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可以有花,遠方可能有刺-人生
如果讓你給自己的生活作一幅畫,你畫里的生活是什么樣的?是促狹、平庸,還是日復一日的重復?所以,有那么多人懷了一個文藝的夢,他們想開咖啡館、開書店、開花房,談詩和遠方,去生活之外的地方旅行。
可是,柴火堆里就沒有玫瑰花嗎?咖啡館是靠一個文藝夢開起來的嗎?旅行的路上不需要生活嗎?
生活篇
——你將生活涂成灰白,它就給予你冷清淡漠;你賦予生活彩虹般的顏色,它就還你一根棒棒糖。
從柴火堆里開出玫瑰花
文/菀彼青青
經(jīng)常有朋友跟我說:“我好像進入了一種怪循環(huán),日子好無聊,無論怎樣都不開心。”
也有網(wǎng)友發(fā)私信問我:“我對這個世界失去了興趣,看什么都不順眼,是不是該看心理醫(yī)生了?”
我只想說:這個世界最美好的事,莫過于可以從最平凡的柴火堆里變出玫瑰花。
認識一位全職媽媽,她的工作就是照顧孩子、灑掃烹茶,順便為丈夫擦亮每一雙皮鞋。她整日嘻嘻哈哈,早中晚三次寫日記,記錄生活中的開心事。她為全家準備的三餐,不知用了什么魔法,居然花紅柳綠色香味俱全。
她帶著三歲的兒子去撈魚,卻開心地逮了一瓶泥鰍;她與兒子穿著親子服去逛街,一人舉一根冰棍在大街上啃;她突然想出去旅游,便留便條給老公,開車奔出百里后,忽覺興致已盡,便又開車回來。
前不久,她在朋友圈連發(fā)了幾個哈哈大笑的表情,然后寫道:“搶了兒子的棒棒糖,好甜好幸福!”
她35歲,沒有工作,卻活成了這個世界的一道光,吸引著所有的美好。
生活本身是沒有色彩的,你將它涂成灰白,它就給予你冷清淡漠;你賦予它彩虹般的顏色,它就還你一根甜甜的棒棒糖。在日復一日雞毛蒜皮的生活中,你或許忘了你原本還擁有變出玫瑰花的魔法。
在圖書館偶遇了一個由媽媽領(lǐng)著來讀書的小男孩,他手里捧著連環(huán)畫趴在桌子上偷偷看我。我對他招手,待他坐過來,一頁頁翻書為他輕聲讀童話。全程,他緊緊依偎著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有著抑制不住的快樂。
回家途中,同伴責怪我:“你情商太低,男孩的媽媽就坐在對面,你難道不怕被別人當作拐賣小孩的壞人?”
我對她的話不以為然。如果情商高就是要割斷自己與這個世界的熱情親近,變得百般顧忌各式猜度,以至于將自己變成一個冷漠的人、刀槍不入的人、失去感知力的人,那么此種情商不要也罷。
這個世界有很多不公平,但有一點是公平的,那就是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貴,是健康還是疾病,是胸無大志還是滿腹理想,都要在世俗的煙火中走一遭。
若你無法用熱情去感知喜悅,便只能收獲憂傷;若你無法用真心去感知愛情,便只能收獲孤單;若你無法用笑容去感知歲月,便只能收獲沒有聲響的衰敗。
可是若你有足夠的熱情、足夠的真心和足夠的善意,你就一定能擁有全世界最驚艷的那朵玫瑰花。
文藝篇
——讓我們面對現(xiàn)實,讓我們忠于理想。
開個咖啡館是正經(jīng)事
文/斌斌姑娘
文藝青年的夢想,總逃不過開咖啡館這一選項,以至于泛濫成災。至少有57455個人不忘初心,他們在豆瓣上加入了一個名叫“開咖啡館是正經(jīng)事”的小組。小組的口號是“讓我們面對現(xiàn)實,讓我們忠于理想”。
小組中排名第一的熱帖相當正經(jīng)——“專業(yè)的開咖啡館的資料”。不過,給咖啡店起名字大概是文藝青年們更熱衷的事,因為不花錢,而且足夠讓思緒飄起來。在排名第二的熱帖“你的咖啡館取個啥名字呢”超過800個的回復中,似乎每個店名都是有故事的,比如“329的詩”“黃金榮與杜月笙”“六弄咖啡館”,至于“無出路咖啡館”這樣的名字,似乎早早就預示了一個悲劇的結(jié)尾。
