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貫穿生命的美德-文苑
感恩是美德不是作秀
伴隨著初冬的第一場雪,學校里又有新的熱點話題,感謝父母!高二的美嘉卻對此不屑于顧:“從上小學開始,每年到這時候學校就組織各種活動,感謝學校,感謝老師,感謝爸媽,什么給老師做一張感謝卡,給父母做頓飯,感覺好無聊啊。”對于,每年11月必要熱炒的感恩節,美嘉和她的小伙伴們都表示這樣的“逢場作戲”就是在浪費生命。
對于美嘉的看法,心理老師王穎表示,她本人也很反感這種臨時抱佛腳的感恩作秀,在她看來,感恩絕不僅僅只是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而應該是貫穿生命始終的生活態度,“感恩應該和懂禮、有教養一樣,是一種美德。”王老師強調,懂得感恩會讓我們的人格更加健全,這是一種開始有責任意識、自立意識和自尊意識的體現,所以懂得感恩是一種成長的體現。
“強調回報父母的感恩,很容易把父母對無私的愛給商品化,或者說是目的化,容易讓孩子產生誤解——父母對我好是有所目的的。”王老師說,其實對自己孩子的愛,往往都是身為人父人母的一種本能,他們愿意把自己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不求回報,久而久之可能在這樣的付出下,一些孩子會認為父母的付出是天經地義,這個時候強調感恩回報是必要的,否則會讓心安理得享受父母關愛的孩子變得冷漠自我。“感恩的教育不能突擊,更不能成為形式主義,同學們要從心底里認識到感恩到底是為了什么。”王老師說,感恩是我們一輩子受益的好品質,而這樣的好品質不但是要靠培養,還要從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中做起,讓它成為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久而久之讓感恩成為你的一種責任和義務。
從學會尊重做起
感恩是要讓我們自己懂得如何去尊重別人,在別人給予我們幫助時才能心存感激。“感恩不是做戲,不是掛在嘴邊的感謝,而是付諸行動的實踐。”王老師告訴同學們,尊重是底線,要去關心你身邊的人,看看你身邊的人對你的幫助,然后再去想象自己又能幫助他們去做些什么。
在采訪中,王老師不止一次的強調,要將感恩當作一種日常習慣,來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自己沉浸在感恩的環境里,不虛偽,不敷衍,從自身做起,做到自己力所能及就足夠了。“對為你做了早餐的媽媽說句謝謝,對來接你下晚自習的爸爸說聲謝謝,當老師講解完題目,也說句謝謝,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會讓你的生活中充滿感激。”王老師說,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中,讓感謝成為你最基本的道德標準,讓感恩內化于人格之中。
把愛繼續傳遞
當然,在一些特別的日子里,同學們也不妨用一些特別的方式來更多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謝。比如說在父母生日或是父親節、母親節的時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來表達對父母的關愛;在教師節的時候,做一張小小的賀卡,表示感謝。“可能這樣的感謝,用成人的一些標準來看很‘清貧’,但是這樣舉動確實最溫暖人心的,你要說的可能僅僅是謝謝,但是在老師家長的心中,可能是對自己付出的一種肯定,他們會感覺到很幸福。”王老師表示,正是這樣點點滴滴的小幸福,累計起來就是越來越多的美滿生活。
當然光是感謝、回報是不夠的,王老師說更為重要的是把這份感激與感恩的美麗繼續傳遞下去,去力所能及地幫助哪些需要幫助的人,讓愛繼續傳遞下去。“幫值日的同學去接一盆水,給老人讓個座,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兒,卻讓給予與付出成為你的另一個好品質,這樣的你不會再把別人的付出視作理所應當。”這樣端正的人生態度,會在以后的社會打拼中讓同學們不輕易去抱怨,學會用寬容的視角去看待問題,處理問題,這樣就沒有你走不過去的困難。
記住,感恩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不僅僅只是回報對你有所幫助的人,更重要的是去記住幫助過你的人帶給你美好,把這份美好繼續傳遞下去,讓愛成為生活中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