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發現身邊的美好-社會
我有幾位朋友曾去過國外,均是匆匆而去,匆匆而歸,在國外呆的時間最長的那位也僅僅是半月有余,回來后卻無一例外地要寫出一些好似去了一次天堂那種感受的游記文字,并會在報刊上發表,有的甚至還被一些影響頗大的文摘類雜志轉載。
我自然是這些游記的讀者,看了之后,時常會生出些感慨:“看看人家外國,多么文明,多么禮貌,而咱這以禮儀之邦自居的泱泱大國,相比之下,也快徒有虛名了。”
前幾天,又看了一篇類似的游記,說是在多倫多遠郊的一空地上,停了一輛警車,旁邊一個兩歲小孩奶聲奶氣地嚷嚷著要進警車玩,警察抱起那個小孩,放在車頂,小孩笑了,在車頂上爬來爬去,警察一直站在車旁作保護,好像游樂場的服務員。看到這種場景,我們的游記作者不禁要發出感慨:警察的形象常常就是國家的形象,這就是加拿大。
后來,他又去當地商店買做洋娃娃的小花布,牌子上寫著一元錢四條,于是挑了四條去交款,售貨員說不對,一元錢十條,并讓這位游客再去拿六條。這位會寫游記的顧客不肯,說牌子上寫的是四條,售貨員說,剛剛改成一元錢十條了,只是那牌子還沒來得及改。于是這位游客又十分感動:像這樣誠實的國民,還需要警察嗎?不過,正是有這樣的國民,才有這樣的警察?有這樣的警察,就有這樣的國民。繞來繞去,繞口令一般,說了半天好人還是要讓好警察管著,天下有這樣的道理嗎?
當然,我并不懷疑這些游客所寫文字的真實性,只是認為這些游客不辭辛苦堅持寫出來以求感動國人,啟發教育國人盡快提高素質的小故事真不值得這么大書特書。
我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讀這些游記給我最直接的印象就是蜻蜓點水。水里面是什么?蜻蜓的尾巴肯定不會知道,但它卻自以為非常清楚,真是很可悲的事!
也許在這件事上我對那些去國外的游客要求高了一些,游客嘛,自然是走馬觀花了,有感就發,又不是社會學家,非得把一個現象搞明白不可。也許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游客還會笑我白癡,不知道透過現象看本質,不懂得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這個簡單道理。
道理我還是懂的,我不懂的是外國人怎么看待這些游記,更不知道外國人透過這些游記又如何看待我們這個民族。絕不是危言聳聽,一個民族假如連這么點小事都需要進口,這個民族還有什么希望?
說到這里,我又想起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一位到目前為止還沒到過國外的朋友,前不久去了一趟杭州,并驚奇地發現杭州的一些街道都豎有這樣的標志牌:前面學校,車輛慢行。于是也抄起筆來,感慨了一番:這是一座有人情味的城市,這是一座從細小處呵護生命的城市。看過此文不久,我無意中也注意到,我和他居住的這個城市,還有鄰近的一些城市,學校附近都有這樣的標志,只是我們從來都沒有留心注意過罷了。如果不是看了朋友的這篇文章,這些標志我也許永遠不會留意。
這是為什么?為什么我們總是對身邊的事物視而不見或麻木不仁?原因也許有很多,但最主要的一條其實是我們對自己身邊的事與物缺少一種發自內心的喜與愛。
其實,我們的身邊并不缺少美好,而是缺少一顆善于發現的心以及發現和發現之后心靈的共鳴。有人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亮。更有人說,月是故鄉明。但我希望,只要是美好的,無論中國的也好,外國的也罷,我們都要善于發現并為之感動,這樣,我們的生命才會活得更為完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