有人說,其實我們的疑惑是困在城市里,不知道哪里才是想去的遠方。網(wǎng)友“有個女孩”原本是年薪30萬的外企白領(lǐng),決定辭職開咖啡館,因為太忙——“工作日平均每天上班12小時,講話4個小時;每周只休息1天,突發(fā)情況得回來加班;法定假日大家放7天,我最多3天”。她說:“夢想的實現(xiàn)無關(guān)早晚,只關(guān)乎堅持。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故事有一個文藝的開頭,吸引了不少組員圍觀鼓勵。然而,女孩從2023年10月發(fā)第一個帖并承諾更新進度,一直到11月,抒發(fā)了幾次小情緒后就沒有然后了。直到今日,咖啡館依然是夢幻泡影。
開個咖啡館是正經(jīng)事,絕對不是件輕松的事。一個匿名組員,暫且稱他為N君吧,他的坐標是蘇北某小縣城,他的現(xiàn)實是“只有5000元預算”,理想是“開一家甜點工作室”。他花2000元租下了一個車庫,然后裝上了玻璃門,鋪上了地板革,買來了各種設備,一個主營線上業(yè)務的甜品鋪初具模樣。
N君在小組里直播了裝修全過程,糾結(jié)的不是名字、風格、情懷這些事兒,而是“堵下水管好貴”“電工師傅一直不來”“請不起人只好自己刷漆”這樣的現(xiàn)實主義題材。在一堆充滿了美圖的帖子中,N君的無PS施工圖顯得十分“硬朗”。
但甜點工作室就這么開起來了。開業(yè)之初,N君口袋里只剩200元錢,在網(wǎng)上買了些散裝的黃油、面粉、糖,就開始折騰賣小餅干。兩個多星期后,銷量日增,散裝黃油換成了5千克、25千克的原包裝黃油。那年“雙11”,依靠線上銷售小餅干,N君掙到了第一筆“大錢”——5000元,他高興得一晚上都沒睡著,然而忙了3天才發(fā)完單。從車庫改造的甜點工作室回家的路上,N君看到路邊有一排店面出售,暗想“這就是我奮斗的目標”。
和開咖啡館相似的夢想,還包括開客棧、開書店、開花店……小組中每天都有不同坐標的人,尋求合作開咖啡館,也有同樣數(shù)量的人在轉(zhuǎn)讓咖啡館。對大部分人來說,開咖啡館之前,不妨先去了解下房租水電、日均客流、多久返本,就算招聘一個讓人念念不忘的女服務生,也是要付工錢和保險金的。
其實,開咖啡館和開川菜館、拉面館本質(zhì)上沒有區(qū)別。網(wǎng)友“清風”對那些浪漫主義朋友的建議是:每天回家先把家里的地面打掃一遍,家具擦一遍,廚房收拾一遍,看能堅持幾天,然后再想開店的事兒。
旅行篇
——在想旅行的時候,說走就走;在想安心的時候,朝九晚五。
朝九晚五,還是浪跡天涯
文/李尚龍
這次去西藏的路上,我遇到了一個哥們兒,他穿著破爛不堪,寒風凍裂了他的耳朵,嘴唇裂出了白皮。我們相識在一家客棧,他告訴我,從成都到西藏,他步行了兩個月。慢的時候每天走20多公里,快的時候可以達到30公里。
那兩個月,他關(guān)掉手機,擺脫世俗,一個人朝圣,兩條腿一個包,只身走進西藏,去感受天地之間,去體會生死之界。
我問他:“你還繼續(xù)走嗎?”
出乎我的意料,他說:“不了。”
“為什么?”
“沒錢了……”
這個回答特別毀我三觀。江湖人士,還能因為沒錢停止前行的道路?你見過哪個武林高手會為了銀子發(fā)愁?忽然,我明白了,所謂精神自由,必須財務自由;否則,所有的自由都是空中樓閣。
這位旅人,在廈門是一個賣手機的小老板。他出發(fā)前,店鋪倒閉,女朋友跟別人跑了,他一下子崩潰,人生跌到了谷底。
第二天,他背上包,拿著幾千塊錢,一個人坐火車到了成都,開始了兩個月一個人的行走。開機那天,他的手機被打爆,親戚朋友以為他失蹤了,差點兒報警。
我問他:“那現(xiàn)在回去干嗎?”
