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與死亡的句子
【第1句】: 關于生命與死亡的名言
死亡 :人活到七十五歲,總不得不時時想到死,我們不會因此而感到不安.太陽看起來好象是沉下去了,實在不是沉下去而是不斷地輝耀著.——歌 德當你解答了生命的一切奧秘,你就渴望死亡,因為它不過是生命的另一個奧秘.生和死是勇敢的兩種最高貴的表現.——紀伯倫生和死是無法挽回的,唯有享受其間的一段時光.死亡的黑暗背景對托出生命的光彩.——桑塔亞那活在活著的人的心里,就是沒有死去.——坎貝爾死并不是人生最大的損失,雖生猶死才是.——卡曾斯人不應當害怕死亡,他所應害怕的是未曾真正地生活.——奧里利厄斯誰怕死,誰就已經不再活著.——左伊默痛苦和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拋棄它們就是拋棄生命本身.——哈夫洛克·埃利斯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伊壁鳩魯死亡使一個偉大的聲音沉寂之后,他生前平淡無奇的話,都成了至理名言.——白朗寧死亡也許是免費的.——但它是用一生換來的.——曼利厄斯怕死比死更可怕.——賽恩斯以死來鄙薄自己,出賣自己,否定自己的信仰,是世間最大的刑罰,最大的罪過.寧可受世間的痛苦和災難,也千萬不要走到這個地步.——羅曼·羅蘭儒夫在他未死之前,已身歷多次死的恐怖了.——凱 撒一個老年人如果能有廣泛的興趣,學會關心他人,使自己的生活匯入到整個世界的生活中去,他就會象一滴水歸入大海,慢慢地忘記了自己的存在,最終,也不會再有對死的恐懼.——羅 素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陶淵明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哈姆雷特》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魯迅)。
【第2句】: 關于正確對待生與死的優美語句
如果知道生與死是必然的過程 , 那麼 , 生命的本身就是尊嚴。
因為生存和死亡 , 是沒有辦法分割的; 出生時 , 就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來臨。 因此 , 生存并不麻煩可憐 , 死亡也不需要覺得悲哀凄苦; 而是要看我們對生存及死亡的態度而定。
生與死 , 是一個廣泛而深入的題目。 不同的人 , 有不同的看法、想法及立場。
這個主題 , 在近叁十年來 , 漸漸受到東、西方人士的重視 , 有許多的學者 , 從哲學、宗教、醫學等多角度的立場來探討。 在西藏系統的佛教 , 談到很多關於這類的問題 , 我大致上也看過一些 , 不過 , 我今天不是以西藏佛教的角度來討論 , 而是以中國漢傳系統佛教的立場 , 來談談生與死的尊嚴。
我不是一個研究生死學的學者專家 , 我只知道從佛法的觀點 , 對佛法的認識 , 以及對生死的體驗及觀察 , 來加以說明; 今天的這場演講 , 我將它分為八個子題。 有很多佛教徒 , 對生命的感受是負面的 , 認為生命是無奈的、受罪的 , 是一種負擔 , 這是不了解佛法的原因。
佛說: 「人身難得 , 佛法難聞。 」 我們法身的慧命 , 就是要如何開悟? 如何成佛? 開悟成佛 , 一定要用我們這個色身 , 才能達成修行的目的; 色身就是肉體的生命 , 也只有在人的生命過程中 , 才可以聽到佛法、修行佛法。
許多人認為修行 , 是要到佛國凈土去修 , 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因為菩薩要成佛 , 一定是在人間 , 不是以其他類別的眾生形態成佛。
必須先要有人的身體之后 , 才能發心; 發菩薩心 , 修菩薩道 , 然后成佛。 因此 , 人的身體是最可愛的、可貴的; 由凡夫成為菩薩 , 由菩薩到佛 , 都是在人間修成的。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系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來臨。
