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責任的格言諺語聚集70條
有關責任的名人名言警句
【第1句】: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托爾斯泰
【第2句】:高尚、偉大的代價就是責任。——丘吉爾
【第3句】:盡管責任有時使人厭煩,但不履行責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廢物。——劉易斯
【第4句】:每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問題;只有以“負責”來答復生命。因此,“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維克多middot;費蘭克
【第5句】: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你才能磨煉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識而進入更高的境界。——林肯
【第6句】: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梁啟超
【第7句】:一個人能承擔多大的責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心有睛天
【第8句】:我們應該不虛度一生,應該能夠說:“我已經做了我能做的事。” —— 居里夫人
【第9句】: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 —— 易卜生
【第10句】: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得難。 —— 魯迅
有關責任的作文:責任與愛
我的責任
責任,是指自己分內應做的事,做好了就沒事,做不好就要負責。
責任,有大有小,有重有輕,每個人都有責任。
責任,或多或少,或難或易,擁有責任也擁有負責。
分得清責任,才能正確引領自己。某一中學生,總覺得自己屈才,和同學相比,成績差了就抱怨老師“水平太低”,參加比賽沒獲獎就埋怨比賽組織“有眼無珠”,父母是普通百姓就埋怨他們沒能耐,不能為自己的未來創造優越的條件。
當我看到這里時,突然感到很滑稽,我想應該有很多人這么想吧,還是他的朋友比較明智,知道責任所在。
你可知道,同一間教室,同一個老師,自己比別人差,這是為什么。老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他們對待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交給每一給人的知識也是一樣的,而不一樣的是自己的心態,同學課后的努力不是你課后的嬉戲可以相比,同學課時的認真不是你課時的神游可以相比,同學繁多的筆記不是你空白的書本可以相比,你的成績差是誰的責任?
你的文章寫得好嗎?是如李白詩文一樣浪漫?是如毛澤東文筆一樣豪放,是如李清照美詞一樣凄婉?自己的文采不如他人,是組織者有眼無珠?你可有在你的文章中做過修改,你可有在這次落選中吸取教訓,你可知道你的文章的缺陷。你沒有獲獎是誰的責任?
父母是普通百姓又如何,父母是百萬富翁又如何,那都是父母的,父母也曾努力過,他們還沒有讓自己的子女受苦,他們現在的努力就是讓你改變這一切。魯迅一家曾是官宦之家,但后面也變成了普通百姓,過著無比艱辛的生活。即使這樣,他們也很努力,讓這一切發生了改變,周建人的自學成才更令我敬佩。同樣的環境,不同的變化,家庭條件不優越又能怎樣,自己可以努力的去改變,這一切這也是我們成長的墊腳石,磨練堅強意志的源泉所在。自己的不知足,是誰的責任?
自己的責任自己負責,推卸責任沒必要。
責任
這次演講,我本來不想講一些太嚴肅的話題,但是一段時間看到的、聽到的一些事,給了我很大的觸動,今天就說一說。
上星期四,天氣很不好,放學的時候,下著很大的'雨夾雪,我們幾個同學趕快跑出去趕校車,到了校門口,第一輛校車沒擠上去,只好等第二輛,可沒想到,車在開來的時與旁邊一輛并排行駛的小面包車擦了一下,接下來的事情可想而知,兩倆車的司機吵個不停,大概在爭論誰負責任,賠償多少的問題,而就在他們爭論的同時,我們一群學生正站在雪里挨澆,再后來,他們的爭吵一直沒停,我們好不容易搭了一輛車,才回家,那晚,坐在車上,我一直在想:為什么兩個司機只顧爭吵,卻全然不顧等車的學生?作為學校請來送學生的校車司機,作為對學校和家長有著將學生送回家承諾的人,為何不能快速解決問題,在利益面前忘記自己的責任,失去原有的責任心?
由小及大,社會中又何嘗不存在這種面對利益舍棄責任心的事?
就拿今年人們最關注的食品安全舉例吧,有人曾恢諧地說了下面一段話
中國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學掃盲,從大米里認識了石蠟;從火腿里認識了敵敵畏;從咸鴨蛋、辣椒醬里認識了蘇丹紅;從火鍋里認識了福爾馬林;從銀耳、蜜棗里認識了硫磺;從木耳中認識了硫酸銅……
短短幾句,卻也揭示了一些商家為了利益舍棄承諾與責任的可恨之處。
當我第一次聽說三鹿奶粉事件,在電視上看到數以萬計的腎結石幼兒受著病痛的折磨,許許多多無辜的家庭欲哭無淚,倍受煎熬的情景時,我震驚了,曾經在“動物世界”里看到大象見到死去同類的尸骨哀鳴的情景,不禁為大象同類間的情感所折服。然而,作為人類,一些人卻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傷害同類的事情,這亦不得不讓人覺得可悲。
但值得慶幸的是,這個社會上有著更多有責任心的人。責任心,讓徐本禹毅然走入山區教書;責任心,讓災區教師擋下砸向學生的巨石;責任心,讓解放軍不顧生命危險參與抗震救災;責任心,讓成千上萬的奧運志愿者涌向北京;責任心,讓戰士們甘心獨守孤島;也正是許許多多像他們一樣有責任心的人,用行為糾正著那些為利益蒙蔽的人的錯誤,引導著他們社會責任心的回歸。于是,法律更健全了,類似事情消失了,生活恢復平靜,世界更加美好。
大頭嬰,結石兒,何時不再在中國大陸出現?善良的人們,用您的正直,用您的良心,去做好每件事吧!上天會記住你的。
謝謝!
