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詩的句子是什么意思
【第1句】: 詠柳一詩中運用設問修辭的句子是什么詩句的意思是什么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出處:唐·賀知章《詠柳》 [今譯]不知那絲絲柳葉是誰裁出.原來二月的春風像巧匠手中的剪刀運用比喻、比擬、設問等修辭手法《詠柳》構思精巧意境深遠讀來十分耐人尋味全詩沒有出現柳字卻處處離寫柳;又完全執著于寫柳而能從更深處開掘翻出層新意贊美春天給萬物帶來蓬勃生機抒發了詩人歡樂心情詩借助于形象來表達思想感情首詩樣刻畫形象呢詩人交錯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頭句用了借喻來描繪楊柳整體形象剛剛綻出嫩葉泛著綠光遠遠看去像樹綠色玉石妝成本來用于寫人動作特別指女子打扮用里使柳樹具有擬人化色彩把柳樹寫成了綴滿珠玉少女了第二句寫柳枝又用了比喻把萬千柔條比作紛披下垂絲帶兩句合起來簡直把柳樹寫成風姿綽約美人了第三句寫葉沒有正面去描繪葉狀態而故意設問:知細葉誰裁出引發讀者自己去吟味下面生出層新意來柳葉尖尖說裁出來好像律人工制作共纖巧整齊之態宛見句對上面設問回答又用了比喻比喻背又暗含著比擬說春風像剪刀定春天巧匠手執利剪精心地把柳葉剪得美了春天和春風本看見東西現詩人使之形象化了成了具有意志能催化萬物力量詩人把讀者領進了生機勃勃、春意盎境界了詩人樣巧妙地運用比喻、比擬、設問等修辭手法創造出鮮明、生動形象來。
【第2句】: 比喻的詩句是什么
花渡花月 | 二級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出自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出自蘇軾的《中秋月》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出自李賀的《馬詩》
卷地朔風沙似雪,家家行帳下氈簾。出自薩都刺的《上進即事五首》之三
東門沽酒飲我曹,心情萬事如鴻毛。出自李頎的《送陳章甫》
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出自岑參的《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出自李煜的《望江南》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 出自蘇軾的《永遇樂》
畫堂晨起,來報雪花墜。高卷簾櫳看佳瑞,皓色遠迷庭砌。盛氣光引爐煙,素草寒生玉佩。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云揉碎。 出自李白的《清平樂》(這個之所以給全文,是因為本喻體不在同一句里,而是一頭一尾,呵呵)
【第3句】: 比喻句是什么意思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結構分為三部分: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詞(表示比喻關系的詞語)和喻體(打比方的事物)。
比喻一種常用修辭手法比喻句的含義 比喻句,通俗地說,就是為了讓讀者更明白你要說的意思,把一個很平常的東西說得不一樣一點,另類一點,就是把不是的東西比做是的。用另類而形象的句子來打一比方,這樣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組成,又有明喻、暗喻、隱喻之分。
例子:
1) 父愛如山,母愛如海。
2) 皎潔的明月高掛在淡藍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樣瀉下來,大地一片銀白色。
3) 月亮慢慢地從江心升起來了,圓圓的、亮晶晶的,好像一個銀盤。
4) 春風像一支彩筆,把整個世界勾勒得更加絢麗多彩。
5) 春風像個慈祥的母親,拂著你的臉頰,使你感到舒暢,心曠神怡。
6) 云彩像一朵朵潔白的羽毛,輕輕的飄浮在空中。
【第4句】: 比喻句是什么意思
就是打比方,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
【解釋】:就是為了讓讀者更明白你要說的意思,把一個很平常的東西說得不一樣一點,另類一點,就是把不是的東西比做是的。用另類而形象的句子來打一比方。
【基本結構】:分為三部分: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詞(表示比喻關系的詞語)和喻體(打比方的事物)。
【作用】:(1)比喻說理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東西具體地說出,借其他類似事物加以說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狀物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飾文章的作用。
(5)使事物形象,生動,突出特點,渲染氛圍,側面烘托。
【分類】:(1)明喻:是常用as或like等詞將具有某種共同特征的兩種不同事物連接起來的一種修辭手法。明喻的表達方法是:A像B。(會出現明顯的比喻詞)
(2)暗喻:是本體和喻體同時出現,它們之間在形式上是相合的關系,說甲(本體)是(喻詞)乙(喻體)。喻詞常由:是、就是、成了、成為、變成等表判斷的詞語來充當喻詞。
(3)借喻:是以喻體來代替本體,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直接把甲(本體)說成乙(喻體),沒有比喻詞。
【舉例】:(1)“像您這樣的高個兒干不了這重活兒……”(《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為例子,說明凡是“高個兒”都當不了挑山工。
(2)“老師就像我們的媽媽一樣”句中的“像”字引出我只是把老師看成媽媽,而并非是比喻句。
(3)水仙花的根是一根根像空心管似的白須,真像老爺爺的一簇胡須。
(4)到了八九點鐘,迎著升起的太陽,“死不了”那一個個鼓脹脹的花蕾像睡了個懶覺的女孩子,不好意思地張開笑臉,爭著打扮起來。