生未必可喜 , 死未必可哀 , 生命若無尊嚴 , 何喜之有? 死亡若有尊嚴 , 何可悲哀? 如果知道生與死是必然的過程 , 那麼 , 生命的本身就是尊嚴。 因為生存和死亡 , 是沒有辦法分割的; 出生時 , 就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來臨。
因此 , 生存并不麻煩可憐 , 死亡也不需要覺得悲哀凄苦; 而是要看我們對生存及死亡的態度而定。 如果生存、生活得沒有尊嚴 , 那死亡有什麼好可惜的? 生命又有什麼可喜的? 相反的 , 如果死亡得很有尊嚴 , 那死亡又有什麼可以悲哀的呢? 叁、生命的尊嚴 , 是從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有目標之中 , 來體驗和顯示。
人的生命 , 就是生與死的一個階段和一個過程。 生命的尊嚴 , 可以從倫理的關系、社會的角度、歷史的判斷、哲學的理論以及宗教的信仰等 , 多方面來確立它的意義和目標。
然而 , 今天我不是從以上的角度來談 , 而是從一個佛教徒的立場來討論生與死的尊嚴。 從佛教的立場看 , 生命它是為了受報和還愿而存在的。
過去許的愿 , 一定要實踐承諾; 過去造的業 , 必須要受報。 因此 , 生命是因為因果的事實而存在。
生命的價值 , 并不是由客觀的他人來評估判斷、來確立認定 , 而是自己負起責任 , 來完成你這一生中必須要完成的責任 , 同時盡量運用其有限之生命 , 作最高、最大的奉獻。 每個人在世界上 , 都扮演著許多不同的角色 , 像父母、夫妻、兒女、老師、學生等。
因此 , 我們要盡心盡力的盡自己的責任 , 充實自己 , 作不求回饋的奉獻。 只是想如何的對他人有益 , 用物質的、精神的種種能力 , 來奉獻一個人、二個人 , 乃至於許許多多的人 , 這就是生命的價值; 甚至於 , 對一個自然的環境 , 也要盡到保護的責任 , 也作奉獻 , 這就是作自利與利人的工作 , 也是在行菩薩道。
這是需要有個大的方向 , 來作為自己永 的歸宿。 必須將自己的所有 , 分享給他人 , 回向給一切眾生。
同時 , 繼續發愿 , 愿自己能夠成長與消融 , 能夠圓融與超越 , 永無止盡地奉獻。 如果建立這樣的目標 , 不論人生是長是短 , 都是極有尊嚴的。
生是權利 , 死也是權利; 生是責任 , 死也是責任。 活著的時候 , 接受它、運用它; 結束的時候 , 接受它、歡迎它。
我常常對癌癥末期的病人說: 「不要等死、怕死 , 多活一天、一分、一秒都是好的 , 珍惜活著的生命。 」 因為生存和死亡 , 都是無限時間之中的必然現象; 不應該死的時候不應求死 , 必須要你死的時候 , 貪生也沒有用。
生與死是息息相關的。 每個人從知道有生命的事實那一天開始 , 就要有面對死亡來臨的心理準備。
要知道 , 死亡的人 , 可能是自己 , 也可能是親友 , 這樣的事 , 隨時可能發生 , 這并不是讓年輕人恐懼死亡 , 用死亡嚇唬他們 , 而是要他們從小就知道死亡這樣的事實 , 如此 , 才能幫助我們智慧的成長。 釋迦牟尼佛在十多歲時 , 就發現人的生命過程 , 從生、老、病 , 到死亡的事實 , 因而促使他去修行、去悟道 , 使他成長、使他得到大智慧 , 進而拯救了全世界的人類。
(叁) 應該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可貴 , 并且運用生命使自己成長 , 奉獻他人。 至於什麼時候死亡 , 任何人都沒有權利知道; 因此 , 知道它會來臨 , 但是不必憂慮死亡的事實會在何時發生。
在臺灣 , 我有一位在家弟子 , 他深信命理 , 曾請了多位相命師為他算命 , 都說他只能活到六十九歲 , 到了那一年 , 他把工作。
【第3句】: 形容人生面臨死亡時有所感悟的句子
【第1句】: 死亡不是你的敵人,永恒才是。
【第2句】: 死亡是一種靈魂消逝、或是寄托,但它不能再獲重生。
【第3句】: 死亡,大多數人向往它,或多人畏懼它。那并非是一種心靈依戀,我想他們丟棄了死亡,他們是英雄。
