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是足球-文明
世界杯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全人類的盛宴,綠茵場上閃現的是情感、數字、奔跑,甚至是與芭蕾舞融為一體的運動。將一只球踢來踢去,成千上萬的人喜歡做這個動作,還有更多的人喜歡觀看這項運動,并為之瘋狂,那么它究竟有何魅力?
激勵球員的是什么
你以為球員在球場上玩命踢是為了錢嗎?這么想太庸俗。
每一位綠茵英雄的華麗登場,都是集長相、身材、球技、經驗于一身。但相比之下,一個球員的心理狀態最重要。
江湖上有傳言,很多比賽在開場哨吹響之前,勝敗就已見分曉。因為有些球隊是帶著必勝的決心走上綠茵場的,他們不惜任何代價一定要取勝。在某些情況下,他們的自信以及戰勝對手的強烈渴望會彌補他們的一些劣勢——球技平庸、經驗欠缺以及體力稍遜。
在《為什么是足球》一書里,教練洛瑞·邁克瑪尼曼說:“一支球隊最理想的陣容是七名清道夫和四名小提琴家。”一些球員需要精神飽滿且高效地開足馬力去苦干,而其他一些球員則需要在關鍵時刻貢獻神來一腳。
既然技術要求不同,那么在賽前準備階段,就需要對球員區別對待。那些性格內向、神經高度緊張的球員,通常是射手,這些人需要放松。而更為外向、樂觀的球員,通常是防守隊員,他們需要更大強度的刺激,否則就會松懈。對待前一類球員必須態度溫和,多說贊美和肯定的話,讓他們放松一些。對于第二類人,必須給他們打雞血,激起他們更高的斗志。細心周到的教練明白這個道理,他會區別對待不同的球員;他不會把每個球員的興奮狀態都激發到最大限度,而是給予他們最適當的刺激。
知道怎么調教隊員,隊員就能按照教練的意圖去贏得比賽。當然了,世界杯賽場上還有很多貓膩,比如:1。障眼法;2。扮演超級好客的東道主;3。黑招數;4。丑聞戰術;5。“安全第一”策略;6??嗳庥?;7。假摔法;8。假裝好心幫忙法;9。利用盲區法;10。激怒對方報復法;11。小丑戰術;12。貌似無辜地舉起手臂;13。往前偷跑幾步;14。點球策略;15。拖延時間法……如此善于總結,絕對是業內人士。
穿什么踢球很重要
足球比賽不僅僅是踢球那么簡單,每場比賽都能看見踢人的,尤其趁裁判不注意時拿鞋釘給你來一下,另一個球員就會蜷著身體做無限痛苦狀在地上翻滾。我當年就問過這樣的問題,怎么就不能穿跑鞋踢球呢,足球鞋本身就像武器,太有侵略性。
至于球員的穿戴,翻開19世紀球員的老照片,你會發現球服覆蓋身體的程度令人驚訝。1872年,參加第一屆國際比賽的球員穿著沉重的球鞋和厚厚的羊毛長襪,七分褲蓋住球襪上緣,或者干脆塞在襪子里面;他們上身穿著厚厚的羊毛長袖運動衫,頭戴緊貼頭皮的漁夫式帽子,有的帽子還有短短的尖頂。穿成這樣,倒是真安全,參加摔跤比賽都行。
大概因為穿得太厚實,19世紀的球賽節奏比現在慢得多,氣氛也沉悶得多。隨著比賽節奏逐漸加快,球服開始朝輕量化的方向發展。除守門員以外,其他球員都摘下了帽子,球服也開始變輕變短,球褲的長度從小腿上升到膝蓋上方。
“二戰”結束后,球服再次經歷了重大變革,主要是因為航空業的發展催生了越來越多的國際賽事。來自北歐寒冷國家的球員飛往溫暖的地中海和南美洲,遇上另一支足球隊,他們截然不同的踢球風格令人熱血沸騰。在快節奏的比賽中,他們最大的困擾是炎熱,因為他們穿得太多了!
為了解決熱的問題,球服變得更短了。炎熱地區的球員偏愛短得夸張的球褲和輕質短袖球衣,北方的糙漢子覺得這種飄飄蕩蕩的球服根本遮不住身體,看起來十分軟弱,甚至有些“娘娘腔”。但南美球員在場上的表現很快改變了北方人的態度。他們的技術和速度無可挑剔,輿論的導向很快就發生了逆轉。最后反倒是北方的球服看起來傻乎乎的,寬松的短褲突然間顯得笨拙而過時。幾乎在一夜之間,球褲就變得越來越短,最后,迷你球褲反倒成了整個足球世界公認的標準樣式。沉重的老式球鞋也消失了,博物館的玻璃柜是它們最后的歸宿。
到了20世紀末,迷你短褲突然變成了讓人難為情的過時裝束,很快全世界的球員重新穿起及膝短褲。這種樣式一直延續到今天。
從利物浦到里昂,從拜仁到巴塞羅那,從曼徹斯特到馬德里,著名人類學家德斯蒙德·莫里斯以極大的熱情剖析足球場上的每一個細節,我們能看到:足球場內外的歷史和標志性事件、足球技戰術的變化、專業和熱情、暴力和單純……
許多人并不真正了解足球,他們只看到22個人追著一個球跑,卻無法理解這項運動所蘊含的幾何學原理、芭蕾舞般的美感、精神深度及其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