(5)迎春花又像用薄金做成的精巧的小喇叭,一朵朵開著,直開到枝的盡頭。
【第5句】: 詠柳一詩中運用設問修辭的句子是什么 詩句的意思是什么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意思:不知那絲絲柳葉是誰裁出,原來二月的春風像巧匠手中的剪刀。 [賞析]這兩句是對大自然生化萬物所唱的贊歌。
那巧如剪刀的春風裁制出絲絲碧柳,給大地披上新妝,是自然活力的象征,給人以美的啟迪。宋代梅堯臣《東城送運判馬察院》詩云:“春風騁巧如剪刀,先裁楊柳后杏桃。”
清人金農《柳》詩云:“千絲萬縷生便好,剪刀誰說勝春風。”無不由此化出。
清黃周星《唐詩快》說它是“尖巧語,卻非有雕琢而得”,也就是說它比喻新巧,卻出語自然,毫無人工的痕跡。 希望采納~~。
【第6句】: 運用比喻詞句手法的詩句是什么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此句把“白雪”比作“梨花”.
(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龜雖壽》曹操
(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李煜
(4)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青玉案》賀鑄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馬詩》李賀
(6)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出處:賀知章《詠柳》)
(7)日岀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 《憶江南》 白居易
(8)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9)燕草碧如絲,秦桑低綠枝
(10)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大似翻鵝毛,密如飄玉屑.
-----晉·謝道蘊《詠雪聯句》
(11)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2)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13)落月掛柳看懸蛛----《舟中夜起》
(14)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
注:本體有“人”與“事”,喻體為“秋鴻”與“春夢”,比喻詞是“似”與“如”.詩中運用比喻,產生了明朗的美感.
【第7句】: 這詩比喻什么意思的
全詩的意思是:經歷過大海的廣闊無邊,不會再被別的水所引,
經歷過巫山的云雨纏綿,別處的景致就不稱之為云雨了……
花叢信步,我全無心思看那百化爭艷,
一半是因為篤佛修道,一半是因為忘不了你……
傳說此詩是為悼念亡妻韋叢所作。詩人運用“索物以托情”的比興手法,以精警的詞句、摯誠的情感,贊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表達了對亡妻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
元稹的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
前兩句以極至的比喻寫盡懷念悼亡之情,“滄海”、“巫云”詞意豪壯,有悲歌傳響、江河奔騰之勢。后面兩句的“懶回顧”、“半緣君”,頓使語勢舒緩下來,轉為緝棱光谷叱咐癸栓含兢曲婉深沉的抒情。全篇張弛自如、變化有秩,形成了一種跌宕起伏的旋律。
就全詩情調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艷,悲壯而不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尤其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二句,歷來為人們所傳誦,不但是元稹詩作中的顛峰佳句,縱觀唐詩宋詞,詠情之作可望其項背者也少之又少
【第8句】: 《過零丁洋》詩中運用比喻的句子是什么哪一句
《過零丁洋》詩中運用比喻的句子是: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過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詩。詩的開頭,回顧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經磨煉,無論什么艱難困苦都無所畏懼。接著追述戰斗生涯:在荒涼冷落的戰爭環境里,我度過了四年。把個人命運和國家興亡聯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從國家和個人兩個方面,繼續抒寫事態的發展和深沉的憂憤。這一聯對仗工整,比喻貼切,真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和詩人的遭遇。國家民族的災難,個人坎坷的經歷,萬般痛苦煎熬著詩人的情懷,使其言辭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嘆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詩人因國家覆滅和己遭危難而顫栗的痛苦心靈。結尾兩句以磅礴的氣勢收斂全篇,寫出了寧死不屈的壯烈誓詞,意思是,自古以來,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這顆愛國忠心照耀在史冊上就行了。
這句千古傳誦的名言,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贊歌。全詩格調沉郁悲壯,浩然正氣貫長虹,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