【第4句】: 在古人眼里甚至是心里,以死報國、以死謝罪,才是勇敢者的作為。
【第5句】: 唯有丟棄死亡,才會擁有另一種體會。
【第6句】: 在如今,充滿競爭、詭計骯臟的社會,丟棄死亡才會活得更好,能堅持的活著,這是勇敢者,勝利的標志。
【第7句】: 丟棄死亡不是茍且偷生,丟棄死亡只是為自己的失敗來換取最終的成功。
【第8句】: 信心的魔力是強大的。即使夢已破碎,親情變得暗淡,我想前方的路還需要一個丟棄死亡的勇者努力蹣跚,匍匐前行。
【第9句】: 堅定的心是死亡的批判。
【第10句】: 但是我向往成功,我將丟棄死亡,據棄那至上的刺激。
【第11句】: 丟棄死亡,換取世間的完美。
【第12句】: 我要丟棄死亡,成為至高無上的英雄。
【第13句】: 丟棄死亡吧,讓那愚蠢的人類為我的強大而歡呼,為我的高尚智慧而雀躍。
【第14句】: 死亡不可怕,求死之心人皆有之。
【第15句】: 丟棄死亡,需要恒心。
【第4句】: 感悟生死的經典句子有哪些
【第1句】:你相信生死不渝、海枯石爛的愛情嗎?我相信也很期待有這樣一個人會為我這樣做。
【第2句】:人生看淡了,不過是無常。事業看透了,不過是取舍。愛情看穿了,不過是聚散。生死看懂了,不過是離合。珍惜瞬息萬變的此刻,珍惜稍縱即逝的激情。
【第3句】:生是漫長的死之鏈條的一部分。然而逝者已逝,我只期盼生者平靜平安。
【第4句】:君等不負我,我亦不會負君等,我們生死相依!
【第5句】:最偏得你疼愛的,若不是傷你最深直戳深骨后分離,就是要經歷生死長夢后卻難相惜。
【第6句】:愛和生死,來去如風,忘得了時光,忘不了故人情重,同病,又莫須相憐,誰又不是沒有各自放不下的煩惱和憂愁呢!【第7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生死相依偎,日日與君好那一世,你為古剎,我為青燈。
【第8句】:生死無二志,丈夫何壯哉!不從金石論,空負棟梁材。輔主真堪敬,辭親實可哀。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臺!
【第9句】:愛情之中高尚的成分不亞于溫柔的成分,使人向上的力量不亞于使人萎靡的力量,有時還能激發別的美德。
【第10句】:命運之神雖然可以預測生死,占卜未來,卻擋不住陽光下寸草的潦生,擋不住漫漫山河的浮沉起落。盡管結局或許不能更改,但是過程卻可以在我們的努力下,美麗一點。【第11句】:語言是脆弱的,語言無法跨越生死,時間,痛苦,以及絕望。
【第12句】:經歷大喜大悲仍攜手奮進,力盡生死訣別仍不離不棄,愛的最好詮釋。
【第13句】:萬壽無疆是自古帝王企盼的,他卻只是感到歲月的綿長。也許時光逐日蒼老,便能模糊生死的距離。每一日逝去,都覺得好像離她更近一些。
【第14句】:生死契闊君莫問,行云流水一孤僧。無端狂笑無端哭,縱有歡笑已似冰。
【第15句】:誰能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就會成為新人。誰能戰勝痛苦和恐懼,他自己就能成為上帝。
【第5句】: 寫出中外關于"生與死"的名言警句
相關名言
死亡的恐怖是浪漫主義的,死亡的平靜則是古典主義的。
[人生·命運|生與死]
人恐懼死亡,那是因為愛惜生存的緣故。
[人生·命運|生與死]
何為生?生就是不斷地把瀕臨死亡的威脅從自己身邊拋開。
[人生·命運|生與死]
生命,如果跟時代崇高的責任聯系在一起,你就會感到它永垂不朽。
[人生·命運|生命]
生命是無止境的,不能僅以年齡去衡量;有些人在瞬間過了一生,有些人則在朝夕之間卻突然衰老。
[人生·命運|生命]
了解生命真諦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長。
[人生·命運|生命]
只要善于利用,生命是長的。
[人生·命運|生命]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事業·理想|奉獻]
我能做的是有限的,我想做的是無窮的。從有生之年到一息尚存,我當盡力使有限向無窮延伸。
[人生·命運|生命]
人生一世不就是為了化短暫的事物為永久的嗎?
