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生活
博爾赫斯在小說里說,世界是我們無從認識的存在者的一個夢。夢醒了,我們化為烏有。按照同樣的道理,即使我們不過是在他人的夢里,仍將通過自己的夢繼續創造現實。我們是依附者,同時也供他人依附。
無非是無數層的象牙球中再多出一層而已。
馬爾克斯有一篇沒有寫出的小說,說一個人穿行在夢的無數層中彼此相似的房間里,忘記了哪一個房間才是他所來之處,最后死在一個他完全陌生的地方。
博爾赫斯的詭辯貌似復雜,但其實這個博學的老頭非常幼稚。只有心地單純的人才能想象世間不可能的奇跡。關于他的幼稚,還有一個更具說服力的證據:據說他在六十多歲、雙目已盲的情況下,愛上二十多歲的女秘書,指望對方嫁給他。女孩自然不肯,而博爾赫斯,孩子似的,恨恨地去醫生那里拔掉了一顆牙。
有一天,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博爾赫斯穿過大街時,有人攔住他說:“你是博爾赫斯!”博爾赫斯回答說:“有時候是。”這個故事是馬爾克斯講的。一個畫蛇添足的解釋是:僅僅存在于現實中的事物是微不足道的,或者說,僅僅存在于現在的事物是微不足道的。
在南柯記、黃粱炊、櫻桃青衣那些夢里,關鍵的一點是時間的相對性,是不同世界里時間的不同尺度。時間是感覺。以感覺為尺度,則一天、一年,都是一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我們覺得短暫,它們不覺得。它們照樣有生老病死、喜怒哀樂,在一尺方圓的天地里,它們照樣有曠世偉業。我們在一秒鐘里邁出一步,它們在一秒鐘里經歷了春夏秋冬。山中七日,世上千年。世上千年,我們覺得長久,他們不覺得。山中的他們,不過開了幾次酒宴,讀完一部書而已。
幸福的人生活在好人的夢中,不幸的人則相反。
如此。死亡就還不夠純粹。事物的結束,是那么拖泥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