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太陽日
現(xiàn)代科學認為,太陽日是一個晝夜。是恒星日(地球自轉周期)+地球一天的公轉角度(0.986°)。
一個太陽日的時間并不相等,根據較長回歸年與較短回歸年的時間計算,地殼在固體潮汐的作用下,長太陽日與短太陽日竟相差4秒。由此證明地球自轉并不勻速。
民俗太陽日的由來:
我國歷史上起源最早,流傳最廣的太陽日是農歷六月十九,日照地區(qū)有在這一天過太陽節(jié),祭祀太陽神,為太陽過生日的習俗。
在中國的老黃歷上,只有農歷六月十九這一天是太陽日(也就是太陽生日),也是菩薩成道日。
日照地區(qū)的太陽崇拜習俗以天臺山下太陽節(jié)(老母廟廟會)歷史最為悠久,規(guī)模最為宏大,影響最為廣泛。
對于老母廟的歷史,清朝王隕在《天外來客—隕石收藏錄》中記載:“日照隕:沂州府日照縣南40里石盆山。《淮南子·覽冥篇云:‘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山巔尚有馬蹄形隕石坑依稀可辯,隕石散落于其間,山下有隕石立于濤雒南門外。
老母廟廟會(太陽節(jié))起于何時,不見記載。傳說自古以來日照民間就有趕廟會的習俗,人們在祭祀神靈的同時,也要進行商貿和民間娛樂活動。因此每年一度農歷六月十九太陽神生日這天,天臺山下的老母廟都要舉辦廟會,這是濤雒也是日照的一大盛事,周圍幾百里的鄉(xiāng)民都來趕廟會,祭太陽,祀老母,祈求五谷豐登,幸福安康。村民們還將生產的鄉(xiāng)土產品拿來展示、交換、同時請來專門的戲班子表演節(jié)目。據說場面宏大,熱鬧非凡。北魏時期,慧深在天臺山老母廟附近建天臺憫寺。由于農歷六月十九日也是觀音菩薩的成道日,佛教文化很自然地融入了當地的太陽節(jié)習俗。因此農歷六月十九太陽節(jié)這天,人們不但祭太陽,祀老母,還要拜菩薩。值得注意的是,石鳯寺的建筑本身也反映了原始太陽崇拜與佛教文化的結合。據說寺廟雕梁畫棟,大殿里供奉的是佛像,壁畫則是羲和浴日,女媧補天,嫦娥奔月和大羿射日等傳統(tǒng)的神話傳說。
老母廟廟會(太陽節(jié))大型節(jié)慶活動一直延續(xù)到解放前。后來廟會上發(fā)生了一件離奇的木刀殺人的事故,廟會活動才中斷。當時戲班子上演的是三國演義中關公計斬蔡陽的情節(jié),據說演關公的演員手持木刀,手起刀落,居然真的把演蔡陽的演員的人頭砍了下來,從此廟會終止了但是在民間,人們在太陽節(jié)這一天仍然保留吃面餅的習俗。
《什么是太陽日》閱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