[人生·命運|人生意義]
能將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的記憶中,生命仿佛就加長了一些。
[人生·命運|生命]
生命的最大用處是將其用在某件能比生命更長久的事物上。
[人生·命運|生命]
人的靈魂表現在他的事業,人是要死的,誰也活不了幾百歲,但是他的事業定會永垂不朽。
詹姆斯.迪恩,“被損壞卻又美麗心靈的代表”。名言:人類因夢想而永生;失去夢想,生與死無異。
人的價值并不取決于掌握真理或者自認為在握,決定人的價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
[人性·社會|個人與社會]
能將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的記憶中,生命仿佛就加長了一些。
[人生·命運|生命]
生命的最大用處是將其用在某件能比生命更長久的事物上。
[人生·命運|生命]
生使一切人站在一條水平線上,死使卓越的人露出頭角來。
[人生·命運|生與死]
一個人的價值,也體現在對抗垂死與腐朽的生活模式中,以及建立生動和歡樂的新生活中所具有的才能和力量。
[人生·命運|價值]
人的價值就像果子一樣有它的季節。
[人生·命運|價值]
金子放在金盤子里,不顯得怎么樣,然而,把金子放在泥土上,它就立即閃光耀眼。
[哲理·感悟·宗教|其它]
我們得到生命的時候帶有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我們應當勇敢地保護它,一直到最后一分鐘。
【第6句】: 感嘆生老病死的句子有哪些
(1)死亡之神總在你人生進程某個地方等待到你!不管你富有還是貧窮、死亡之神都會讓你一無所有。死亡是人生中必須面對的事實、人到中年之后已經可以觸摸到死亡的影子、當父母中已經有人遠離這個人世時候、我想從中能夠深切體驗到生老病死這個必然的生命歷程。
(2)生老病死乃一切生物的客觀規律,誰也逆轉不了。人總是無憂無慮地來到世間,最后又牽掛著離開凡塵。生命是最寶貴的東西,失去生命,便失去一切。
(3)人生老病死,一切自然,該來的來,該走的走,本來就是道法自然。我們應該因循自然,不應該過分執著。
(4)人生本無幸福可言,有的只是生老病死和各種各樣的痛苦。人生就是建立在一個“苦”字上的。能夠積極認識痛苦和擺脫痛苦,你我也就算是幸福了。如果你能把心量放大,能放到足夠大,你也許就能達到幸福。
(5)生老病死乃一切生物的客觀規律,誰也逆轉不了。人總是無憂無慮地來到世間,最后又牽掛著離開凡塵。生命是最寶貴的東西,失去生命,便失去一切。
(6)懂得人生皆苦實際上對每個來講都很重要!假如你一直看不清這個世界的真相,認為它充滿快樂,一味地蒙蔽自己以苦為樂,那你離不開痛苦而只有認識痛苦!當年佛陀也正是看到了生老病死之苦,才開始思考怎么樣根除痛苦,并為此嘗盡各種方法,最終找到了通往解脫的光明之路,所以不要逃避痛苦,不要懼怕痛苦,人活著就是一場修行,不論世事多么復雜,生活多么難忍,都要學會給自己開個光明之路的藥方,是學佛修行。
(7)無數次想象過這一刻的到來原本以為會很平靜的接受人有生老病死逝者安息只是遠離苦楚不僅想到爺爺和媽媽的姥姥那時候還小只知道失去了兩個世界上最愛我和最慈祥的人后來對生命有了重新的認識一位爺爺的笑容總是能夠回想起來、還是那樣的清晰、有時候甚至不愿意承認事實、愿你們天堂安好。
(8)摸一摸他,拍兩拍他的腦袋,再不愉快的心情都會好起來~狗子對于你人生的意義就在于不管你開心或者不開心,他永遠傻傻的等著你,待在你身邊~無論生老病死~
(9)你抱怨朋友為什么不能通宵達旦的陪著你;在無聊的時候!生老病死愛恨離別、人的一生很簡單……因為有了依賴……你又是抱怨朋友為什么不能陪你聊天看劇打游戲……我們也就有了要求。
(10)人的一生,窮也好,富也好;浪漫也罷,正統也罷;再怎么過也是一生,到頭來,都會化為青煙一縷,黃土一堆!人這一生,我們誰也逃不了恐,驚,憂,思,愁,苦,悲,傷,喜,怒,樂;免不了生老病死。所以,生命就是上天賜給我們的最大禮物,好好珍惜你的生命,珍惜你自己的健康,珍惜親情,友情,愛情!
