年,艾丹經常會在北京消失一段時間,有人說他是跑外地盜墓去了。有一回艾丹臨上火車前,他們在一起喝酒,“他穿了一身不知什么兵種的軍裝,背著碩大的軍用挎包。因此推斷:很明顯,艾丹出行肯定與體力活有關”。
艾丹說,我不是去盜墓。而所有的謎底終于在《玉器時代》出版的時候水落石出。
“玩”出來的玉器時代
雖然我們總是見到一個對酒當歌的文人艾丹,但這個看似浪蕩不羈的男人實際上做了許多比循規蹈矩的人更有意義的事情,除了他的詩歌、小說。例如這本收藏專業書籍一《玉器時代》,展示了新石器晚期至夏代的中國北方玉器的恢弘作品,如同一本秘密日記,將艾丹鮮為人知的一面展現了出來。
很多混得很熟的朋友都知道艾丹除了“艾大酒”之外,還有個稱號叫“玉癡”。實際上艾丹在研究、收藏玉石上下的工夫不比在喝酒上用的工夫少。從自學篆刻開始。艾丹逐漸知道了丁敬、鄧石如和古代的篆刻藝術。也開始了他最初的好古。接著是一些零散古玩物件的收藏,再后來,他迷上了玉。
艾丹在《玉器時代》中,陳列了他所收藏的玉器中的各種禮器:璧、琮、笏、斧、鑿、柄、瑗、璜、鏟、鉞等,并勾勒出新石器晚期中國北方重要玉器文化遺址分布圖。他甚至提出了一個學術見解:在青銅時代和石器時代之間,還存在著一個玉器時代——“人類共同經歷了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唯有中國在青銅器時代之前雕刻出了一個玉器的時代。”
“玉癡”說玉
艾丹收藏了多少古玉,這是一個謎。艾丹愛玉是因為玉中的中國文化以及他所向往的那個神話時代:“為什么中國人對收藏玉感興趣呢,就是因為有所謂的底蘊在里頭。我們的文化里最基本的東西。都用它來象征,玉有五德、七德、九德之說,我們對玉的理解是溫潤、含蓄,有不同的紋理,里面帶著韻味。我們為什么不喜歡透明的東西呢?因為它沒有底蘊,太單純了,所以我們中國很多人不喜歡鉆石,也是這個道理。”
他真正接觸玉器是從明清玉器開始的。“收藏市場上,明清玉器量大容易得到,碰上玉質好、雕工巧,而且和歷史故事有聯系的,很容易讓人喜歡。”艾丹認為明清玉器是收藏的一個起步,“有的人喜歡漢代的玉,有的人喜歡遼代的玉,我就是不停地喜歡,在這個過程中,越走越遠,一直走到了商周之前黃河流域的古玉。”
時下古玉中很火的是紅山玉,艾丹對此卻沒什么興趣。“紅山玉的動物造型多,容易讓人接受,藝術上是生動的,但是缺少禮器。沒有精神的高度。”他覺得收藏應該站的高度越來越高,不是藏點東西放在百寶箱里,而是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審視它,強調文化和美學的精髓。“我不是考古學者,也沒挖過墳墓,我是從其他方面認識玉器的。”
在收藏界,比較流行的是收藏和田玉,元代以后,和田玉大量開采,玉的質地、造型、加工工藝上都非常獨特,所以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對于和田玉。專家的說法是:“和田玉玉器在我國古代玉器史上的主流地位,是從殷代好玉器中和田玉器所占的工藝、藝術的地位及數量上的優勢被認可之后才確立起來的。和田角閃石玉從原始社會晚期向東輸送至少有6000余年的歷史。”艾丹認為。通過收藏商代之前的玉器,很容易就從不同文化玉器的對比中知道根本就不是這么回事。“你想,和田到烏魯木齊還要走很遠,在古代怎么通過運輸。就到了中原地區?專家的判斷雖然將民族文化交流史向前推了幾千年,卻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和田與中原相隔3000多公里,屬于不同的民族和地區,怎么能到那里去尋找玉石?”他認為,如果說墓里的某些好玉器來自祁連山脈還不算離譜,因為那里就有類似新疆和田的玉料,齊家文化采用的正是這種玉料。
一個玉癡,總是在玉的方面最為較真。
俠客艾丹
古有詩仙李白,今有酒鬼艾丹。艾丹的酒量在圈內是出了名的。馮唐在《手稿教派》里寫:“我第一次和作家們喝酒,就被一個黑紅胖子。一個青白胖子,和一個長得像花生米的黑青瘦子,灌得平生第一次在睡覺以外的時間失去意識,停止思考……我事后才知道,這三個灌我酒的家伙,一個叫艾丹,一個叫張弛,一個叫狗子,在民間的北京酒鬼榜上分別排名第一、第二和第十一。”
艾丹的酒量深不可測,酒鬼榜排名第十一的作家狗子的形容是:
“這么多年就沒見他喝趴下過。”關于艾丹喝酒的段子數不勝數,最神奇的是他能夠將威士忌、白蘭地、伏特加、龍舌蘭四種烈酒交替混喝,而且從不兌任何飲料。
“您這么個喝法,不擔心自己的肝嗎?”
艾丹回答:“前不久我剛做了體檢,大夫說我是20歲的肝,30歲的肺,40歲的心臟。大夫說了,這是一個戰士的肝!”
在收藏事業上不惜花費百萬的艾丹至今卻沒有買房,還和母親住在北京東四十三條那個四合院里,曾有的一輛車也賣了。
艾丹的旅游方式很特別,一邊在阿姆斯特丹吃大麻蛋糕。或者在拉斯維加斯的賭場里和老虎機較勁,一邊卻又安靜地鉆研東西方文化差異寫出了圖文并茂的《紐約札記》。
艾丹的朋友說他是新時期的舊文人,因為他至今不喜歡用電腦、不會發短信。但他還不太舊的地方是。他認為人人都可以寫作,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不受框架約束的東西與傳統職業作家寫的東西相比一點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