責任,擔當,愛
在這個由行行色色的人和物組成的世界中,我們每個人都在生活這場沒有結局的連續劇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承擔著不同的義務,也有著不同的使命與責任。
還不懂事時,責任和擔當在我小小的腦袋里沒有一絲一毫的概念,只是知道有這樣兩個詞總在媽媽的嘴里響,當我和弟弟都做錯事時,媽媽會在后面說:“小辰,弟弟比你小,你不能什么事都怪他,你要學會做一名姐姐,做一名有擔當的人!”,沒有完成隔壁阿姨家給我的任務時,媽媽還在我的身后說:“小辰,既然答應了阿姨照顧好她的小狗,那么照顧小狗就是你的責任,既然答應了,就要做到最好!”但這些話對年幼不懂事的我來說,覺得肩上一沉,只認為它們是抽象的詞語,是不解的詮釋,更是媽媽枯燥乏味的嘮叨。
漸漸地,我長大了,上了小學。這才明白了責任與擔當的意思。字典告訴我們:責任指分內應做的事,擔當指勇于擔當重任。慢慢的,我有些明白媽媽的話了,知道了學習是我現在唯一的責任,勇于承認錯誤,知錯就改則是我應該挑起的擔當。這樣的理解對一個還是小學生的我來說已經是極限了,那時的我只覺得肩上的責任又重了。于是,在媽媽無盡地嘮叨下明白了自己要好好學習,以后才有好的工作,還能更好的孝順媽媽。
再后來,我上了初一,媽媽的嘮叨漸漸從“好好學習”多加上了一條“考上高中”。媽媽說:“考上高中是你應盡的責任,你要勇于擔當起你以后的生活,以后要走的路上不能只靠媽媽。”那一句話仿佛清晨的甘露流入了我的心中,似乎有什么東西想要破土而出,又仿佛被什么障礙物堵住了般,于是我進入了半成熟的年紀——青春期。青春期的我思想半成熟,只是覺得媽媽太嘮叨太杞人憂天了,中考什么的對那時的來說太遙遠了。于是就把媽媽的話都拋在了腦后,心里面裝的只有自己的快樂。責任與擔當對那時的我來說就像個陌生人一樣,想都不會想。
現在啊,我已經上了初三,雖然心智還是沒有完善,但是我已經明確了自己的責任與擔當。在成長這條道路上,我也經歷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慢慢學會了自己去處理事情。但是,隨著我一天天的長大,我一天天的茁壯成長,我一天天的年輕貌美。我卻忽視了最愛我的人——我的媽媽。我不曾知道,她的鬢角是什么時候白的。我也不曾知道,那個我心中貌美如花的媽媽,什么時候被歲月這把無情的刻刀,一刀一刀在媽媽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我更不曾知道,那個曾在我的身后每天嘮叨的媽媽,是什么時候不在我的身后一遍一遍的說著那些我不懂的話。所以我明白了:我現在的責任不僅是好好學習,更是要孝敬媽媽。我愿意把自己的責任和應盡的擔當扛在肩上,因為這是我自己選擇的。
頓悟:原來責任和擔當是一對雙胞胎,我們要擔當我們應盡的責任。不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愛你而白了頭的父母。隨著我的成長,我也明白了自己的責任與應盡的擔當,無論以后多苦,我都會努力的向前走,因為我心中不但有了責任和擔當,也有了愛。
責任與愛作文
同學們,我們的校訓就有“責任”一要求,今天我和大家談談責任。責任并不是一個甜美的字眼,它僅有的是巖石般的冷峻。一個人真正地成為社會一分子的時候,責任作為一份成年的禮物已悄然卸落在他的背上。它是一個你時時必須付出一切去呵護的孩子,而它給予你的,往往只是靈魂與肉體上感到的痛苦,這樣的一個沉重的負擔,我們為什么要背負呢?因為它最終帶給你的是無價的珍寶——人格的偉大。
20世紀初,一位美國意大利移民,曾為人類精神歷史寫下燦爛光輝的一筆。他叫弗蘭克,經過多年的積蓄開辦了一家小銀行。但一次銀行遭到搶劫,導致了他非凡的經歷。他破了產,儲戶失去了存款。當他帶著一個妻子和四個兒女從頭開始的時候,他決定償還那筆天文數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勸他:“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呢?這件事你是沒有責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許我沒有責任,但在道義上,我有責任,我應該還錢。”
償還的代價是三十年的艱苦生活,寄出最后一筆“債務”時,他輕嘆:“現在我終于無債一身輕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責任,而給世界留下了一筆真正的財富。
