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寫作的人-人生
托爾斯泰說過一句話:“出版物中出現(xiàn)那么多垃圾,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夜間寫作的人太多。”老人多有意思,將那么復(fù)雜的問題簡單化,只用一句話就敲定了。
雖然事情不會像托爾斯泰說的那么簡單——文字垃圾肯定不光是因為夜間寫作造成的,但有一點似可考慮,即人在夜間,思緒更少羈絆,可以放開了馳騁,很沖動。沖動的時候?qū)懗鰜淼臇|西難免會有不靠譜的地方。
夜晚時人的情緒容易波動,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反正與白天十分不同。夜晚是混沌的,混沌了,就看不到現(xiàn)實的坐標(biāo)。什么是坐標(biāo)?桌子、地板、人,都是坐標(biāo)。一切看得見的都是坐標(biāo)。坐標(biāo)就是用來限定和參照,用來比較和固定的東西。
白天一切都看得見,思維很容易被日常事物束縛,很容易現(xiàn)實化。桌子的線條、邊棱,都在無形中限制、影響著人的思考。到了夜間,昏暗的燈光下一片模糊,一切只能依靠遙感。這時候的思緒更加沒有限制、沒有邊界,人可以盡情想象。如果沒有光亮,人陷在黑夜里,那就與整個世界連為一體了。
過去有人在夜里寫作,是因為白天沒有時間。當(dāng)時寫得暢快,寫得恣意,但第二天再看,很可能覺得不著邊際,然后就動手刪改。因為天亮了,遠(yuǎn)遠(yuǎn)近近的事物都出現(xiàn)了,它們把人一下拉回到現(xiàn)實中,幫助人匡正夜間的思路——意識的瘋長狀態(tài)多么可貴,給人出神入化的表達(dá),但天亮以后,現(xiàn)實又要教訓(xùn)它一番。
托爾斯泰是一個理性的探索者,所以他對夜間寫作的弊端有深刻的感受。托爾斯泰的偉大在于他是腳踏大地的作家,所以無論理性怎么強(qiáng),都難以從根本上傷害感性。
讀《復(fù)活》,會感覺其理性架構(gòu)清晰、堅實——一個上層社會的男子怎么傷害一個女孩,這女孩因而走了歪路,所以受審流放,男子要追隨而去,以求得良心的救贖。可是閱讀中感受到的是一種過人的誠懇和真摯,是這些在打動我們。
寫作中另一種易犯的毛病是:或者作品構(gòu)建不起來,沒有清晰的思路,如一盤散沙,讓讀者不知道作者在寫什么;或者走向另一個極端,概念化、理念化,唯恐說理不透徹,結(jié)果傷害了閱讀的興味,使讀者沒有了咀嚼和想象的余地。
這兩個傾向都是很糟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