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就唱昆曲唄-生活
周日早上,在微信里看到老翻譯家傅惟慈先生仙逝的消息,我握著手機(jī)愣了很久。
悲傷無以言表,但第一波悲傷的潮水過后,我又被后悔折騰得坐立不安。回想今年一月去北京圖書訂貨會(huì),照例順道走訪翻譯界的老友新朋,于公于私,我和幾個(gè)同事都把傅先生排在名單的第一位。
那天,四根柏胡同的小院里備好了飯,我卻因?yàn)榕R時(shí)多出一件推不掉的公事,猶豫再三,到底沒去成。
去拜訪他的是我的同事馮濤和兩個(gè)新入行的編輯。后來問起,兩名新編輯都描述得眉飛色舞:已經(jīng)有了韭菜餡和白菜餡的餃子,傅先生還怕不夠吃,囑咐女兒叫來比薩外賣,配上啤酒,中西合璧,宛若傅先生畢生從事的工作和他的家庭結(jié)構(gòu)——子孫滿堂,但留在北京的不多。
兩名新編輯的興奮在我的意料之中,稍稍讓我意外的是,他們還告訴我,傅先生的精神好著呢,向我問好,約我們天氣暖和些再去院子里曬太陽(yáng)。我有些不放心,悄悄問跟傅先生打了十幾年交道的馮濤:“老爺子的哮喘病可有緩解?”他說:“這回是真的不錯(cuò),老爺子的身體狀況比前幾回見到時(shí)都要好,我們整整聊了一下午還意猶未盡。”
有這一句話,我馬上開始憧憬今年秋天再去四根柏胡同做客的畫面。有一屋子的笑聲和陽(yáng)光——這畫面是多么完整、多么立體,直到那天早上。
傅先生喜歡引用印度政治家尼赫魯?shù)脑挘讶松茸鞔蚺啤?ldquo;手里的牌或好或壞,那是別人給你的,但如何把牌打好,你是有自己那份權(quán)力的。”
自己這手牌原來是什么樣的,這一輩子打得好不好,老爺子心里就跟明鏡似的。無論如何,他不糾結(jié),不患得患失,誰(shuí)跟他聊起往事,他都說得豁達(dá)、磊落,不壓低,也不拔高。
說實(shí)話,每次看望他或者想起他,對(duì)我們這些編輯的意義都十分大。在這一行浸淫日久,我們難免時(shí)時(shí)為老翻譯家們坎坷、辛勞的生涯唏噓——他們之中的佼佼者往往學(xué)貫中西、胸懷世界,卻沒成為時(shí)代的寵兒。在這一群人里,傅先生是一抹亮色,他頑強(qiáng)地從混沌、灰暗的底子上跳出來。寫到這里,我突然心里一動(dòng),打電話問上次去看望他的同事,當(dāng)時(shí)傅先生手邊有什么書。“哦,他正在看李懷宇的《家國(guó)萬(wàn)里》。”
那一天,老爺子一直在念叨書里講張充和的一段話,大意是,別人問張:“您這么老了,要是跌倒了怎么辦呀?”張說:“跌倒了就唱昆曲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