責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給世人的一種考驗,許多人通不過這場考驗,逃匿了。許多人承受了,戴上了桂冠。逃匿的人隨著時間消逝了,沒有在世界上留下一點痕跡。承受的人也會消逝,但他們仍然活著,死了也仍然活著,精神使他們流芳百世。
責任,讓即將沉淪的浪子回頭;責任,讓弱不禁風的幼苗逐漸承受風吹雨打。
責任是苦澀的,是沉重的,然而,它也是一種愛,甚至是一種最為崇高的愛。我們學校的校訓提出“責任”的要求就是這個道理。
今天,我們站在國旗下,共同提起“責任’這個話題。大家都說,愛與責任是做好教育事業的必需,好比左膀右臂,兩者缺一不可。而至于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有人說,有了愛才有責任;也有人說,有責任才有愛。而我要說,愛源于責任。
什么是愛?愛是一種主體傾向于客體并愿意為之付出的情感態度。而什么又是責任呢?責任是主體應當為客體承擔起的相應職責和任務。我這里講“愛源于責任”,準確地講是指責任感。所謂責任感,是指主體對自己應當承擔起地相應職責和義務地認同和主動踐行的愿望。對于我們教師和學生而言,首先就得有責任感。如果先就來談愛,那好比去追天上漂浮不定的云彩,猶如水中月,鏡中花,易見文字激揚卻難見行動落實。說半天,一個人還沒品嘗這桌菜,他能給你回答這桌菜的味道嗎?一個人還不會走,他能給你跑嗎?離開了責任感的愛猶如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空中樓閣一座!教師們為了培養接班人滿腔熱情,無比的熱愛自己的事業。請仔細聆聽他們一句句心聲:要用知識去喚醒學生;要實現他們祖祖輩輩翹首企盼的愿望;我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我要讓我的學生成才。試問,這一句句話語里所飽含的不是他們自覺踐行教書育人天職的高度責任感嗎?再請認真觀察他們一點一滴的付出吧:幫助學生的苦口婆心;認真備好每一節課;不厭其煩的反復講解;事無巨細的樣樣關心等等。試問,這里面所飽含的不是他們渴望學生成才的責任感嗎?毫無疑問,正是他們高度的責任感使他們擁有了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和無比熱愛。事實無可雄辯地證明了我的觀點:愛源于責任。
看看我們的學生,在老師的關懷下認真的上好每一節課,記好每一次筆記,實習時,操作好每一道工序,都是為了將來更好的孝敬父母、報效祖國,這就是在履行自己的責任。
責任是社會賦予一門職業應當履行的義務,責任是第一位的,愛是第二位的。責任是內核,愛是外化。有了責任才有愛,愛源于責任。這時的愛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情感態度,而更表現為一種行為方式。
學校的責任是培養好下一代,教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家長的責任是把孩子撫育成人。學生的責任是從小就要養成好的習慣,從小就要學習好知識,掌握好本領,等等,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責任。也告訴我們必須承擔好自己的責任。
相信大家,我們一定要在未來的日子里發奮努力,勤奮學習,不辜負祖國、不辜負領導、不辜負長輩、不辜負老師對我們的培養,殷切的教誨、辛勤的撫育我們要牢記在心上。好好工作、好好學習、好好做人,耕耘好自己的那片自留地,并把它管理的天晴日朗。
謝謝大家!
有關責任的作文:生命的責任
生命的責任
清晨時,突然被一陣聒噪聲吵醒,濃厚的藥水味彌漫著整個護理室,每一處仿佛都有悲傷的氣氛,經過多次詢問,才知道醫院里有個棄嬰被發現在房舍鐵窗的屋檐下,不知是誰這般殘忍,我用盡全身的力氣擠進了人群里,親眼看見了那個可憐的孩子與那讓人想流淚的場面。
女嬰在哭,似乎要尋找她的親人,一雙美麗的大眼睛,有點天真,很可愛,她不知道她已是沒人要的孩子,只能用她十分微小的人生經驗去看著我們,那時,我真的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天真活潑的臉上埋藏不了憂傷,我摸著她的臉,她笑了,最純真的笑容,我感動了,同時有種落淚的心酸,如此可愛的孩子,她的父母為什么會把她丟在這里任其自聲自滅呢,如果真的沒人發現,那她來了人間之后是不是發現人間太殘酷,又獨自回去了呢?