(11)月有陰晴圓缺……比如生老病死!為什么在遇到自己在乎的人一旦對方說要離開就跟熱鍋上的螞蟻那樣焦慮不安,但還是學不會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舍得忘記。
(12)世間有的都是因果,而世俗人卻活在是非對錯中。為求善果而種善因,固然很好,然此循環終不能了。不要思考如何成佛,來思維當下的生活。當下的生活喜樂就在佛國,當下的生活充滿抱怨擔憂,極樂亦非樂。再美的花兒也會凋謝,再強壯的身體終將老去,這些都是生老病死的無常現象,悲觀厭世非是諸佛所教。在對無常的覺察中,堪悟無常無生的本質。
(13)對于他們的生老病死我還是活在恐懼和害怕中并且更深走不出來我所面對和經歷的是很多人甚至絕大多數人這輩子都不會面對的不求理解漫步前行。
(14)在整個世界上,唯一可以解決生老病死的方法,就是佛法。其他世間的任何學問—哲學、科學等等,都沒有辦法徹底解決這些病痛。眾所周知,科學家們也會生病,最后也都會死去,甚至有些科學家最后會死于精神分裂癥,或者是科學至今無法攻克的癌癥。因為他們也是普通凡夫,所以在生病的時候,也不會有什么解。
(15)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去一次斯里蘭卡。那里的一切,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美麗、靜謐、有信仰、平和。而其中的信仰帶給我的震撼最大,我一直相信,信仰帶給我或者他們的,是福德和智慧,而且幸福感會很強,會更冷靜和自然地面對一切事物,包括生老病死,包括音樂和藝術。
【第7句】: 關于死亡的名言
名人名言-死亡 :
人活到七十五歲,總不得不時時想到死,我們不會因此而感到不安。太陽看起來好象是沉下去了,實在不是沉下去而是不斷地輝耀著。
——歌 德
當你解答了生命的一切奧秘,你就渴望死亡,因為它不過是生命的另一個奧秘。生和死是勇敢的兩種最高貴的表現。
——紀伯倫
生和死是無法挽回的,唯有享受其間的一段時光。死亡的黑暗背景對托出生命的光彩。
——桑塔亞那
活在活著的人的心里,就是沒有死去。
——坎貝爾
死并不是人生最大的損失,雖生猶死才是。
——卡曾斯
人不應當害怕死亡,他所應害怕的是未曾真正地生活。
——奧里利厄斯
誰怕死,誰就已經不再活著。
——左伊默
痛苦和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拋棄它們就是拋棄生命本身。
——哈夫洛克·埃利斯
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
——伊壁鳩魯
死亡使一個偉大的聲音沉寂之后,他生前平淡無奇的話,都成了至理名言。
——白朗寧
死亡也許是免費的。——但它是用一生換來的。
——曼利厄斯
怕死比死更可怕。
——賽恩斯
以死來鄙薄自己,出賣自己,否定自己的信仰,是世間最大的刑罰,最大的罪過。寧可受世間的痛苦和災難,也千萬不要走到這個地步。
——羅曼·羅蘭
儒夫在他未死之前,已身歷多次死的恐怖了。
——凱 撒
一個老年人如果能有廣泛的興趣,學會關心他人,使自己的生活匯入到整個世界的生活中去,他就會象一滴水歸入大海,慢慢地忘記了自己的存在,最終,也不會再有對死的恐懼。
——羅 素
————————————————————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陶淵明
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哈姆雷特》
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