他說:“去找新的女朋友,去復興我的事業(yè)!”
他說得氣勢磅礴,我卻笑著說:“是去面對該面對的事情了吧?”
他點頭,說:“這一路我都在想自己何去何從,有了問題,應該去面對,不應該一味地逃避。不過,我不后悔,等我有了錢,還要這樣步行。不過,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連吃的都買不起,我要一路住著五星級酒店去拉薩。”
我笑了,這偏僻的318國道路邊哪來的五星級酒店?
可是,有多少人,僅僅是生活愛情受挫,就決定逃離那座城市,去過浪跡天涯的生活。最后卻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該解決的,還是沒有解決。旅行的意義,在于冥思,在于更好地放松,在于更好地開始。
在海拔3000多米的地方,我還遇到了一家青旅的老板,一個24歲的姑娘。她已經(jīng)在這川藏線待了四年,過著開門沒霧霾、兩邊全是山的生活。那種寧靜,那種自由,是無數(shù)朝九晚五的你我所羨慕的。
我問她接下來有什么打算,她說:“我要去大城市,然后結(jié)婚生子。”
我很驚訝,問:“你會不會也從某種程度上,羨慕過那些朝九晚五的生活?”
她不停地點頭,說是的。
我說:“天哪!你知道我們有多少人羨慕你的生活嗎?”
“我知道啊,住客棧的人都跟我這么說。你知道我羨慕你們什么嗎?你們可以選擇在這里或者那里生活,而我,沒有選擇的權(quán)利。”
她說,這個客棧是爸爸留給她的,每年也就賺幾千塊錢。“如果可以的話,我真希望去讀書考大學,可能我會適應不了大城市的霧霾,最終回到這里。可是,至少這輩子能多一些選擇。幸福,不就是有多一些選擇的權(quán)利嗎?”
人這輩子,一味地朝九晚五或浪跡天涯,都會讓生命變得乏味生厭。最好的生活,是讓自己足夠強大,有支配兩種生活狀態(tài)的能力——在想旅行的時候,說走就走;在想安心的時候,朝九晚五。所以,別著急羨慕別人的生活,要先過好現(xiàn)有的日子,再去追求想要的狀態(tài)。
兼愛篇
——現(xiàn)在的辛苦打拼,是為了遠方的自由與踏實。
也談詩和遠方,也愛浮生當下
文/沈善書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向往說走就走的旅行,以“再不說走就走就對不起青春”為口號,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然后在社交平臺上曬旅途中的人文風景與美食。那些尚在生活中茍且的人看了,會躍躍欲試,甚至沖動地“裸辭”或者“窮游”。
你說你厭倦了現(xiàn)在一成不變的單調(diào)生活,想放下一切,無所顧忌地去旅行,但請你打開錢包看看自己有多少錢,銀行卡余額有多少,房租交了嗎?水電費交了嗎?房貸還了嗎?如果并不富裕,請不要總叫囂著去旅行,連父母都還在為生活辛苦打拼,你又有什么理由提前透支生活去安逸享樂?
你以為工作受了委屈,現(xiàn)實不滿意,便試圖去遠方看看他人的生活,美其名曰“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生活”。其實你看見的只是眼前的繁華,而忽略了繁華過后的空虛。現(xiàn)實里的問題不去解決,堆積多了只會束縛你,讓你過得越來越煩躁。
忙碌的生活中,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方法,不一定是去看遍世界的山川湖泊,或來一場風花雪月的邂逅。緩解工作學習生活壓力的有趣玩法有很多,比如,約上三五好友去野炊,去爬山,去垂釣,或是帶父母在周邊玩玩。有朋友問我什么是信仰,我認為,信仰是即使你在為生活奮力打拼無法談詩和遠方時,當下的一切你仍舊熱愛,愿意為之努力奮斗。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在我看來便是先在書中找到“黃金屋”“顏如玉”,讓你所讀的書給你帶來物質(zhì)報酬,比如看的書多了也能夠?qū)懳恼峦陡迥酶遒M,那么自然就有了行萬里路的費用。若你和我一樣,當下還在為將來打拼,那么別泄氣也別灰心,努力累積旅行的資本,對于出發(fā),什么時候都不晚。
你要相信,現(xiàn)在為生活的打拼與辛苦,都是為了將來去遠方游玩時的自由與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