大地尚在酣睡,正是人們團聚的時候,人的確是很脆弱的動物有時候一些突發的遭遇,就會使我們看似很堅強的心理防線如同孩童的積木般轟然倒塌了,做出了一些令人一生后悔不及的事。
女嬰長大后會怎樣,如果她知道她一出生就被遺棄在屋檐下,她會很傷心絕望,她會恨她的親人,她以后要怎樣地生活?沒有親人的關心,世界里只有自己,這太苦了,她能否可以坦然地面對她多變的生活與殘酷的命運?在如此小的面容里竟有這么多的憂傷,可她卻什么也不知道,像個幸福的孩子,依躺在溫柔的懷抱里,不知道她的一生將會有多少的風風雨雨,她的一切都宛如遙遠的未來般,她正酣然睡著了。
也許,從你身旁經過的每一個人都有著鮮為人知的故事,因為生命的本質就如同漸漸長大的小草生存和長大是它的迫切需要,而要生存,要長大就難免會有太多的風風雨雨,磕磕洋洋,人總在不斷的得到過程中有不斷地失去,這就是美麗而又殘酷的人生。
小孩的心很純,沒有雜念,是太小了,容不下人間太多的哀傷,她好象逐漸地淡忘她的母親,而把我們當作了她的親人,當她緊緊地握住我的手時,有種莫名的感動,很溫暖,是生存的渴望,是生命的掙扎,可我們只不過是陌生的人,感覺卻是血濃于水的深沉,我們終有一天會離開,去走我們自己的人生,那時,她會怎樣?也許她還不懂生活,但我只想告訴孩子:每個人一生都會有一兩次,甚至更多次痛徹心扉的'失去,但只要咬緊牙關挺過去,前面又會是一方有希望的藍天,去拼搏,去抗擊你的命運,只相信命運出錯,我不能錯。無數的祝福都會讓你感到擁有的春天是多么的美好。
一星期后,我終于好了,要離開醫院,本來開心的心情卻很沉重,美櫻,已成為了我的好朋友,美櫻,我幫她改的名字,只希望,她的人生會像櫻花那樣開得燦爛,縱有一絲絲淡淡的離愁,但更多的是祝福,只愿她一生都過得平安,無災無難,而我,會在遠方為她祝福。
護理室很快又恢復了平靜,沒有了聒噪的聲音,似乎在這里經歷了一場生命的成長,延續的過程,清楚得看到了生命的意義,與那無可避免的責任,心情變得歪曲,字跡變得重疊……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每個人從降臨這世界開始,肩上就扛著大大小小的責任。這么多的責任可如何是好?其實,我們只需要記住一條原則:把自己做明白!
是的,把自己做明白,這話說起來很簡單,可又有幾人能夠做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可不知道為什么,它似乎起了變化……
這一點從日常生活中便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一節課結束后,值日生自然是要負責擦黑板的。有時值日生由于某種原因而沒有擦,那這黑板就會一直臟到下一節課開始。只有在老師要進教室的時候,才會有人注意到黑板還是臟的。
其實,“臟”的又何止是黑板!且不說值日生為何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我們就說說坐在教室里的其它同學,難道他們身上就沒有責任么?也許正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觀念“誤導”了他們。
何為“匹夫有責”?即人人都有責任。同樣的一件事,我不做,其他人也會做,本來就是大家的責任嘛!正是這種錯誤的思想使一代代人陷入迷途……
因此,依我之見,這“匹夫有責”不如改為“我的責任”。北海牧羊的蘇武,精忠報國的岳飛,虎門銷煙的林則徐,棄醫從文的魯迅……他們都是因為把天下興亡當作自己的責任,才名垂千古。“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杜甫和范仲淹同樣心系天下,詩文中流露的情感才會如此令人動容。他們之所以成為典范,就是因為他們投身到自己最擅長的領域中,真正把自己做得明白!
我們應該知道:如果班級不團結,那就是我們的責任,盡自己的力量讓班級凝聚成一個整體才是把自己做得明白;如果家鄉不發展,那就是我們的責任,盡自己的力量為家鄉做出貢獻,才是把自己做得明白;如果國家落后,那也是我們的責任,盡自己的力量讓國家屹立于強國之林,才是把自己做得明白;甚至世界有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存在,依然是我們的責任,世界就是一個大家庭,連自己的家事都處理不好,怎能是把自己做得明白呢?
“天下興亡,我的責任”,任何情況下都不可逃避的責任。一個人只有盡到了自己的責任,真正把自己做明白,才有顏面立足于這天地之間,才能無愧于造物主創造的這一條生命!